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定位 21
一、背景分析 22
1.时间坐标: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22
2.空间坐标:“新发式”现代化 24
3.综合考察: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 25
二、特殊性分析 30
1.“历时态问题的同时态解决” 30
2.两大特殊优势 38
第二章 发展目标的理想价值及其追求 42
一、当代发展观的嬗变及其启示 43
1.发展即增长发展观 43
2.综合发展观 45
3.可持续发展观 48
4.几点启示 50
二、协调发展 53
1.片面发展观与“一手硬,一手软”现象 53
2.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55
3.世纪之交的精神文明建设 61
三、可持续发展 64
1.从当代发展观的嬗变看 65
2.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看 66
3.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看 73
4.中国的选择 76
四、人的全面发展 79
1.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及其现实指向 79
2.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与初级阶段 88
五、简短的结论 95
第三章 发展道路的成功选择及其前提和关键 98
一、发展道路的成功选择 98
1.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100
2.走社会主义道路 101
3.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01
4.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102
二、对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定 103
1.国情判断: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103
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轨迹及其启示 107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112
三、“社会主义观念”的变革 121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社会主义观念” 122
2.邓小平与“社会主义观念”的变革 125
3.几点启示 139
第四章 发展动力的重新定位及其跨世纪意义 142
一、历史发展合力论与综合动力系统 143
1.历史发展合力论 143
2.综合动力系统 148
二、改革动力的重新定位 156
1.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156
2.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161
3.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165
三、中国改革:若干滞障因素分析 170
1.改革力度欠缺所形成的滞障因素 170
2.改革布局失调所形成的滞障因素 175
3.改革中利益分化所形成的滞障因素 179
4.改革意识弱化所形成的滞障因素 183
四、中国改革:若干新走向梳理 187
1.由偏重于政策调整走向制度创新 187
2.由自发性改革为主走向自觉性改革 191
3.由渐进式改革走向加大改革力度 193
4.由局部突破走向整体推进 197
第五章 发展条件的能动利用及其巨大效应 203
一、发展目标“重点论”与“全面论” 204
二、新科技生产力及其启动 208
三、市场经济与道德构建 219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220
2.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维系 223
3.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战略构想 226
四、认识“两制”关系新视野:“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 232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必然代替” 232
2.“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 238
结束语 245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