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郎潜纪闻初笔 二笔 三笔 上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陈康祺,晋石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1018·1262
  • 页数:874 页
图书介绍:

1 穆宗登遐 5

2 咸同二朝宰相 5

郎潜纪闻初笔 5

自序 5

卷一 5

3 总理衙门 6

5 喇嘛教 7

4 同文馆 7

6 八旗驻防将帅功绩 8

7 咸丰八年科场案 9

9 温壮勇公守六合县 10

8 保举之滥 10

11 沈侍御谏罢重修圆明园 11

10 翰林编检挂珠之始 11

12 圣祖亲征厄鲁特 12

14 寿民寿妇 13

13 王文端清节 13

16 四库书成朱学士实其先河 14

15 伊绵谷 14

18 满汉大学士员缺 15

17 戊辰至丁丑五科状元名合五行 15

19 顺天府之知愧堂 16

21 荷戈纪程、莎车行记 17

20 上书房 17

23 文宗纳言 18

22 本朝谏臣 18

24 王文恪公尸谏 19

26 潘文恭公相业 20

25 曾文正公知人 20

28 礮墩御夷 21

27 潘文恭公福祉 21

30 军机处行走 23

29 全谢山不得与鸿博试 23

卷二 23

32 与特科之难 24

31 赐紫禁城骑马 24

34 开捐之始 25

33 深宫祈雪 25

36 汤文端左文襄为诸生时留心人才 26

35 文勤公奏免广东厨房米宫眷米 26

37 孙文定公奏请国子监立经义治事斋 27

38 裴宗锡疏请直隶栽橡树饲蚕 28

672 钱文端积雨诗 29

41 更定先贤配享位次 29

39 沈端恪公恩遇 29

40 翰林院掌院学士 29

43 主事学习行走期满分三等引见 30

42 耗羡归公 30

45 王文简公不徒诗学著名 31

44 择词臣入备顾问 31

48 开捐免保举例 32

46 花瓴郑重 32

47 赐郑克塽公衔 32

51 世宗崇奖忠节 33

49 赐爵 33

50 总督封将军 33

54 拟举行三老五更礼 34

52 刑部羁系人犯章程 34

53 江苏分两布政使 34

57 本朝西江理学 35

55 朱文端遗疏请永杜加赋之议 35

56 封赠之典 35

58 怡贤亲王奏营田事例 36

60 李文贞公夺情 37

59 大考升降之例 37

64 知县行取 38

61 举优生 38

62 知州改授编修 38

63 知县擢升臬司 38

65 俄罗斯踞雅克萨城 39

67 方恪敏公不纳故友孙女为妾 40

66 孙渊如洪稚存气节 40

70 五凤齐飞 41

68 兄弟同官阁学 41

69 秘阁曝书 41

72 顺天乡试正考官以前科状元充当 42

卷三 42

71 翁文端祀灶诗 42

74 归宫詹等闱中誓神文 43

73 讲幄得人 43

77 孙文靖奉请黄忠端崇祀孔庙 44

75 蒋清容感激知遇 44

76 孙文靖疏荐陶文毅 44

79 难倒彭元瑞 45

78 蒋徵士书十三经 45

81 翁婿何须回避 46

80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46

84 金台书院 47

82 罗侍郎奏对之敏 47

83 张船山风节 47

87 考试差名次不揭晓 48

85 翁方纲精清书 48

86 命词臣缮录昭明文选 48

89 籍隶畿辅者不充顺天乡试考官 49

88 新进士簪花礼 49

92 小蓬莱阁 50

90 翁覃溪重赴琼林 50

91 京师书肆 50

95 周太学白丁香诗 51

93 金石之学 51

94 主司梦人送香橼 51

99 高宗御经筵 52

96 殿廷槖笔閤门赐貂图 52

97 新进士赴国子监释奠礼 52

98 编检赐禁中骑马 52

101 烟波钓徒查翰林 53

100 谕中外臣僚各举所知 53

104 杜文正公恩遇 54

102 傅雯指绘 54

103 临雍讲学 54

106 冯山公撰恨不见彭公叙 55

105 曾文正得俞太史卷 55

107 康熙朝谕九卿举廉吏 56

110 顾亭林先生峻厉 57

108 陆清献餽巡抚寿仪 57

109 余杜白齐名 57

113 一统志 58

111 顾亭林先生勤学 58

112 三大奇书 58

115 衡文巨眼 59

114 词臣不愿作主考 59

116 从祀圣庙 60

119 褒扬廉节 61

117 甄别各省学臣 61

118 邵嗣尧与陆清献齐名 61

122 田山姜侍郎 62

120 张文端清操 62

121 国初学政不差翰林 62

124 石殿撰能辟邪说扶名教 63

123 陈亦韩先生 63

127 吴和甫少宰恩遇 64

125 湘潭刘侍御 64

126 射虎川 64

129 钱补履 65

128 张文毅孙文节殉难 65

131 林文忠临殁大呼星斗南 66

卷四 66

130 江苏藩署厅事额 66

134 荐校顺天乡试 67

132 张武壮公病殁浔州 67

133 灵石何氏之遗泽 67

137 四星联珠日月合璧 68

135 湖南老人 68

136 叶文敏因逋赋一厘左迁 68

139 苏州治平寺淫僧案 69

138 碧螺春 69

141 红豆书庄 70

140 育婴堂 70

143 杨彭岭 71

142 昆山徐氏传是楼 71

145 钱文端公少时之贫 72

144 钱文端公有知人鉴 72

148 魏敏果荐陆清献 73

146 谷应泰得陆清献卷 73

147 陆清献留心经济 73

151 陆清献居丧礼 74

149 陆清献劝民早完钱粮 74

150 吴源起荐陆清献语 74

154 陆清献劝盗文 75

152 九卿公举廉吏 75

153 陆清献不谒明珠 75

157 国子监古槐 76

155 荐主不用师生礼 76

156 陆清献殁后猶受知君上 76

159 陈清端公清操 77

158 常熟多画师 77

161 桐城方氏仕宦之盛 78

160 剿夷谕 78

163 成都府礼殿画像 79

162 吴省钦荐王昙能作掌心雷 79

166 王世铨分校得士之盛 80

164 学院学道之分 80

165 河道总督驻节之所 80

168 曹侍御以劾和珅家人得追赠 81

167 兄弟相继督学一省 81

171 宛委别藏 82

169 曹侍御请建辟雍於国子监 82

170 训导特授知州 82

174 庄侍郎廉鲠 83

172 昆山三徐 83

173 段大令居丧哀毁 83

178 粤东亦有西湖 84

175 侍卫 84

176 王文简公言人所不敢言 84

177 翁学士社学之久 84

180 减粮赋 85

179 九十九岁应试 85

182 阎徵君古文尚书疏证 86

181 国初诸僭逆钱文 86

184 阮文达公拯婴法 87

185 学政不得监临 87

187 赈粥良法 88

186 和珅蒙恩眷之缘 88

190 图理琛使俄罗斯 90

189 托时等使俄罗斯 90

卷五 90

188 图理琛异域录 90

193 杨简侯分校得士 91

192 吴山尊夫人赠行诗 91

191 杨中丞精相术 91

196 四世翰林 92

195 三世四翰林 92

194 昆山徐氏科名之盛 92

199 轩辕诰 93

198 国初衣冠尚沿明制 93

197 桐城张氏六代翰林 93

202 满洲可称珠申 94

201 朱竹垞咏史诗 94

200 春联 94

203 曼珠卽满洲之转音 95

183 陶筱奏建义庄得补实官 96

204 盛京内务府所藏典训宗器 96

207 怡贤亲王恩眷 97

205 官逼民反 97

206 复还国初亲王始封爵号 97

210 笔帖式 98

208 骆文忠侄孙得蒙恩荫 98

209 妇人得谥 98

213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特旨昭雪 99

211 改镌墓碑 99

212 承政参政 99

216 亲郡王配享太庙者 100

214 给谥郑重 100

215 拟谥之例 100

217 满汉文武大臣配享太庙者 101

