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起秦落--法家的起源和流变 1
从“瀍”字说起 2
法脉的走向 4
群体法家悲喜剧 9
情、理、法 12
第二章 励精图治--法家源头的垦荒 14
社会大变革的前秦曲 15
务实改革的管仲 16
“铸刑书”和罪与罚 23
写在竹简上的法 27
第三章 法典问世--撩开了“法治”的序幕 29
以“法”代“礼”的选择 30
点燃魏国成其霸业的火炬 32
吴起的“明法审令” 37
第四章 立木为信--法家思想体系始奠 43
卫鞅入秦 44
胜辩甘龙 45
成功的选择 47
“农战”与愚民 50
“赏、刑、教” 51
法、信、权 52
“重刑”与“以刑去刑” 55
车裂示众的悲剧 57
恒久的昭示 58
第五章 无为而治--法、道的分流与重合 60
“道法自然” 61
“无不为”的统治术 63
尚“法”的慎到 65
重“势”与“无为而治” 67
申不害“任法” 70
由任“法”而重“术” 72
第六章 糅杂广博--一代圣哲的思想拉锯 74
天人相分 76
性本恶与兼义利 77
礼与法 79
道法与无为 81
隆礼而重法 83
人治与法治 86
历代学人的评述 87
第七章 抱法处势--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90
命运的挑战与机遇 91
与老庄思想的同辙与扬镳 93
从人性的弱点构筑自己的学术大厦 95
冷眼现实 世异备变 97
君王的风采 99
人生境界 101
“刑名法术”正义 103
第八章 强本弱末--秦朝法治的顶峰 105
专制与集权的象征 106
《秦律》的暴戾 109
“焚”、“坑”的叹息 111
一位集权的忠道者 114
第九章 寻旧重古--误入斜岐的社会改良 117
另辟蹊径的政治革新 118
“法--道--儒”的转变 125
畸形改制的复合意识 127
社会改良思潮的第一次悲剧 131
第十章 群雄竞鹿--三国时的特殊改制 134
四百年角逐的大背景 135
削发代首的乱世英雄 136
三国鼎立的卧龙先生 140
寻找文明之光 144
第十一章 仓廪礼尚--武则天的恤民国策 150
“与民同利” 151
直言进谏的幕后策划 153
一尊无字碑 155
王叔文集团的遗憾 157
第十二章 庆历新政--消肿解毒的政治革新 160
先天下之忧而忧 161
天降大任于斯 162
从政权机能改革入手 163
“庆历新政”的夭折 166
第十三章 变地趣时--王安石的改革工程 169
封建体制的大破裂 170
玄思深奥的思辨曝光 172
医治恶性循环的社会机体 174
方向偏差正误说 180
第十四章 师夷制夷--坚船利炮下的觉醒 183
药方只贩古时丹 184
革新图强的历史选择 187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191
师夷长技以制夷 194
第十五章 天王意识--民主革命序幕的开启 197
变革传统的农民领袖 198
设计在旧模式上的“新”蓝图 202
二大创举 204
漫说《资政新篇》 207
洪秀全与洪仁玕变革的比较 210
第十六章 公车上书--掀起近代革新的大潮 213
近代革新的序曲 214
改革中国的自我意识 217
百日维新 223
一曲悲壮的歌 225
娴熟欧美的近代大法学家 227
第十七章 经典览要--历代法家代表著作 233
《管子》 234
《商君书》 234
《荀子》 235
《韩非子》 236
《谏逐客书》 237
《天问》 237
《过秦论》 238
《论贵粟疏》 239
《盐铁论》 239
《论衡》 240
《六令》 240
《三国志·诸葛亮传》 241
《神灭论》 241
《史诵》 242
《答司马谏议书》 242
《甲辰答朱元晦书》 242
《辛未会试程策》 243
《藏书》 243
《读通鉴论》 244
《明良论》 244
《海国图治》 245
《资政新篇》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