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Ⅰ 基础篇 1
第一章 钢中奥氏体转变导论 1
§1 引言 1
§2 铁碳系相图与奥氏体相区 2
2.1 铁碳系平衡相图 2
2.2 相图中的奥氏体单相区和有关的双相区 3
2.3 合金元素对铁碳系平衡相图及奥氏体相区的影响 5
§3 铁碳系合金与奥氏体转变 8
3.1 铁碳系的结晶过程、稳定相与非稳定相 8
3.2 铁碳系的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 9
3.3 铁碳合金的奥氏体转变 12
主要参考文献 17
1.1 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18
§1 等温转变曲线 18
第二章 钢的奥氏体转变曲线的类型 18
1.2 等温转变曲线的分析 21
1.3 等温转变曲线图的基本类型 25
§2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8
2.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 28
2.2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分析 30
2.3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数据的系统化分析 36
2.4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与等温转变曲线的关系 39
§3 奥氏体化曲线 40
3.1 奥氏体化曲线的建立 41
3.2 奥氏体化曲线的分析比较 49
主要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合金元素及各种因素对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57
§1 对钢中奥氏体形成的影响 57
1.1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形成及其均匀化的影响 57
1.2 各种因素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59
§2 对钢中过冷奥氏体分解的影响 62
2.1 合金元素对珠光体形成的影响 62
2.2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形成的影响 68
2.3 碳和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点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72
§3 各种合金元素对奥氏体转变曲线的影响 81
3.1 碳的影响 82
3.2 硅的影响 89
3.3 锰的影响 92
3.4 铬的影响 93
3.5 镍的影响 100
3.6 钼的影响 105
3.7 钨的影响 108
3.8 钒的影响 112
3.9 钛的影响 114
3.10 铝的影响 114
3.11 钴的影响 115
3.12 铜的影响 116
3.13 硼的影响 116
3.14 砷的影响 120
§4 其他因素的影响 122
4.1 偏析的影响 122
4.2 奥氏体受应力及形变的影响 122
4.3 奥氏体化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影响 122
4.4 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124
4.5 加热方法的影响 125
4.6 取样位置的影响 127
4.7 原始组织的影响 127
主要参考文献 128
第四章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29
§1 钢的奥氏体化 129
1.1 共析碳钢的奥氏体化 129
1.3 亚共析碳钢的奥氏体化 131
1.2 过共析碳钢的奥氏体化 131
1.4 纯铁的奥氏体化 135
1.5 合金钢中奥氏体化的特点 135
§2 等温与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特点 139
2.1 奥氏体等温形成的特点 139
2.2 连续加热和快速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特点 142
§3 奥氏体晶粒的变化 148
3.1 奥氏体晶粒度 148
3.2 晶粒长大机制简介 151
3.3 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 154
主要参考文献 157
第五章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59
§1 珠光体转变 159
1.1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 159
1.2 珠光体的形成及特点 163
1.3 珠光体的层间距离和晶体学位向关系 168
1.4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173
§2 马氏体转变 177
2.1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177
2.2 马氏体的形成及特点 183
2.3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征 189
2.4 马氏体的形成类型 191
2.5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 195
§3 贝氏体转变 200
3.1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201
3.2 贝氏体的形成及特点 206
3.3 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征 210
3.4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212
§4 先共析相的析出和魏氏组织的形成 215
4.1 先共析相的析出 215
4.2 魏氏组织的形成 218
主要参考文献 ( 221
测定 225
Ⅱ 测试篇 225
第一章 临界点Ac1、Ac3、Accm和相变点Bs、Ms等的 225
§1 Ac、Ac3、Accm点的测定 227
1.1 计算法 227
1.2 金相法 227
1.3 膨胀法 230
§2 Aff、Apf的计算 232
§3 Bs、Bf及B50最高温度的计算 233