220 淮上三子 102

218 毛西河穿凿 102

219 学问从餖飣得来 102

222 吴俗三好 103

221 郭大临 103

225 汤文正荐陆在新 104

223 张文端恶马弔 104

224 名刺不用拜字 104

227 国初清语官号 105

226 追念李文勤公勋劳 105

229 大襄毅公小襄毅公 106

228 辅政四大臣顾命八大臣 106

232 东京盛京京师 107

230 畿南三才子 107

231 圣祖不宝远物 107

235 丹魁堂 108

233 世祖阅明孝宗实录 108

234 沈文恪请罢流徙鸟喇新例 108

236 宣宗立文宗为太子事 109

239 蔡总兵请修筑边墙 110

237 季仙九考试皆遇三数 110

238 定逢五视朝之制 110

242 增四川总督 111

240 禁奏折媚兹语 111

241 建先蚕坛 111

243 国初慎重巴图鲁勇号 112

246 介少宗伯充会试总裁 113

卷六 113

244 会试及顺天乡试钦命题目之始 113

245 乾隆丁丑科会试 113

251 乡试覆试之始 114

247 江南乡试改期 114

248 康熙癸卯科江南乡试得人之盛 114

249 康熙丙午科头场试策五道 114

250 江苏安徽分省取中之始 114

254 捐输加学额 115

252 外省驻防生员准入乡试场 115

253 陆建瀛请以性理论试士 115

257 康熙丁巳科乡试止四省 116

255 殿试引见不到降甲 116

256 翁心存不得状元 116

261 不失鹄斋 117

258 副榜准作举人 117

259 乡试展期 117

260 赵阆仙督学风节 117

263 同知丁忧服阕仍在军机行走 118

262 方勤襄公三大荣遇 118

265 许贫民挑卖官盐 119

264 李申耆少时博学 119

267 黎太守母坚守郡城 120

266 三寿母 120

270 陈文勤公为百姓哭 121

268 陈文简与高文恪联谱 121

269 宋夫人议论矜贵 121

272 谢启祚耄年登第 122

271 王文端公欲用药杀和珅 122

273 乾隆戊戌科主试者多状元 123

276 朱潘两检讨被劾 124

274 布衣赐三品服 124

275 重赐及第 124

278 澄园八友 125

277 世家科第之盛 125

280 五老会 126

279 四花佳兆 126

283 潭枯寺银杏 127

281 飞龙画轴 127

282 扶鸾书三魁字 127

285 塞宴四事 128

284 唐确慎公理学 128

287马维翰风骨 129

286 科场佳讖 129

291 京师谚 130

288 京曹沉滞 130

289 冷庙龙王 130

290 五徵君 130

294 龚尚书爱才 131

292 吏部四司喜怒哀乐 131

293 直隶不直奉天无缝 131

296 计甫草逸事 132

295 徐枋峻洁 132

298 辽东三老 133

297 教职入上书房 133

301 梅文鼎以算数被恩遇 134

299 张学士制圣门戒律 134

300 海内三隐 134

303 臧在东经学 135

302 圣祖精於算学 135

306 翰林院詹事府 136

304 年大将军与内阁公文 136

305 部院各衙门值日 136

308 谏止封禅 137

307 站山子 137

310 毕阮二公缔姻孔氏 138

卷七 138

309 闽浙水师攻剿蔡牽 138

312 松下书寮 139

311 巡检赐谥 139

314 四镇守舟山 140

313 道光间殉难各员 140

317 和御制诗韵 141

315 聪训斋语多格言 141

316 乾隆朝已重字不重文 141

320 颜中丞母发仓粟赈饥 142

318 文章名世南北齐名者 142

319 画状元 142

322 寿同春以布衣复淡水厅城 143

321 颜制军奏罢福建贡荔 143

325 曾文正公不禁秦淮灯舫 144

323 嵇封翁忠义有报 144

324 嵇文恭公谨小慎微 144

327 推恩锡类 145

326 王少司寇荣遇 145

328 亭林先生寿序 146

330 庶吉士教习一年授为科道 147

329 吴君苑为国子祭酒 147

334 钱文端叔侄典江西试 148

331 设四川总督之始 148

332 烂麪胡同 148

333 金哥哥来典试 148

336 神风助顺 149

335 毛三瘦 149

337 谢金圃憐才爱士 150

340 呼舆入西华门 151

338 皮船渡水 151

339 按察使奏参布政使 151

343 潘文恭公童试时对 152

341 李映碧侍御 152

342 公卿大僚惑於左道 152

345 葛壮节父子名将 153

344 西湖龙井寺 153

348 蔡文勤为年羹尧所荐 154

346 陆清献和平笃厚 154

347 生员不葬亲者不许科举 154

351 管侍御拟劾和珅 155

349 通志堂经解 155

350 西域闻见录 155

354 朱筠朱珪 156

352 黄华知己 156

353 父子视学山东 156

357 翔凤阁 157

355 别试回避 157

356 翁覃溪学士为王文简作生朝 157

361 穆如清风 158

358 四书题诗题同在首场始於乾隆癸卯顺天乡试 158

359 省阜脂钱 158

360 五客话旧图 158

363 左舍人荐江忠烈 159

362 西林觉罗氏仕宦之盛 159

365 烧车御史 160

364 左舍人精占验之学 160

366 圣祖爱董香光字画 161

369 儒官韵事 162

卷八 162

367 京师书摊 162

368 部曹得与清秘堂校书 162

372 三家村 163

370 三世翰林 163

371 文渊阁藏书用御宝 163

375 作官须从牧令出身 164

373 机声灯影图 164

374 礼烈亲王所乘马 164

378 潍县相国 165

376 林文忠公制一怒字 165

377 彭雪琴小孤山凯旋诗 165

381 士大夫制行之岸异 166

379 五经试士 166

380 梦三大钱 166

385 苏门三贤 167

382 孙徵君讲学 167

383 薛祭酒荐孙奇逢 167

384 美授 167

386 顾阎李诸公之?谦 168

389 康处士 169

387 北学南学关学 169

388 李二曲 169

392 甘露轩白云楼 170

390 浙中三毛 170

391 王李遗风 170

395 严武伯不愧古之义侠 171

393 刑部白云亭 171

394 吴?次之风义 171

398 松陵四君画像记 172

396 梁山舟 172

397 秦小岘会试知贡举之异数 172

399 顾千里校书之精 173

404 避暑山庄 174

400 札什伦布 174

401 热河地名 174

402 庆云石 174

403 飞燕捉天鹅曲 174

406 戴文节公书画 175

405 苏州郝氏 175

408麟见亭数见仙蜨 176

407 太常仙蜨 176

411纪文达不没人长 177

409 道光六旬万寿停止庆典 177

410 稼穑艰难 177

413 蜣螂代硝磺水银治铅伤 178

412 儒官荣遇 178

415 渖阳范氏 179

414 纪文达公逸事(二则) 179

416 都门八古迹 180

419 温典史殉节 181

417 窑变观音 181

418 拈花禅寺 181

421 戴文节张文节 182

420 非科甲人员不得与闻秋讞 182

422 嘉勇贝子 183

425 开捐增置通州仓厫 184

423 穷通翁 184

424 大学士兼经筵讲官 184

428 武虚谷杖和珅番役 185

426 孝惠皇太后升祔议 185

427 太仓相国有人伦之鉴 185

430 潍县令之清操 186

429 纪文达撰恭进四库全书表 186

432 高宗以难雏待饲图墨刻颁赐直省督抚 188

卷九 188

431 方侍郎勉李文贞语 188

435 金陵士大夫节烈 189

433 兄弟四人同案入学 189

434 会试总裁及顺天主试员数 189

437 增圣庙从祀 190

436 涂侍郎遭遇之隆 190

