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林省工科高等院校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3216·13
  • 页数:146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哲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1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5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9

第一节 自然观的历史形态 9

一、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9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11

三、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12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 16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6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9

一、天体的起源和演化表明自然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

第一节 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20

第二章 自然界的辩证法 20

二、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表明自然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过渡 23

三、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表明自然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25

四、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发展的质的飞跃,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 28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的结构、运动和时空 31

一、物质的结构、层次和系统 31

二、不同物质层次的运动特性 35

三、物质运动的时空特性 37

第三节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40

一、自然界的内在矛盾性 40

二、自然界酌量变和质变 42

三、自然界发展的周期性 43

二、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 45

一、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45

第三章 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45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对象及特征 45

第二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46

一、社会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基础 46

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50

三、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52

第三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自身因素 54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54

二、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间的矛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56

三、继承与突破的矛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 57

四、分化与综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59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相互关系 61

第四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辩证统 61

二、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发展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辩证关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62

第四章 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64

第一节 技术与科学 64

一、什么是技术 64

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 64

第二节 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66

一、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 66

二、技术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桥梁 67

三、依靠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振兴的根本途径 68

四、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 70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72

一、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 72

二、技术发展的自身矛盾 73

三、技术发展的连锁反应 75

第五章 工程技术的辩证法 77

第一节 工程技术及其基本特点 77

一、什么是工程技术 77

二、工程技术的基本特点 77

第二节 工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78

一、工程技术的萌芽和初期发展 78

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79

第五节 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107

一、什么是机遇 107

二、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07

四、捕捉机遇必须具备的条件 108

三、机遇产生的根源 108

第七章 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110

第一节 科学抽象 110

一、科学抽象及其作用 110

二、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 111

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13

第二节 科学假说与理论的形成 114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114

二、假说的形成与作用 115

三、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 116

四、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8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119

一、创造性思维活动及特点 119

二、想象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120

三、灵感是打开科学思路的偶发因素 121

一、数学和数学方法 122

第四节 数学方法 122

二、数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124

三、运用数学方法的基本过程 126

第八章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129

第一节 功能模拟方法 129

一、功能模拟法与传统模拟法的区别 129

第二节 系统方法 131

一、什么是系统和系统方法 131

二、应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133

第三节 信息方法 134

一、信息方法的内容 134

二、信息方法的作用 135

第四节 反馈方法 136

一、什么是反馈和反馈方法 136

二、反馈方法的作用 137

第九章 科学方法的创造性应用 139

一、摹仿创造法 139

二、技术移植法 140

三、技术组合法 141

四、综摄法 142

五、特性列举法 143

六、检核表法 143

七、逐步逼近法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46

二、功能模拟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作用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