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文体(代序)&耿占春 1
上篇 艺术解释与哲学追问 3
存在哲学与中国古代道家精神的遇合 3
阳明哲学是东方存在主义现象学 20
言与德:意义建构的限度与可能 30
阶级意识:超越异化之途——卢卡契异化观再认识 39
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无尽头 50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 58
艺术解释的向度 67
艺术·人生·真理——评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 76
解释视界中的艺术功能 83
建国前我国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化言路分析 89
试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结构与内涵 106
中篇 艺术解释与当代语境 117
技术时代的艺术处境——本雅明与艺术现代性问题 117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造——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134
后现代景观下的艺术生产 139
现代性与中国语境 150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形态的确立 155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主潮 167
传统诗学的三种现代转换模式 187
模仿说的发展与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 200
文学理论形态学刍议 209
转型期文艺功能的嬗变 217
市场经济下的艺术生产规律新探 224
市场化:艺术之路向“钱”方?——与张来民先生商榷 231
下篇 艺术解释的个案分析 241
生命世界的感悟与探索——对梦阳诗的一种解读 241
生·死·爱·梦——寿静心小说《心脏病》释读 248
叙事、反讽与包容诗的理想——评静心长篇小说《迷旎花园》 256
博客文学现象批判 268
自我改写的写作 279
叙事研究与社会学立场 291
生命的尊严依然是问题 299
走出传统观念的藩篱——评张来民著《作为商品的艺术》 305
“名家”的失范 311
并非必要的疑问 313
怀古与创新 315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