438 俞编修文庙祀典议 191

442 光绪四年晋豫旱灾 192

439 曹剑亭劾和珅 192

440 破败书厨 192

441 崇祀关公 192

443 光绪四年因旱灾下诏求直言 193

446 二老垂纶图 194

444 父子连科典试一省 194

445 宛平刘少司空子孙之盛 194

448 昆山徐太夫人教子之严 195

447 朱屈酒楼题壁 195

450 阮刻十三经校勘记 196

449 王渔洋得贤耦 196

454 道光二年粤东大火 197

451 翁学士摹刻石经残字於南昌学宫 197

452 三闺秀有功列女传 197

453 全谢山淡於宦情 197

457 翁学士晚年目力之胜 199

455 雷翠庭副宪雅量 199

456 国畜 199

459 戴文节公熙以书画受知宣宗 200

458 董文恭公脂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 200

462 阳曲令沈某祈雪 201

460 道光乙巳朝考题 201

461 雍正初年瑞应 201

464 世宗崇祀至圣 202

463 月选官许条陈时事 202

467 二十四福堂 203

465 义赈蒙奖 203

466 大儒有益乡国 203

469 乾隆初年太学得人之盛 204

468 京官乘舆 204

470 官瑜卿庄元仲之学问经济 205

473 四大布衣 206

471 朱鹤龄专精著述 206

472 沈端恪公遇事敢言 206

475 乾隆癸丑英使觐见 207

474 某尚书请禁王渔洋朱竹垞查他山三家诗 207

478 窦总宪泣辞夺情 208

476 高宗邃於音律 208

477 开仓赈恤 208

479 管侍御秋獮纪事诗注 209

卷十 209

481 窦东皋为和珅书扇 210

480 圣祖称汤西厓为诗公 210

484 内阁中书挂珠 212

482 王渔洋不为明珠寿诗 212

483 军机处行走用全红帽罩 212

486 忠义之报 213

485 李松云以麦浪诗受知高宗 213

489 朱士彦得谥文定 214

487 曾文正公请复日讲旧典 214

488 武职无三年终丧之制 214

491 部民保留地方官 215

490 禁溺女之报 215

494 三人同心方奏?功 216

492 黄河水信 216

493 舒铁云孝廉 216

496 坊局升迁之滞 217

495 程文恭公奏止巡幸湖州 217

498 阮文达公普济堂章程 218

497 耆年科第 218

500 费武襄公防黷武穷兵之渐 219

499 费武襄公斩番僧 219

504 陈文肃公入相之早 220

501 孝贤纯皇后慈俭 220

502 辅国公永璥善鉴别书画 220

503 信庄郡王庄慎亲王同年月日生 220

506 荣恪郡王劝仁宗速回京师 221

505 高邮王氏不徒以经学著名 221

509 三文敬公大节不苟 222

507 国初与俄罗斯立约不强之修表纳贡 222

508 文武移易 222

510 破除满汉之见 223

513 前辈待故人子弟 224

511 长生殿传奇 224

512 昆山钜族 224

514 陈司业别号舍文 225

516 今昔称谓之殊 226

515 赵宫赞秋谷 226

520 江苏臬署联 227

517 重宴琼林 227

518 博晰齐之颓放 227

519 玉堂归娶图 227

523 宴会祝词之滥触 228

521 诸罗改名嘉义县 228

522 艮斋杂说之芜陋 228

525 满洲八大贵族 229

卷十一 229

524 葛壮节公父子之忠节 229

527 十六画人歌 230

526 句容笪侍郎 230

529 盛京先朝遗物 231

528 张巡检杖太监 231

532 王御史奏殿试不宜专重字体 232

530 李恭毅抚粤时之舆论 232

531 咸丰朝诸臣奏请开捐 232

534 邵青门赠汪太史诗 233

533 祁恭恪奏请乡会试策问宜定五门发题 233

537 兄弟武状元 234

535 钱谦益贡物单 234

536 李鹿山藏书之富 234

538 湘乡胡氏多寿 235

541 盛名为累 236

539 李绳武生平所值多九数 236

540 饷生 236

543 山东地大震 237

542 河神诞妄无稽 237

546 蒙古十六国部落 238

544 汤文正栗主镇壓五通神 238

545 本朝得统之正 238

548 一产三男 239

547 海甯陈氏 239

550 叔侄同科 240

549 兄弟同科 240

552 田文镜恶科目中人 241

551 礼部堂官不由科目 241

554 内务府积弊 242

553 杨文乾 242

556 王兰生知遇之厚 243

555 赵司空不习禅理 243

559 磨勘官人称魔王 244

557 雍正时逻察之严 244

558 裘文达公课子之严 244

562 澄怀园风景 245

560 顺天乡试四皓 245

561 同宗获?之多 245

564 小臣得谥 246

563 谥法重文字 246

567 鹰扬宴 247

565 纪文达砚铭 247

566 潘文恭公之资望 247

569 杨愷出入文武两途 248

568 朱抱经之风义 248

572 兵家护背之义 249

570 万蚕同茧 249

571 祖孙父子乡贯不同 249

573 遣官祭告嶽渎 250

卷十二 250

574 召翰苑诸臣番上应制 251

576 打莽式 253

575 京师四时之景物 253

580 于清端筑长墙以御响马 254

577 打滑挞 254

578 圣祖杜渐防微 254

579 三岁诵唐诗百首 254

584 杜文端恩遇 255

581 帝王深通内典 255

582 嘉禾一莖三穗 255

583 叶金城畅春园之布置 255

585 湘淮军志 256

587 都门花事 258

586 庚申和战之纷议 258

590 雅赚美贬 259

588 戊午北闱之狱 259

589 竹垞先生风趣 259

591 朱竹垞上纂修明史总裁书 260

593 万季野父子之狷介 261

592 万季野少未知名 261

596 再到亭 262

594 马三代 262

595 赵秋谷私淑冯氏之论诗 262

598 施愚山造诣之精粹 263

597 秀水朱十以七品官归田 263

601 翁叔元劾汤文正 264

599 李侍御有海忠介之风 264

600 韩文懿公不阿流俗 264

603 本朝科场各案 265

602 本朝谏官以杨以斋为第一 265

604 顺治丁酉科举人在瀛台覆试 266

607 贾国维 267

605 程可则并未终身摈弃 267

606 兄弟迭掌文衡 267

610 澄怀园赋诗书扇 268

608 廓尔喀贺教匪荡平 268

609 摄行郊坛大礼 268

612 毛西河逸事(三则) 269

611 图像紫光阁 269

614 吴梅村有难言之隐 270

613 汤贞愍舍生取义 270

616 国初状元多补应殿试 271

615 孙承恩不肯欺君卖弟 271

618 来文端力保舒文襄 272

617 汪杜林未官庶子 272

621 鼎甲不利 273

卷十三 273

619 圣祖之孝 273

620 殿试进呈卷 273

624 西南两子 274

622 孙北海集古句戏张尔唯 274

623 朱勇烈威名 274

627 朔方备乘 275

625 唐子方自有平生 275

626 黔中三奇男 275

629 张文和驭吏之严 276

628 张文和历主试事 276

631 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 277

630 赐金园 277

635 郑板桥 278

632 北场乡试不利午科 278

633 高宗赐沈德潜诗 278

634 厉樊榭 278

637 黄俞邰评骘周亮工 279

636 阎百诗天质奇钝 279

639 惠门四子 280

638 蓝太守台湾论 280

642 姜西溟梦梨诗 281

640 姜西溟哭容若侍卫诗 281

641 黄莘田十砚斋 281

643 洪北江诗评 282

644 庄炘辑王深甯遗文 285

647 桐城张氏兄弟四任江苏学政 286