§4 Ms点的测定 233
4.1 计算法 233
4.2 金相法 236
4.3 膨胀法 238
4.4 磁性法 239
4.5 末端淬火法 240
第二章 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绘法 242
§1 金相法 244
§2 硬度法 246
§3 膨胀法 248
§4 热磁仪法 253
第三章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绘法 256
§1 金相法 256
§2 膨胀法 258
§3 末端淬火法 270
§4 热分析法及微分热分析法 272
§5 由S曲线计算法 277
§6 由S曲线作图法 281
§7 磁性感应法 286
第四章 改型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绘 292
§1 基本概念 292
§2 测绘条件……(293) 314
§3 测绘方法 314
3.1 膨胀法 314
3.3 冷却速度对应法 317
3.2 迭置冷却曲线图法 317
Ⅲ 应用篇 321
第一章 等温转变曲线图的应用 321
§1 临界冷却速度的计算 321
§2 合理选择淬火剂 323
§3 估测淬透性 324
§4 推断质量效应 325
§5 估计产生不同组织量的临界直径 327
§6 推测淬火转变产物 331
§7 普通退火工艺的选择与制订 332
§8 等温退火工艺的选择与制订 334
§9 等温淬火工艺的选择与制订 338
§10 分级淬火工艺的选择与制订 341
§11 选择形变热处理的变形温度范围 343
§12 制订消除白点的工艺 346
§1 临界冷却速度与临界淬火直径的确定 350
第二章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应用 350
§2 选择淬火剂与热处理方法 353
§3 求淬火后具有一定组织的钢棒直径 356
§4 推知钢的组织和性能 357
§5 推求钢的淬透性曲线 365
§6 求U曲线 369
§7 焊接方面的应用 371
7.1 推测冷却时间,判定钢的焊接性能 373
7.2 选择确保安全的焊接工艺 374
§8 选择代用钢种 378
第三章 改型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应用 381
§1 指示钢棒的冷却行为和不同直径钢棒的组织变化 381
§2 确定形成各种组织的临界直径 382
§3 质量效应、临界冷却速度和最佳力学性能的估计 383
§4 显示化学成分与钢棒直径变化对组织转变的敏感度 385
§5 求淬透性 385
§6 推知不同断面工件的临界冷却速度和组织转变的情况 386
主要参考文献 394
Ⅳ 图集篇 401
第一章 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 401
§1 结构钢 401
1.1 碳素钢…………………………………………………(401)1.2 锰钢 402
1.3 铬钢 403
1.4 镍钢 403
1.5 钼钢 405
1.6 钨钢、钛钢、钒钢、铝钢、铜钢 406
1.7 硅锰钢 406
1.8 锰钼钢、锰钒锻 407
1.9 铬硅钢、铬锰钢 407
1.10 铬钼钢、铬钒钢、铬铝钢 408
1.11 铬镍钢……………………………………………………(410)1.12 镍钼钢、硅锰钼钢、锰镍钼钢、锰镍铜钢 413
1.13 铬锰硅钢、铬锰钼钢、铬锰镍钢 414
1.14 铬锰钒钢、铬锰钛钢、铬硅钼钢 415
1.15 铬镍钼钢 416
1.16 铬镍钨钢、铬镍硅钢、铬镍钒钢 419
1.17 铬钼钒钢、铬钼铝钢……………………………………(419)1.18 铬镍钼钒钢、铬镍钨钒钢 420
1.19 铬钨钼钒钢、铬钼钨钒钢 420
1.20 铬锰镍钼钢 420
1.21 锰镍钼铜钢、锰硅钼钛钢 421
1.22 铬锰硅镍钼钢、铬锰钼钨钒钢 421
1.23 硼钢 422
1.24 易切钢 423
§2 弹簧钢 423
2.1 碳素钢 423
2.2 硅钢 423
2.3 硅锰钢、硅钼钢、铬钼钢 424
2.4 铬锰钒钢 424
2.5 铬锰硅钼钢、铬锰硅钒钢 425
§3 轴承钢 425
4.1 碳素钢 426
§4 工具钢 426
4.2 铬钢、钼钢 427
4.3 钼镍钢、铬钨钢 427
4.4 铬钨钒钢、铬钨硅钢 427
4.5 铬锰钼钢、铬钼钒钢 428
4.6 铬镍钛钢、铬镍钼钢、铬镍钨钢 428
4.7 铬镍硅钼钢、铬镍钨硅钢、铬镍钼钒钢 429
4.8 铬钼钨硅钢、铬钼钒硅钢、铬钼钨钒钢等 429
§5 高碳工具钢 430
5.1 铬钢、钨钢、钒钢 430
5.2 锰钼钢、锰钒钢、铬钒钢、铬钨钢 431
5.3 铬锰钼钢、铬锰钒钢、铬镍钛钢 431
5.4 铬钨锰钢、铬钼钒钢 432
5.5 铬钼钨钒钢、锰铬钨钒钢 432
§6 高速钢 433
§7 不锈钢、耐热钢 435
§8 高锰钢 436
第二章 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 759
§1 结构钢 759
1.1 碳素钢 759
1.2 锰钢 760
1.3 铬钢 760
1.4 镍钢、钼钢 761
1.5 硅锰钢、锰钒钢 761
1.6 铬锰钢 761
1.7 铬硅钢、铬钼钢、铬钒钢、铬钨钢 762
1.8 铬镍钢、锰镍钢、镍钨钢 763
1.9 锰镍钼钢、锰镍铜钢 763
1.10 铬锰硅钢、铬锰钼钢、铬锰钒钢 763
1.11 铬镍钼钢、铬镍钨钢 764
1.12 铬钼钒钢、铬钼铝钢 764
1.14 铬锰钨钛钢、铬锰钼钛钢、锰镍钼铜钢、锰镍钒铜钢、铬锰钼钨钒钢 765
1.13 铬镍钼钒钢、锰镍钼铜钢、铬钼钨钒钢 765
§2 弹簧钢 766
§3 工具钢 767
3.1 碳素钢 767
3.2 铬锰钼钢、铬镍钼钢、铬镍钨钢 767
3.3 铬钨钒钢、铬钨硅钢、铬钼钒钢 768
3.4 铬钼钒硅钢、铬钼钨钒钢 768
3.5 铬镍钼钒钢、铬钨硅钒钢 768
3.6 高碳工具钢 769
§4 轴承钢 769
§5 不锈钢 770
§6 高锰钢 770
§7 低合金钢(快速高温加热) 771
3.5 铬钼钢 875
3.4 铬镍钢 875
3.3 铬锰钢 875
3.6 铬镍钼钢 875
3.7 铬钼铝钢 875
§3 合金结构钢 875
3.2 铬钢 875
3.1 锰钢 875
§2 易切削钢 875
§1 优质碳素结构钢 875
第三章 钢的改型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 875
§4 弹簧钢和轴承钢 876
§5 不锈钢和耐热钢 876
第四章 钢的奥氏体化曲线图 920
§1 优质碳素结构钢 920
§2 合金结构钢 920
§3 弹簧钢和轴承钢 920
§4 工具钢 921
§5 不锈钢 921
主要参考文献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