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萧乾) 1
名人轶事 1
傅斯年练字(傅式霞) 1
傅老大又得了俩烧饼(傅式霞) 2
山东辛亥先驱赵魏(桑乐泉) 3
孙中山济南讲演遇“险”(马节松) 4
孙墨佛、安田作子合影浅释(王昭建) 5
马方晟人小志大(李障天) 6
瞿圆初客死济南(李若西) 9
王尽美、邓恩铭多才多艺(方正) 11
“江北第一人”王鸿一(何项) 12
李竹如少年豪俊(李韬) 14
隐居泰山时的冯玉祥(徐北文) 15
冯玉祥泰山办学(徐北文) 17
冯玉祥为我作题画诗(刘敦和) 19
“廖菩萨”之由来(方正) 22
文宗风采 24
桐城派的最后散文家贾恩绂(张昆河) 24
康有为题诗(石家勤) 26
梁启超慧眼识俊才(张容元) 27
胡也频离济与何思源(任远) 28
郁达夫的济南行(张稚庐) 30
闻一多畅谈《读<易>》(田仲济) 31
老舍课堂上的幽默(柳即吾) 32
老舍在济南的旧居(李耀曦) 33
毁于兵燹的《大明湖》(张稚庐) 36
老舍诗赠关友声(孔亚兵) 38
徐志摩遇难地--开山(任远) 39
吴伯箫抗婚(孔亚兵) 40
鲁迅关怀青年的一件事(位兹泉) 42
何其芳的三件小事(位兹泉) 43
郭老爱他的《屈原》(田仲济) 45
郭沫若赞闻一多释“鸿”(田仲济) 45
王统照为《抗战外史》作序(孙柏森) 47
历史风云 50
火烧赵家楼记实(李韬) 50
汶上县红枪会十万农民大暴动(何树瀛) 53
青岛康有为墓(张稚庐) 55
诱捕刘黑七秘闻(严承飞) 56
鲁佛民潜居北平(秦在简) 57
铁血之花(马节松) 59
青岛李村劫狱案(王逸民) 61
泰山龙潭水库建修之谜(马铭初) 63
邓演达墓发现记(秦在简) 64
为“国”捐躯(笑通 光义) 65
仕宦漫录 67
王寿彭轶闻(张昆河) 67
赵尔巽与柯劭忞(徐北文) 69
孙传芳轶闻(严承飞) 71
“狗肉将军”把持山东教育(徐北文) 73
《新鲁日报》摭谈(张稚庐) 76
乡老会议(马铭初) 78
马鸿逵一揖“千金”(王明波) 79
“韩青天”与山东文教界(徐北文) 80
“我们保韩主席做皇上”(孔广榛) 83
韩复榘与高步瀛(徐北文) 84
韩复榘之死与西安事变(马节松) 86
何思源“斯文扫地”(王子久) 87
何思源智换人质(张振和) 87
记忆中的何思源(梁兆斌) 89
与于学忠的一次谈话(梁兆斌) 90
请柯克上将看戏(孔广榛) 92
乡曲豪雄 94
左连成告御状(王德河等) 94
刘士端活捉“毓小辫”(李仪轩) 95
夏莲居缓颊救鸿一(李澍霖) 97
葛延瑛为民除赃官(孙传云等) 98
马保三怒打县长(马林才) 99
何占元皇亭打擂(王春贵) 101
王德武打济南(张鼎麟) 103
行刺汉奸唐仰杜(卢宝生 范玉德) 104
刘树才义夺敌船(辛同强) 106
学海钓遗 107
尚秉和的《周易》学(张昆河) 107
奎虚书藏(张稚庐) 109
海源阁轶事(张稚庐) 111
海源阁杨氏藏书历险梗概(李韬) 114
茅盾首先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田仲济) 117
栾调甫的直钩说(田仲济) 118
泰山唐宋封禅玉册今犹在(郭建良) 118
徐世昌重印《明儒学案》(李孟才) 120
研究甲骨文的洋学者(李耀曦) 121
菊苑折枝 124
荀派名剧《红楼二尤》的作者(陈炳熙) 124
江青报考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徐北文) 126
程派艺术留馨济南(许介文) 128
程砚秋来济琐记(张稚庐) 129
青岛菊坛随笔(王逸民) 131
马彦祥在济南的话剧活动(张昆河) 133
梅兰芳首演泉城记盛(许介文) 135
济南京剧票友傅石如(严薇青) 137
经济史迹 140
济南第一家官银行(许介文) 140
济南中国银行的诞生(许介文) 142
宋传典好“德昌”(石家勤) 143
“抵羊”牌的寓意(石家勤) 144
济南的药市会(秦在简) 146
山东水泥工业创始人朱东洲(桑乐泉) 148
济南最早的奶牛业(寿逢五) 149
抗战前的青岛小港码头(方本壮) 151
在水一方 153
冰心、梁实秋、方令孺的友谊(王昭建) 153
冰莹来山东(梁兆斌) 155
沉樱偏爱“钻石小说”(杨文) 157
中国首任枢机主教田耕莘(陈松卿) 159
民俗风情 161
潍坊风筝会忆旧(刘督宽) 161
红装乞巧有遗风(尹秀贤) 163
荷花灯映大明湖(张稚庐) 165
中秋佳节享“面月”(刘秉信) 166
麦香溶溶话“碾转”(王锡缙) 168
雩奇(马德怀) 169
博山“偷婚”(宋德圃) 170
红丧(李宏升) 171
舍猪(吴云涛) 172
名物荟萃 174
大顺国年号石碑(方正) 174
桓台王氏四世宫保坊(王锡缙) 175
泰山经石峪诗碑(秦在简) 176
博山琉璃鼻烟壶(张茂荣) 177
桃核猴与潍坊核雕传人(赵申) 179
阿胶(任远) 180
后记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