645 纯庙题东坡玉带诗 286

646 刘文定父子之清贫 286

650 鄂文端警世之言 287

648 张廷瑑之谨畏 287

649 张文和之名言 287

653 世宗优礼蒋文肃 288

651 世宗谨小慎微 288

652 西林相国评杜诗 288

656 本朝宽文字之禁 289

654 满汉大臣班次 289

655 张文和闱中对月诗 289

658 严沆相士之公明 290

657 孙侍御记问之渊博 290

660 甘泉黄隐士 291

659 严侍郎父子俱有声台垣 291

662 凌廷堪不好八股文 292

卷十四 292

661 朱石君衡文之精 292

665 西泠十子 293

663 捐纳之弊 293

664 易堂九子北田五子 293

667 陈恪勤公虎邱诗 294

666 海内八家 294

669 陆朗夫中丞清德 295

668 官员亲老陈情之例始於乾隆朝 295

671 徐华隐读书法 296

670 旌表烈妇(二则) 296

673 粤东伍氏刻书之多 297

674 阮文达识拔谭莹 297

675 程侍郎预知乱事 298

677 蒋伯生大令缰项 299

676 钱文端题帐诗 299

679 于清端嗜酒 300

678 七十二槐堂 300

681 四明四友禾中四友 301

680 王?孙文集编次失当 301

683 法式善之谦下 302

682 优贡之名贵 302

684 后三高 303

686 顾礼琥以举业雄吴中 304

685 缪炳泰以写像受高宗知遇 304

688 圣祖幼冲 305

687 满洲尚武之风 305

691 十五老臣 306

690 绘功臣像 306

689 高宗崇奖风雅 306

692 文相国在总理衙门遇事持以定力 307

695 嘉道以前部曹重於翰林 308

694 大臣夺情 308

693 京城雉堞之数 308

696 度支考 309

2 太宗伐明 321

1 本朝肇基王业 321

郎潜纪闻二笔 321

杨序 321

卷一 321

3 本朝开国方略(九则) 322

4 何文端进德之勇 323

7 雷翠亭持躬之正 324

6 鄂文端力保孙文定 324

5 鄂文端有古大臣风 324

9 顾琮之风节 325

8 雷翠亭劾奏余栋夺情 325

10 罗台山逃儒入佛 326

12 礼烈亲王(二则) 327

11 本朝沿袭奉圣夫人对号 327

14 郑献亲王 328

13 怡贤亲王 328

17 文渊阁典守官 329

16 翁文端两为祭酒 329

15 镕化内府金钟 329

19 简仪亲王有志圣贤之学(二则) 330

18 布衣胡文忠之死 330

20 范文肃三大议 331

22 裘文达进呈欧阳文忠像 332

21 盛京库之老熊皮 332

24 士大夫之谄媚 333

23 嘉庆辛酉科诗题 333

27 滇省运铜差之苦累(二则) 334

26 朱文正清德 334

25 朱文正奏免翰林卽席赋诗 334

28 宋牧仲恩遇之隆 335

31 张清恪禁止餽送檄 336

30 邹一桂以谨慎受知 336

29 伍弥泰之於和珅 336

34 武臣以词赋受知 337

33 阿文成之於岳大将军 337

32 圣祖留心书本之谕 337

37 蔡以台鬻妻养母 338

36 李卫不禁娼赌之用意 338

35 徐文穆题戏台联之寓意 338

39 邵二云幼时之逸事 339

38 刘文恪清理甘肃库虧 339

42 童臬司清理山东积案 340

41 蒋韶年之孝行 340

卷二 340

40 太祖教训诸公主 340

43 随园女弟子湖楼请业图 341

44 江南大营文武死事略 342

45 金陵问答篇 346

46 魏文毅之先见 349

48 熊文端为经筵讲官 350

47 圣祖呼李文襄为真御史 350

51 徐公肃之风节 351

50 李文定之乡望 351

49 李文定之气度 351

52 桐城张氏簪缨之盛 352

55 鄂文端之谦抑 353

54 鄂文端佩三省总督印 353

53 刘文正之持正 353

57 汪氏节母楼 354

56 李文贞之知人 354

59 学政关心民瘼 355

58 神童冯福基之杀贼 355

61 阮应商驾驭猾吏 356

60 魏敏果疏驳科臣之奏 356

64 伪朱三太子案 357

63 李侍御铁面冰心 357

62 奏给白英子孙世职 357

65 命妇荣遇 358

67 皇帝老爷 359

66 曹文恪疏请御制祭蝗蝻文 359

卷三 359

69 于清端之廉俭 360

68 鄂容安赐谥刚烈 360

71 海兰察有殉节女伶 361

70 陈恪勤任县宰时循绩 361

73 于清端畛念饥民 362

72 圣祖称完颜给谏为大儒 362

75 郭琇胡煦之被诬 363

74 于清端忧?畏讥 363

77 西陲贡瓜 364

76 借马诗 364

80 虎入年大将军宅 365

79 粤东西两抚之龃龉 365

78 王渔洋前身为高丽国王 365

83 鸿博主试之被嘲 366

82 宸萼集 366

81 赐藏佛 366

86 苇间集之讽刺 367

85 诗帐诗枕 367

84 吴?次崇尚风雅 367

88 沈文肃之恩遇 368

87 沈夫人佐守广信 368

90 叶文敏之居乡 369

89 圣祖圣孙至德同揆(二则) 369

92 周氏一门风雅 370

91 王西樵激厉后生之语 370

94 王渔洋咏纪阿男诗 371

93 秀水三李 371

97 柏葰卻朝鲜王赠金 372

96 中兴将相多起家幕僚 372

95 朝鲜重翁覃溪诗 372

100 遂园耆年禊饮图 373

99 本朝三元 373

98 一百三岁老人应会试 373

103 翰林特简知府 374

102 澄怀八友 374

101 赐耆臣紫缰 374

105 国学东廂丁香花 375

104 南书房旧直卢 375

108 谕旨前军机署名之例 376

107 乾隆初年内监三姓 376

106 讷亲之功过 376

110 林文忠辞南中绅民赎锾之举 377

109 潘德舆之学行 377

112 汤文端之治狱 378

111 汤文端受知三朝 378

114 姚朱王之逸事 379

113 西选年选佟选 379

115 王次山之志节 380

116 关忠节早定死志 381

卷四 381

117 裕靖节为余步云所陷 382

119 松文清之忠廉 383

118 松文清受知宣宗 383

121 杨忠武殁后之恩谕 384

120 父子同时为督抚 384

123 前明后裔袭封之特旨 385

122 顾栋高奏对质直 385

126 周曾发请停造乾清宫 386

125 孙文定上封事之有胆 386

124 谢济世劾田文镜 386

127 施世纶政绩 387

130王西庄之涵养 388

129 蓝理开濬天津水田 388

128 给事中封还红本 388

132 魏青天 389

131 王掞因请建储获谴 389

134 尹文端不存私见 390

133 高文良政绩 390

137 赵恭毅不畏彊御 391

136 圣祖之远虑 391

135 齐召南之奏对 391

139 蒋伊绘十二图进呈 392

138 赵恭毅政绩 392

141 德格勒奏劾明珠 393

140 金溶非阿附师门 393

143 嵇文恭精于相士 394

142 吕孝子 394

145 吴堦首发林清之变 395

144 顺治朝之大学士 395

146 薇垣五名士 396

148 傅文忠得纳诲之道 397

147 前辈待通家子弟之严 397

151 桐城古文派之源流 398

150 岳威信之兵法 398

149 年羹尧之兵法 398

153 索氏之国恩家庆 399

152 姚惜抱有儒者气象 399

155 王东槐风节 400

154 高邮王氏传家忠孝 400

卷五 400

156 英文庄公辞婚 401

159 未过门守贞 402

158 钱锦城乞钱朝鼎副宪作诗序 402

157 圣祖垂询孙赤崖 402

161 南斋遗迹 403

160 推恩寿母 403

163 姜西溟典试获咎之冤 404

162 辇下十子 404

165 陆建瀛为军兴第一罪魁 405

164 国初江浙士大夫以立社自豪 405

166 张石洲之植品 406

168 霜帷课读图 407

167 祁鹤皋荐刘澄斋 407

