第一编 先秦美学 1
概述 3
第一章 古典和谐美的诞生 7
第一节 “神人以和”理论的开端 7
第二节 《周易》的“天人合一”观 15
第二章 伦理化的美学 20
第一节 周代和谐美的雏型 20
第二节 孔子的伦理化美学 28
第三节 《乐记》的美学建构 36
第四节 孟子的美学伦理化 48
第三章 美学的否定与否定的美学 53
第一节 墨子的“非乐”说 53
第二节 老子的艺术否定论 56
第三节 庄子的自然美学观 63
第四章 美学的困窘 73
第一节 苟子美学的转折 73
第二节 韩非的审美否定论 77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逻辑终结 79
第二编 两汉美学 83
概述 85
第五章 训道家遗响与儒学新声 90
第一节 《淮南子》的审美世界 90
第二节 董仲舒的儒学倡导 100
第六章 儒家美学观的复兴 105
第一节 扬雄的美学反省 105
第二节 王充的理论匡正 109
第三节 屈原问题与班固、王逸之争 112
第四节 《毛诗序》的复出 114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美学 117
概述 119
第七章 审美意识向主体世界的返归 128
第一节 建安诗文中的悲怆主题 128
第二节 王弼玄学的人格美理想 132
第三节 曹丕的文艺美学建构 142
第四节 嵇康的美学叛逆意识 149
第五节 陆机的“诗缘情”说 159
第六节 社会美的新形态:“魏晋风度” 166
第八章 主客关系向自由境界的生成 172
第一节 佛教哲学的美学掘进 173
第二节 从顾恺之到宗炳的绘画美学 182
第三节 从卫夫人到王僧虔的书法美学 192
第四节 从范晔到萧子显的文学美学 200
第五节 自然美的凸现和独立 209
第六节 从田园诗到山水诗及其他 213
第七节 沈约的形式美学构想 223
第九章 古典美学走向新的平衡势态 230
第一节 哲学意识向现实性的归拢 231
第二节 裴子野的儒家美学复兴 235
第三节 刘勰的双向糅合体系 241
第四节 钟嵘的诗歌美学沉思 253
第五节 萧衍、姚最等人的折衷意向 258
第六节 南北审美意识的合流趋势 261
第四编 隋唐五代美学 271
概述 273
第十章 唐代前期美学向秦汉传统的复归 286
第一节 从王、杨、户、骆到陈子昂 287
第二节 从虞、欧,李、孙到张怀瓘 295
第三节 双重旋律的“盛唐之音” 307
第十一章 唐代中期美学韵嬗变与转折 316
第一节 韩愈的“不平则鸣”和“险怪”说 317
第二节 白居易美学思想的前后变化 322
第三节 三部合唱的“中唐之响” 333
第十二章 唐代后期优美理想的崛升和确立 345
第一节 从皎然到司空图 347
第二节 从朱景玄到张彦远 360
第三节 一种调式的“晚唐之韵” 367
第五编 宋元至明中叶美学 375
概述 377
第十三章 古代后期审美意识的全面展开 399
第一节 欧阳修“明道”与“会意”互糅的美学 401
第二节 苏轼“外枯中膏”的观念模态 412
第三节 黄庭竖起于表情、归乎形式的美学 425
第四节 北宋艺术中的审美倾向 436
第十四章 古典优美理想的深化和圆熟 448
第一节 张戒内在龃龉的诗学体系 449
第二节 姜夔严整统一的审美取向 460
第三节 严羽以禅喻诗的理论结构 469
第四节 南宋艺术的基本格调 481
第十五章 写意美学的深化和蜕变 490
第一节 方回治心率情的艺术现念 491
第二节 王世贞重格调描述气的美学 502
第三节 元至明中叶艺求的主导流向 516
第六编 明清美学 529
概述 531
第十六章 近代美学的浪漫主义先声 538
第一节 美学主体性的高扬——李贽及其“童心”说 538
第二节 呼唤真情的理想之歌——汤显祖及其主“情”说 551
第三节 开掘性灵的心理探寻——公安派及其“性灵”说 567
第十七章 古典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和嬗变 584
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强化与写意性美学的总结——王夫之及其主“意”说 584
第二节 认识关系的凸出与写实性美学的总结——叶燮及其“理事情——才胆识力”说 599
第三节 自我的无限伸展与理想的有限空间——石涛及其“一画”说 613
第十八章 部门美学向近代崇高的多向展开 626
第一节 古典主义的余风流韵?——李渔的戏剧美学 626
第二节 晚明浪漫思潮的隔代遗传——袁枚的诗文美学 636
第三节 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迹象——郑燮的绘画美学 651
第四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合唱——明清小说美学 663
第七编 中国近、现代美学 679
概述 681
第十九章 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历史开端 690
第一节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691
第二节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697
第二十章 基本矛盾的初步展开 703
第一节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704
第二节 周作人的美学思想 708
第三节 鲁迅的美学思想 713
第二十一章 客观论与主观论的对峙发展 718
第一节 茅盾的美学思想 721
第二节 吕荧的美学思想 726
第三节 胡风的美学思想 732
第四节 郭沫若的美学思想 736
第五节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741
第六节 高尔泰的美学思想 746
第七节 翟秋白的美学思想 751
第八节 蔡仪的美学思想 754
第二十二章 向历史起点的复归和朝未来理想的发展 759
第一节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 761
第二节 实践派的美学思想 771
第三节 和谐与崇高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