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渗碳 1
1.1 气体渗碳与传统的碳势控制方法 1
1.2 气体渗碳的平衡问题 2
1.3 多组分体系中几个反应的相互影响 4
1.4 碳势控制方法的讨论 5
1.5 钢中碳的活度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6
1.6 气体渗碳过程中的物质传递问题 7
1.7 渗碳工艺 13
1.8 渗碳后的热处理 16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渗氮 19
2.1 铁氮状态图 19
2.2 渗氮层的组织及性能 20
2.3 渗氮热力学 28
2.4 合金钢渗氮的热力学问题 34
2.5 可控渗氮的动力学问题 38
2.6 渗氮工艺 41
2.7 渗氮工艺的发展 49
参考文献 51
第3章 铁素体氮碳共渗 53
3.1 气相反应 53
3.2 Fe-N-C状态图 57
3.3 铁素体氮碳共渗的渗层组织 59
3.4 高速钢气体铁素体氮碳共渗组织 64
3.5 气体铁素体氮碳共渗的渗层性能 64
3.6 铁素体氮碳共渗与短时渗氮的比较 67
参考文献 69
第4章 奥氏体氮碳共渗 70
4.1 气相反应 70
4.2 渗层组织 72
4.3 奥氏体氮碳共渗工艺 85
参考文献 88
第5章 碳氮共渗 89
5.1 碳氮共渗概述 89
5.2 气体碳氮共渗常用介质与气相反应 89
5.3 碳氮共渗的渗层组织与性能 92
5.4 内氧化的热力学条件 102
5.5 从表面渗入的间隙原子与钢中置换型溶质原子在高温时的相互作用——关于碳化物形态的控制 106
参考文献 108
第6章 渗硼与渗金属 110
6.1 盐浴渗硼和渗金属的综合热力学分析 110
6.2 渗硼工艺及应用 112
6.3 渗硼层的组织 115
6.4 渗硼共晶化处理 120
6.5 渗金属方法及应用 126
6.6 硼砂盐浴复渗 128
参考文献 128
附录Fick第二定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130
参考文献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