169 青浦孔宅 408

171 义甯州之得名 409

172 万文恪督学江苏 409

173 江阴学使署之燕喜堂 410

174 父子相继入上书房(二则) 410

176 上斋南斋故实 411

175 程春海之博洽 411

177 顾文端立朝之大节 412

180 格尔古德荐贤 414

181 卫卢龙之治行 414

179 王阎罗 414

178 范承勋奏除蒙番赋籍 414

182 文源阁藏书 415

183 禁科道风闻言事 415

185 老吏论各省吏事之坏 416

184 胡清恪敢言 416

186常州人才之盛 417

187 常州二申 418

188 乾隆甲子科搜检之严 418

189 乡试呈荐官卷之成例 419

190 和珅忮刻 419

卷六 419

191 董文恭不愧为社稷臣 420

192 董文恭临变镇定 420

193 戆李 421

194 史立阉之孝行 421

196 吴江令郭琇遽改前辙 422

195 李贞女捐产助学 422

197 姚姬传为袁简斋作墓志 423

199 纪家诗 424

200 刺史得与千叟宴 424

198 邵叔宀太史谦德 424

201 胡煦因著作收入四库得谥 425

202 黄烈女 425

205 顺治丁酉科湖广科运之盛 426

206 掌文衡者不必皆甲科出身 426

204 进士卽授四品官 426

203 陈宗伯之风义 426

208 殿试进呈前十本之始 427

209 百岁观场 427

207 父子同日对策 427

211 纪文达不轻著书之原因 428

212 百岁举人 428

210 纪文达访获永乐大典 428

213 鲍桂星任事敢言 429

214 皇子典学之礼 429

215 程国仁之恩遇 430

216 戴羡门受知宣宗之原因 430

219 张文和朱文端主顺天乡试及会试 431

218 杨炳之恩遇 431

217 李尧栋著述之富 431

220 朱高安之逸事(三则) 432

222 新城陈氏之义田 433

221 无锡二裳 433

223 严绳孙难进易退 434

224 严荪友恶伪道学 435

225 秦松龄因逋粮案罢官 435

226 吴兴祚之治行 436

227 吴兴祚之清贫 436

230 杨馝之治行 437

229 孙奇逢之气节 437

228 世祖识秦鉽书法 437

231 大秦小秦 438

233 汤萧山不为朝贵罗致 439

234 蔡文恭谓位至宰相必敬父母官 439

232 郭尚书檄毁淫祠 439

卷七 439

235 先朝遗物 440

236 安徽失陷之原因 440

237 本朝大案汇记 442

238 王笃以默经试士 448

239 张澄斋之义行 449

240 侍读学士出为知府 449

241 沈廷芳礼贤爱民 450

242 钱箨石侍郎(二则) 450

245 法时帆诗龛 451

246 朱笥河狷介 451

244 六诗三笔之誉 451

243 厉樊榭不修威仪 451

249 两淮盐员之廉节 452

248 子孙乞谥 452

247 湖州三炳秀州二年 452

250 梁章钜议论之无识 453

251 宫僚雅集杯姓名 454

252 小沧浪七友 454

255 朱张议论治体之不同 455

254 吴熊光致太平之奏对 455

253 阮文达门联 455

256 宪皇帝台湾不必建城之谕 456

257 和珅讦海兰察之短 457

258 京师官场之称谓 457

卷八 457

259 吴退旃尚书四反 458

260 光禄卿典春官试 458

261 诗人遭际以沈归愚为最隆 459

262 吴中七子 459

263 阎百诗题柱语 460

264 惠天牧幼慧 460

266 江叔澐不书俗字 461

267 乾隆朝举经学 461

265 余仲林古经解鉤沈 461

268 顾栋高笃好左氏 462

269 进呈著述 462

270 书院院长 463

271 召对赐坐 463

273 仁宗留心词赋 464

274 年终赐福 464

272 春官六座六师生 464

275 成均十器 465

276 讲官设坐 465

278 圣祖惓念林师 466

279 老胡笳歌 466

277 典簿博雅 466

281 史文靖为年羹尧所荐 467

282 革职知县卽升知府 467

280 圣祖悯三等人 467

283 一榜三经师 468

284 丁氏藏书 468

285 军机大臣穿绿牙缝鞾 469

286 夫以妻荣 469

288 刘端临之孝行 470

289 淮海四士 470

287 鹤楼三绝 470

292 汤文正遗事(三则) 471

291 汤文正之礼贤 471

290 焦里堂邃於易学 471

293 高顾两家子弟不坠家学(二则) 472

294 卢抱经学士 473

295 抱铛图 473

296 何义门身后赠官 474

297 何义门行止不端 474

299 程易畴为嘉定教谕 475

298 程易畴先生言志 475

300 庄廷鑨明史祸与戴名世南山集祸(二则) 476

301 圣祖处置台湾警报之法 479

302 孝贤皇后 479

卷九 479

304 阿里衮管理步军统领时之措置 480

305 阿文成兵法 480

303 阿文勤不修刑部则例之用意 480

307 钱侍郎规皇子不应叱辱大巨 481

308 梁山舟创笔饮 481

306 圣祖处置俄国贡使之法 481

311 髯金瘦厉 482

310 丁处士 482

309 赵徵君赐锦堂 482

312 金冬心感惓知己之言 483

313 刘文恪酒量 484

314 曹文正之谨慎 484

315 纳木札勒之殉节 485

316 帝师王佐鬼使神差 485

318 老查少查 486

319 左教谕重名节 486

317 老船 486

320 杨文定之操守 487

321 汤西崖怀清堂集 487

322 高宗破格嘉惠耆臣 488

323 李太夫人之胎教 488

324 邵学?之清操 489

325 尹文端摄九印阮文达摄六印 489

326 孙文定孝弟过人 490

327 京官升转之变迁 490

328 戴文端?终黄礼 491

329 将帅和睦之效果 491

331 鄞县史氏之科第 492

330 董天弼之忠勇(二则) 492

332 任启运受两朝礼遇 493

334 任葵尊侍御风节(二则) 494

333 天人感应之捷 494

335 郑环之理学 495

337 康熙朝廷推之制 496

338 圣祖优礼陈廷敬 496

336 钱坫之篆学 496

340 雍正朝之神灵瑞应 497

339 雍正朝加恩士子之旷典 497

341 周系英之知遇 498

342 海甯查氏兄弟 499

343 金冬心傔从各擅一艺 499

卷十 499

344 圣祖识拔图文襄(二则) 500

345 明亮 500

346 海兰察之将略 501

347 胡思顯佐额勒登保 501

349 将才随地脉为转移 502

348 阿文成之将略 502

350 曹燠之遭际 503

352 臧寿恭与严可均极不相能 504

353 严可均之诡僻 504

351 江南父子继相之多 504

354 西江四戴 505

355 大庚戴氏之恩眷(二则) 505

356 托戴二相之镇定 506

357 汉臣总理内务府工程处 506

359 郎中骤擢侍郎 507

360 额勒布官两淮时之清廉 507

358 可亭相国享年之永 507

361 吴槐江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508

170 承平时宫禁之盛事(五则) 508

363 凌晓楼贫而好学 509

362 汉寿亭侯顯灵 509

364 嘉道间汉学家流别 510

365 桐城古文派源流 511

366 鹧鸪米 512

369 国初满洲武将得力於三国演义 513

368 嵇文恭清操 513

367 杨梦槎被祸 513

370 牛守备为民请命 514

373 何义门索还门生帖之异说 515

372 考试精於书法之举监生员 515

371 圣祖垂念寄畅园樟树 515

374 钱南园通政之敢言及清廉(四则) 516

572 仁宗尊师念旧 518

376 异秋帆发库银赈济 519

卷十一 519

