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何谓失效物理 1
1.1 可靠性工程和失效物理的关系 1
1.1.1 可靠性工程的起源 1
1.1.2 设备的故障率曲线和故障频率 3
1.1.3 高可靠的方法与失效物理 5
1.2 失效物理学术讨论会的诞生 10
1.3 失效物理展望及其探讨 20
1.4 不断扩大的可靠性物理的应用面 23
参考文献 27
第二章 失效物理的基本概念 29
2.1 失效 29
2.2 失效模式、机理和应力 34
2.3 特性值和失效时间的分布 38
2.4 可靠性物理分析方法 39
参考文献 41
第三章 材料性质与失效 42
3.1 结构敏感性 42
3.2 能与熵 43
3.3 物质的结构与结合 47
3.4 相变化 53
3.5 材料的形变与破坏 56
3.6 缺陷 60
3.7 氧化与腐蚀 63
3.8 扩散 66
3.9 湿度 68
参考文献 70
4.2 应力-强度模型 71
4.1 界限模型与耐久模型 72
第四章 失效物理模型 72
4.3 反应论模型 76
4.4 失效率模型 82
4.5 最弱环模型与串联模型 85
4.6 指数分布与正态分布 89
4.7 极值分布和威布尔分布 92
4.7.1 极值分布 92
4.7.2 威布尔分布 93
4.8 绳子模型与伽玛分布 95
4.10 退化模型或损伤累积模型 96
4.9 比例效应模型与对数正态分布 96
参考文献 101
第五章 可靠性物理技术 105
5.1 可靠性物理与可靠性技术 105
5.2 有关失效的基本事项 108
5.3 统计分析 112
5.4 失效分析法 118
5.5 失效分析示例 126
参考文献 139
6.1 可靠性试验 143
第六章 加速寿命试验与筛选 143
6.2 加速寿命的应用 151
6.3 加速性 153
6.4 加速系数 160
6.5 序进应力法和步进应力法 164
6.6 寿命加速的严密性和实用性 174
6.7 筛选 179
6.8 有关寿命加速和筛选方面的实例 180
参考文献 194
7.1 在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 199
第七章 可靠性物理的应用 199
7.1.1 设备、系统的故障率预计 200
7.1.2 预计模型 207
7.1.3 环境适用系数(K因子) 214
7.1.4 失效模式的影响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24
7.2 制造工艺与失效物理 228
7.3 出厂规范与购入验收 230
7.4 维修与失效物理 236
7.5 环境与失效 237
7.6 失效分析中心与数据中心 242
参考文献 244
第八章 实现高可靠的途径 247
第九章 数据 251
9.1 单位与常数 251
9.2 结合与结合能 254
9.3 氧化与扩散 259
9.4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267
9.5 电子元件的失效机理 271
9.6 放射性损伤与同位素 275
索引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