375 本朝状元总数及常熟科名之盛 519

378 吴文节被害堵城 520

377 异秋帆寿和珅诗 520

379 世乱见孝子家贫出忠臣 521

381 李卫兴浙江水利 522

380 殿廷考试专尚楷法之由 522

382 和珅有两大父 523

383 郭君治老坝工 524

385 邓完白立品 526

384 邓完白书名 526

386 陆郎夫中丞之镇静(二则) 527

388 元旦恩锡筵宴 528

387 徐念祖通壬遁之术 528

391 知州得蒙恩赐 529

389 乾隆乙卯鹿鸣宴 529

390 冯景夏之爱士 529

394 史阁部孙 530

392 李文勤公掌度支 530

393 施愚山道学为词章所拼 530

396 赵恭毅清节 531

395 福康安周旋海兰察 531

398 阿文成之远虑 532

397 阿文成之器量 532

401高文恪结欢内侍 533

399 魏文毅借史事进谏 533

400 纪文达奏对之敏 533

403 圣祖鉴魏敏果之无欺 534

402 宣宗节俭 534

405 宋牧仲求圣祖御书 535

404 韩文懿以时文受知圣祖 535

408 嵇文恭公改避生日 536

406 博学鸿词卷 536

407 太宗宽宥石廷柱之戆直 536

409 李鸿藻恩遇 537

412 朱朶山六易官阶终於六品 538

卷十二 538

410 塔忠武之忠勇慈祥 538

411 多龙鲍虎 538

414 福文襄被异数有十三 539

413 福文襄拒南掌求礮 539

416 汪文端之相业 541

415 汪文端公太夫人家教 541

417 高宗不沙汰僧道 542

420 强记之法 543

418 赵秋谷不满意王渔洋之论诗 543

419 进呈名画 543

422 大挑原始 544

421 水晶眼镜 544

424 南薰殿列代帝后图像记 545

423 蒋文肃之恩遇 545

425 缅甸进平定回疆贺表 546

427 朱伯韩力保张忠武 547

426 曹学士为国初理学名臣 547

428 李文恭深虑粤逆之不易制 548

430 陈编修力辞荐举 549

429 海昌三异 549

432 柴虎臣之学行 550

431 仁宗信任李忠毅 550

435 齐召南敏悟 551

433 无锡秦氏多寿 551

434 蜈蚣八字墙 551

438 吴徵君生有宿根 552

436 潘孝子 552

437 方侍郎古文 552

440 姚启圣平台湾之谣讖 553

439 梁山舟逸事(二则) 553

443 黎吉云疏陈兵事之先见 554

441 本朝文臣改武之始 554

442 两大诗家 554

445 批斥姚祖同存心刻薄 555

444 黄辅辰贫不废学 555

446 圣祖至德纯孝 557

卷十三 557

449 张石州之狂放 558

447 李惺长髯之荣遇 558

448 算学启蒙重入中国 558

451 王渔洋深以开捐为非 559

450 罗壮节不愧循吏 559

453 太祖躬行节俭 560

452 卓文端充兼尹之久 560

456 林文忠公创设信礮 561

454 乾清宫先朝战图 561

455 国初八旗兵善以少击众 561

459 请增至圣诞辰祭祀 562

457 林文忠办理河工之精核 562

458 郑夫人对门下士之言 562

461 多隆阿之将略(二则) 563

460 琉球臣服本朝之恭顺 563

462 陈岱云之气节 564

465 汪容甫少时之狂放(二则) 565

463 昆山徐司寇乡居怙势 565

464 李学士应制诗之得体 565

466 汤文端小节必谨 566

468 陶紫笥之志节 567

467 世祖称赏万古愁曲 567

471 宣宗勤政 568

469 沈端恪儒释之奏对 568

470 曾文正愿法林文忠 568

473 董文恪力变川省华侈之风 569

472 张忠武逸事(二则) 569

476 同治间奏裁南河官缺 570

474 何子贞手钞东华录不载之事 570

475 人肉价值 570

479 举人擢用翰林 571

477 积古斋钟鼎款识 571

478 林文忠封翁饲鹤图 571

481 张亮基卻河弁餽金 572

480 李文勤之权变 572

483 仁宗赐百文敏子名札拉芬 573

482 杀贼改为抚贼 573

485 黄翼升识拔鲍超 574

484 黄翼升始任长江水师提督 574

487 吴文节逸事(二则) 575

486 曾威毅抚晋之政绩 575

488 花杰诬劾戴文节及状元洪莹 576

491 圣祖决计亲征准夷 577

489 仙鹤龄因贺表获咎 577

492 纪列圣御世诸大政 578

卷十四 578

493 劳文毅公胆识 580

494 以父举子 581

497 赵襄壮公操守 582

496 以子举父 582

495 以兄举弟 582

500 邓廉访守南昌 583

499 吴文节公卻?商羡余 583

498 杨忠武公福将 583

502 本朝特科得人之盛 584

501 邹侍御劾黄县相国夺情 584

504 翰林须留心诏敕 585

503 刘忠壮公誓为厉鬼杀贼 585

506 禁用宽永钱 586

505 孝贤皇后贤淑 586

508 赛尚阿劾骆文忠 587

507 西域地名沿革 587

510 吕陈钦佩张石州之学行 588

509 世臣诗稿之谬 588

512 莫侍郎耿直 589

511 搜求古砖 589

514 齐勇毅公威名 590

513 俞正燮久困公车 590

516 苏侍御请罢黜穆彰阿 591

515 齐勇毅公不为军士请赏 591

519 阎百诗孝行 592

518 祁恭恪公精於谳狱 592

517 赵学彭不踰家法 592

522 陈太仆书法 593

521 胡稚威临殁语 593

520 休甯二江 593

525 阎百诗荣遇 594

524 当阳县白莲教 594

523 谢山先生碎乡贤祠木主 594

526 营谋荐鸿博科(二则) 595

527 卻金亭 596

529 叶赫贝勒识太祖为非常人 597

528 太祖敷教明刑 597

卷十五 597

531 大祖击败叶赫哈达(二则) 598

530 太祖设四关与明互市 598

533 以诸葛武侯相比 599

532 王壮武公不愧儒将 599

535 额威勇公将略 600

534 台湾镇道得奏事 600

537 愚民惑於邪说 601

536 额威勇无子 601

540 陈总河杖留梦炎像 602

539 俄人求内附 602

538 议考试废制义 602

542 罗壮勇公少时逸事 603

541 李星来善易数 603

544 青田一鹤 604

543 罗壮勇公鬻妻 604

546 梦应三元 605

545 梦中预识座师 605

547 萧尺木画 606

550 陈恪勤公风雅 607

549 进白鹰海东青 607

548 卻献白雉 607

552 赐砚 608

551 逆旅主人馈陈恪勤公米 608

554 桂廉访临殁时驰书左恪靖 609

553 宣宗慰黄勤敏公悼亡 609

555 李愍肃殉难武昌 610

558 上元县刘公殉难 611

557 裕庄毅少时之贫 611

556 裕庄毅公用法之严 611

559 文与也耿介 612

561 徐徵士善鉴赏 613

560 佳山堂六子 613

564 达情锣 614

563 严荪友善绘事 614

562 汪尧峰以古文自矜 614

567 圣祖恶喫烟 615

566 文宗止决湖水灌扬州之议 615

565 胡胐明蒙赐御书 615

569 严冬友侍读友慧 616

568 鄞县藏书家 616

571 欢喜老人 617

570 王白田性情之介澹 617

卷十六 617

573 黄勤敏蒙三次赐寿 618

575 臧在东经学 619

576 郭频伽万梅花擁一柴门图 619

574 六安州进茶之扰民 619

578 嘉庆纪元之孝廉方正(二则) 620

577 阮文达爱才(二则) 620

579 康熙朝试鸿博之宽 621

580 集议国政大臣见诸王不得长跪 622

581 先授编修后选庶常之奇遇 622

582 刘正宗修怨於施愚山 623

583 毛西河拒奔女 623

585 赐大挑举人葛纱 624

586 杭堇浦怨全谢山之由 624

584 张鹏翼笃信程朱 624

588 吴谷人祭酒之遗泽 626

587 栗恭勤殚心治河 626

589 汤海秋著浮邱子 627

591 宣宗识拔陈硕士 628

592 宣南话旧图 628

590 吴兆骞有名士习气 628

593 李文定荐举人才 629

594 梅村十子诗序 629

595 崔黄叶王黄叶 630

596 圣祖称陈汝咸为好官 630

597 陈紫芝在台垣之风节 632

598 阮文达重建曝书亭 632

601 谢金圃识拔汪容甫 633

600 阮文达推重经学 633

599 江郑堂在儒林文苑游侠之间 633

602 吴薗次奉诏谱杨继盛传奇 634

605 王应辰以骄抗贾祸 635

604 陈厚耀以算学受知圣祖 635

603 段秀林精於骑射 635

606康绍镛专心掌故 636

608 刘文清?焦循改习经学 637

607 锺怀之谦抑 637

609 以佐杂至大官 638

610 小李将军 639

跋 640

卷一 647

1 贬斥道教之历史 647

张序 647

郎潜纪闻三笔 647

5 何世璂沈廷正理学门户之见 648

4 康熙朝任官不甚拘中外资格 648

3 韩良辅由武改文 648

2 刘师恕奏请饬缴海澄印信 648

6 张杨园家教之严 649

8 杭堇浦上疏抗论时事 650

9 吴菘圃协揆之文章经济 650

7 洪稚存赐园不由朱文正之力 650

11 朱文正病中为曹侍御作墓铭 651

10 冯柯亭能以礼事亲 651

12 陆太常深得士心 652

13 世祖裦卹遗忠之优厚 653

14 康熙秀年疏请建储获谴之御史 653

16 戚瓶谷占验之学 654

17 刘荫枢中丞之敢言 654

15 贤妇宝守先集 654

19 圣祖旌龚蘅圃侍御敢言 656

20 刘孝子 656

18 刘中丞以权术革除门税 656

23 王文靖奏罢招民知县 658

24 皇子临大臣丧之典礼 658

22 父子同官之恩荣 658

21 宣宗推恩廉吏后裔 658

26 圣祖追諡励杜讷 659

27 于襄勤任县令时之得民心 659

25 本朝裁抑宦官之始 659

28 圣祖推恩于襄勤之父 660

29 借钞内府秘本之私见 660

30 竇东皋党附和珅之传疑 661

31 嵇文恭不为和珅书楹帖之委曲 661

32 耿精忠有贤母 663

33 太白山人 663

34 蒋予蒲见理不明 664

35 苏瑶青女士之才节 664

36 谢济世不屈於学使 665

37 朝鲜在中江互市之例 665

38 洪稚存诗讖 666

39 王麟瑞无愧为孝廉方正 666

卷二 667

40 强忠烈首破李文成逆谋之功 667

41 转庵上人 668

42 秦文恭荐名医徐灵胎 668

44 沈徵士不以贫窭废学 669

45 王进宝兴陕省屯田之利 669

43 蒋恭棐两宴琼林 669

47 圣祖赐曹寅母御书匾额 670

48 圣祖谕殿试之大臣子弟皆置三甲 670

46 吴廷桢张大受顾嗣立之恩遇 670

49 汤文正之清廉 671

50 秦大士未贵时之志节 671

52 杨文定疏请加增甯夏乡试中额 672

53 圣祖垂问杨文定之乏嗣 672

51 汪师韩编修为妬妇所累 672

55 宋文恪拒绝暮夜餽金 673

56 朱之弼奏除拨兑之弊 673

54 圣祖知应先生之名 673

58 芷仙书屋图 674

57 康熙初年八旗仆婢自尽之多 674

59 林烈妇 675

61 悲唐行 677

62 康熙癸酉科乡试之都下谣言 677

60 重文恭之谨慎 677

63 李如兰由教官累迁至藩司 678

64 王以鋙兄弟同掇巍科 678

65 范忠贞对耿逆语之严正 679

66 高宗元旦御制诗之佳讖 679

67 昭陵前石马 680

68 陆朗夫之忠清 680

69 崇文门关吏需索之苛 681

70 卢抱经憐才爱士 681

72 唐确慎绘夏雨驱蝗图 682

73 断钗吟图题识 682

71 卢抱经之遗泽 682

74 何文贞进呈讲义 683

75 阎百诗渥承朱邸眷睐之异说 683

78 宣宗俞允文信国从祀文庙 684

79 王文贞奏罢张魏公从祀帝王庙 684

77 仁宗注意治河 684

76 仁宗以庄敬日彊健行不息二语分镌宝玺 684

81 朱竹君视闽学时逸事 685

82 卢抱经校书之勤 685

80 朱石君太传之宽仁 685

83 孙文定未贵时逸事 686

84 雷甯化视浙学时逸事 686

86 圣祖休致乞假词臣之用意 687

87 国初准新进士自陈任吏与否之例 687

85 姚端恪之谨慎 687

卷三 687

88 蔡文勤极言诡随之弊 688

89 隆科多以沈端恪为诤友 688

90 沈端恪力争耗羡归公之议 689

91 世宗嘉浙人自新之速 689

92 李文贞好为坊社选文 690

93 刘孟塗逸事 690

94 世宗慰留朱高安语 691

95 世宗谕应试贡士语 691

96 汪孟鋗初到内阁口号 692

97 吴省钦选馆授职擢侍读诸诗 693

99 李文贞密疏甄别归休之学使 696

100 高宗裦恤史阁部 696

98 科名遲速先后之有定 696

101 施琅为郑成功旧部 697

102 王文靖请斩吴应熊 697

104 圣祖宠任张文贞 698

105 内阁大堂西槐树 698

103 张文贞少时之端重 698

107 马江香恽清于二女士书画 699

108 杨大瓢才子孝子 699

106 王玉暎女士书画 699

109 沈归愚不答日本人书函 700

110 阿文勤刘文正识朱文正於初中乡举时 700

111 朱氏两神童 701

112 陈文肃少贱习勤之效验 701

114 雍乾朝官吏迁转不循寻常阶级 702

115 梁文定所历官阶之殊异 702

113 湖南衡州府九厘饷 702

116 李芝龄学使力阻颜巡抚丈量黔省地亩 703

117 宣城梅氏稽古之荣 703

118 杨至堂之事功学问 704

119 蒋作梅令南川时政绩 704

121 传忠毅奏减庆阳府赋税 705

120 南亭老人七世一堂 705

122 圣祖加恩传忠毅生母 706

125 诗家三王画家三王 707

124 南陈北崔 707

123 南陈北李 707

卷四 707

126 朱文正与纪文达同赴翰林苑上任诗 708

129 黄太常密陈平台湾郑氏方略 709

128 叶星期初不满於汪钝翁 709

127 高文良和风拂人之时评 709

130 武进士胪唱误班降甲 710

131 周兴岱因规避大考获咎 711

132 朱竹君之不肯和同 711

133 驳斥钱楷闭门求雨之奏 712

134 广兴周廷栋因民谣获罪 712

136 幼女叩阍求赦父罪 713

137 高宗加崇学官品级 713

135 景德因奏请万寿演戏获咎 713

138 特旨免贡长江鲥鱼 714

139 言氏谱系之传疑 714

141 周文恭召对语 715

142 部曹翰林之出入 715

140 圣祖亲题熊学士闲道录 715

144 李孚青十六岁入翰林 716

145 世宗伺察之严 716

143 祖孙兄弟分占三头 716

146 清汉合璧之殿试策 717

147 徐士林兄弟之清操 717

148 李鹤峰有人伦鉴 718

149 孙文靖参幕职时之器识 718

150 张彝叹可谓闇修笃行之士 719

151 吴珂鸣以举人同与新进士殿试 719

152 康熙癸巳万寿恩科榜之姓氏 720

153 破肚将军 720

154 蓝义山诸弟均具文武才 721

155 奏免昌化浮粮之始末 721

156 陈左海之学行 722

157 陈左海主讲书院之得士 722

158 乾隆四十一年西师凯旋宴 723

159 谢御史陈情疏 723

160 李绂谢济世劾田文镜案 724

161 陈法之掺行 725

162 时宪书增注六十干支始於乾隆辛卯 726

163 骆文忠平石达开之童谣 726

卷五 727

164 王东皋操行之清矫 727

166 王壮武之军制 728

165 姜制军几误劾传同知 728

167 王壮武张宴九嶷山 729

168 通州为漷县旧治 730

169 社稷坛祷雨用玉 730

171 乾隆朝之正殿朝会 731

170 高宗午门受俘诗 731

172 有裨实用之国语 732

173 林茂之之耐贫 735

174 王渔洋谒邵潜夫布衣 735

176 徐时栋《偷头记》 736

175 西人受困於嵊县乡民 736

177 宋尚书平乱之镇静 738

178 赵恭毅抚楚时微行察事 739

179 福康安威福自恣 739

180 李凌汉捐赀平楚蜀险滩 740

181 邓嶰筠奏免颍州妇女随犯答配之旧例 740

182 唐镜海感化苗民 741

183 木龙为治河利器 741

184 黄河水汎之羊报 742

185 李良年之立品 742

186 海兰察有忠勇之子 743

187 孙文靖从征缅甸时遇险 743

190 方?纪要为人訾议 744

189 顾祖禹不愿列名一统志 744

188 鄞县阿育王寺忍辱松 744

191 周制府刊行晋略 745

192 严士鋐不畏彊御 746

193 列圣呼范文肃官而不名 746

卷六 746

195 圣祖书三藩及河务漕运三大事於宫中柱上 747

196 靳文襄与廷臣治河议论之异同 747

194 世祖起复劾冯铨诸臣原官 747

197 洪稚存奏劾謟事和珅诸人 749

198 张文端两次奏请圣祖多留江甯一日 749

199 陈鸿应诏陈言之剀直 750

200 圣祖察熊文端遗疏荐熊本之虚伪 750

201 张文端为王敦转世 751

202 姚立德协守东昌府之镇静 751

204 邱象昇为刑宫时之宽恕 752

203 皆秋帆力保张回子之不反 752

205 比翼朝天图 753

208 监挑大臣器度之不同 754

207 刘文清姬人精於书法 754

206 邹宏志上拒贼复城图 754

209 彭兆荪不从以文字见长 755

211 孙襄武之战功 756

210 赵清献折狱之神 756

212 熊一潇停改授併关卡之奏 757

215 韩文懿自陈无政事才 758

214 直省明伦堂联语 758

213 甘庄恪以强项受知两朝 758

216 史文靖奏请溧阳县改隶镇江府 759

218 曲沃裴氏两世以赀郎致贵顯 760

219 裴中丞增开黔省铅矿 760

217 曾文正加惠皖中经学大师 760

220 高文恪奏进渔户所献玉印 761

221 李穆堂陈法枪制之论 761

223 圣祖赐蔡升元葬亲银 762

222 世宗加恩陈时夏生母 762

224 圣祖加恩范承勋之优渥 763

225 李文恭力持折南漕之不可行 764

226 李文恭逸事 764

卷七 764

227 袁厚安编修因考差改官主事 765

228 孙豹人对於吏部集验之措词 765

229 于清端在故乡巩堡御盗之议论 766

230 吴自高无媿清选 766

231 周雨甘讽谕教官不恶而严 767

232 陈稽亭之行谊 767

233 京师各部院树木之瑞异 768

234 准噶尔内属之瑞徵 769

235 黄叶道人对钱谦益语 769

236 卢宗汉播造岳襄勤谋逆谣言 770

237 世宗密训李卫 771

238 卢鲁生刘时达伪造孙文定奏稿案 772

239 于清端深得罗城县民心 772

240 畅春苑前小溪内蚌珠 773

241 乌什火铳之及远 773

242 翰林苑禁忌 774

243 乾隆再征伊犁时之瑞应 774

244 高宗赐裘文达继母生母匾额 775

245 傅文忠身后赠郡王爵衔 775

248 圣祖察施世纶处事之偏执 776

247 鄂文恭由笔帖式升至巡抚僅六年 776

246 高宗赐陈文勤予告诗 776

249 圣祖诏封长白山神 777

250 圣祖诏绘觉罗武默讷像 778

251 李文恭论政语 778

252 蒋师爚深得士心 779

253 万氏八龙 779

255 焦虎玉童年精於算术 781

256 扬州姚老人 781

254 谈天三友扬州二堂 781

258 李孝臣之文行 783

257 朱文正与吴重光足为上官属吏之法 783

卷八 783

259 汪对琴珍守惠定宇后汉书训纂稿本 784

260 戴东原幼时之质疑问难 785

261 王心敬得李二曲理学真传 785

263 汤文正许张仲诚为真儒 786

262 孙若群之严正 786

264 白庄恪公请改孔氏族人宰曲阜县之例 787

265 豫东二省巡抚加提督衔之始 788

266 世宗信任李卫之专 788

267 阮文达之祖德 789

268 姜西溟自信可录者三事 790

269 三张力争专用捐赀运饟人之议 791

270 张司寇之鲠直敢言 792

271 韩文懿失恩眷之由 793

272 徐文穆不附明珠 793

273 世宗称余甸为直臣 794

274 高裔之孝行 795

275 汤文正得吴民三汤之称 796

276 朱高安不以疾引去之用意 796

277 杨文定朱文端临终时天象 797

278 彭訒庵在粤东之名绩 797

279 胡兴仁生有福慧 798

280 胡兴仁为守令时之才智 798

281 熊少牧之列史 799

282 倭门四忠 799

284 曾文正奏复罗澹村?典 800

283宣宗称罗澹村为本色书生 800

285 世祖宽容陈名夏 801

286 松文清之遗事 802

287 罗文僖少年时志趣 802

卷九 802

288 圣祖垂念沈文恪 803

289 石渠宝笈之玺文 803

291 胡文忠学问为勋烈所掩 804

290 湖南士民为谢济世讼冤 804

292 李肃毅昆季之恩遇 805

293 吕斆孚於七龄时割股 806

294 王武愍公殉节武昌 806

295 朱张对於绅士抗粮案宽严之不同 807

296 张文和办理山左乱事之宽厚 808

298 张鑅奏併大差之惠民 809

297 刘忠壮国尔忘家 809

299 陈文恭宦迹图 810

300 湘省大员会劾曾文正 811

301 周兰坡令广昌时之循绩 811

303 江左三凤皇 812

304 叶燮与陆清献同列弹章之欣幸 812

302 邹小山请罢许容巡抚湖北之风力 812

305 三风太守 813

306 笔估镌字笔管之原始 813

308 高宗归政之年与尧相同 814

309 张董世以绘画供奉内廷 814

307 丁娘布 814

310 圣祖善射 815

311 郑际昌注释陶文毅诗之有裨掌故 815

313 科名佳话 818

312 刘蓉力辞曾文正荐章 818

卷十 818

314 纪文达砚铭之用意 819

317 上元节调将之故事 820

318 仁宗因得雪加恩朝臣 820

316 陶文毅以敢谏结主知 820

315 仁宗留意微员 820

320 本朝钱法源流 821

319 遇雪聚饮陶然亭之雅会 821

321 本朝与前明宫中费用之比较 822

323 郝浴出处之恢奇 824

322 铁面学道 824

324 宫中祭五祀日期 825

326 陈文恭抚吴时逸事 826

325 吴将军父母女之风雅 826

327 顾莼奏疏之敢言 827

328 孙诏成杖责滋事宫监 828

329 托硕使俄订约事之驳正 829

332 乾隆七年置乐部 830

331 行装佩荷包飘带之原始 830

330 张如绪告养亲之恩荣 830

333 张文毅广哀诗 831

334 钦天监推算历法之乖错 832

335 本朝万寿开科原始 832

336 王玉?中武科三元 833

337 耆寿得玄孙者古今僅有六人 833

339 杨雍建宰高要时惠政 834

338 世祖能容杨雍建之直谏 834

340 名臣子贤否之不同 835

卷十一 836

341 国初乡会试同考官无定额 836

342 姚启圣全家之奇特 837

343 徐元文在词馆之荣遇 837

345 高宗赐蔡文恭诗 838

346 梁文庄感激恩遇 838

344 高宗追念秦文恭 838

347 梁文庄无媿清秩 839

348 张学使识拔汪廷璵 839

350 翰林大考之黜陟 840

351 卢明楷以精於乐律受知 840

349 殿廷应试词赋之体裁 840

352 尹舍人以清白遗子孙 841

353 李文藻才名 841

354 钱竹汀识拔邵二云 842

355 方望溪为李穆堂讥讪 842

356 名臣不讳言科场夹带 843

357 世宗破除官员回避本省之见 843

358 圣祖不苛绳赵恭毅仪节 844

359 梁文庄有古大臣风 844

361 陈兆仑三次通籍 845

360 陈星斋太仆被解役囚徒痛殴之巨案 845

362 钱南园劾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