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图象扫描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Sybil lhrig,(美)Emil Ihrig著;翟炯,石秋云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5334050
  • 页数:14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扫描的输入和输出 1

1.1 基本术语的单义性 1

1.1.1 扫描和图象采集 2

1.1.2 数字化图象和光栅图象 2

1.2 “输入的肯定要输出” 3

1.2.1 印刷或打印输出的扫描技术 3

1.2.2 视频输出的扫描技术 3

1.2.3 多媒体输出的扫描技术 4

1.2.4 业务通信的扫描技术 4

1.2.5 多用途信息的扫描技术 5

1.3 选用合适的工具 5

1.3.1 硬件 5

1.3.1.1 印刷出版使用的扫描系统 5

1.3.1.2 面向视频显示的扫描系统 6

1.3.1.3 面向多媒体的扫描系统 6

1.3.1.4 业务通信扫描系统 6

1.3.2 扫描软件 6

第二章 扫描质量的定义 8

2.1 多种质量标准 8

2.2 感测技术 8

2.2.1 电荷耦合器件(CCD) 8

2.2.2 光电倍增管(PMT) 10

2.2.3 模/数转换器和处理器 11

2.3 分辨率 11

2.3.1 输入分辨率 11

2.3.1.1 什么是象素、点或采样? 11

2.3.2 光学分辨率与内插分辨率 13

2.3.2.1 光学分辨率 13

2.3.2.2 内插分辨率 14

2.4 放大系数 15

2.5 成象面积 15

2.6 位深度和色深度 15

2.7 动态范围和密度范围 16

2.7.1 动态范围的改进 18

第三章 扫描设备类型 20

3.1 鼓形扫描仪 20

3.1.1 鼓形扫描仪的特点 20

3.1.2 高档鼓形扫描仪 22

3.1.3 小型台式鼓形扫描仪 23

3.2 平板扫描仪 24

3.2.1 低档平板扫描仪 24

3.2.2 中档平板扫描仪 24

3.2.3 高档平板扫描仪 25

3.2.4 平板扫描技术的改进 26

3.2.4.1 光学分辨率 26

3.2.4.2 色深度和动态范围 26

3.2.4.3 多介质功能 26

3.3 鼓形扫描仪与平板扫描仪的比较 27

3.4 胶片和透明介质扫描仪 28

3.4.1 适用的介质 28

3.4.2 光学分辨率 29

3.4.3 色深度和动态范围 29

3.4.4 提高生产率功能 30

3.5 馈纸式和多用途扫描仪 30

3.6 手持式扫描仪 30

3.7 无胶片照相机 31

3.7.1 数字照相机 31

3.7.2 静物视频照相机和视频捕获板 33

3.7.3 电子图象捕获与胶片图象捕获的比较 33

3.8 光盘(Photo CD)图象 34

3.8.1 光盘基础 34

3.8.2 Photo CD的颜色编码与压缩 35

3.8.2.1 Master Photo CD图象工作站的内幕 35

3.8.2.2 色平衡服务 36

3.8.2.2.1 扫描前图象的增强 36

3.8.2.2.2 胶片乳液特性的补偿 36

3.8.3 Photo CD格式 37

3.8.3.1 Master Photo CD(基本格式) 37

3.8.3.2 Pro Photo CD(专业格式) 37

3.8.3.3 Print Photo CD(印刷格式) 37

3.8.3.4 Catalog Photo CD(小型格式) 37

3.8.3.5 Portfolio Photo CD(艺术格式) 37

3.8.4 Photo CD图象工作站 38

3.8.5 Photo CD图象的访问 39

3.8.5.1 访问期间保持颜色的完整性 39

3.8.5.2 选择最佳分辨率 41

3.8.5.2 提高Photo CD图象的清晰度 41

3.9 CD—ROM图象 41

第四章 专业扫描系统的设置 42

4.1 处理速度和总线速度 42

4.2 RAM 44

4.3 监视器和显示适配器 44

4.3.1 监视器尺寸、监视器分辨率、显示分辨率和点间距 44

4.3.2 色深度和显示加速度 45

4.4 图象存储器和传送方法 45

4.4.1 内部硬盘驱动器 46

4.4.2 可拆卸驱动器 46

4.4.3 光盘驱动器 47

4.4.3.1 磁光盘驱动器 47

4.4.3.2 相变光盘驱动员器 48

4.4.3.3 可重写的多功能CD—ROM驱动器 48

4.4.4 磁带和DAT磁带 48

4.4.5 文件压缩 48

4.4.6 调制解调器 48

4.5 图象软件 49

4.5.1 扫描软件或插入模块 49

4.5.2 图象数据库软件 49

4.5.3 校准和颜色管理软件 49

4.5.4 图象编辑软件 50

4.5.4.1 颜色处理 51

4.5.4.2 提高生产率 52

第五章 颜色扫描基础 54

5.1 颜色的定义 54

5.1.1 直接颜色空间 55

5.1.2 加色空间 55

5.1.3 减色空间 56

5.2 色深度、通道和文件长度 57

5.2.1 CMYK方式扫描的优缺点 58

5.3 校准 59

5.3.1 校准过程 59

5.3.1.1 标准化颜色环境 59

5.3.1.2 监视器的校准 60

5.3.1.2.1 图象编辑校正实用程序 60

5.3.1.2.2 硬件校正设备 60

5.3.1.2.3 颜色管理概况文件模块 61

5.3.1.3 显示颜色与输入、输出颜色的匹配 61

5.4 颜色管理系统 62

5.4.1 颜色管理过程 63

5.4.2 颜色管理方案 64

5.4.2.1 操作系统级的颜色管理 65

5.4.2.1.1 Apple ColorSync 2.0版 65

5.4.2.1.2 Windows 95中的颜色管理 66

5.4.2.2 Agfa Foto Tune 66

5.4.2.3 DayStar/Kodak ColorMatch 67

5.4.2.4 EfiColor Works 70

5.4.2.5 Kodak的几种颜色管理系统 71

5.4.2.5.1 设备颜色概况文件(DCP)启动软件包/精密颜色管理系统 72

5.4.2.5.2 精密输入颜色特性化(PICC) 72

5.4.2.5.3 PCS100套件 73

5.4.2.6 Monaco Color 73

5.4.2.7 Light Source Colortron 73

5.5 其它 74

第六章 源图象的评估 75

6.1 合适的工具 75

6.2 物理条件的评估 76

6.2.1 灰尘和残渣 77

6.2.1.1 事后清除灰尘和残渣的影响 77

6.2.2 擦痕和皱纹 78

6.2.3 指印 79

6.3 对色调特性和曝光的评估 79

6.3.1 高色调、低色调、色调平衡图象 79

6.3.1.1 预扫描直方图的分析 79

6.3.1.2 根据图象色调修改色调曲线或Gamma值 80

6.3.2 曝光量的评估 81

6.4 检查颜色沉着 84

6.5 清晰度评估 84

6.6 介质的考虑 84

6.6.1 反射型原始图象 84

6.6.1.1 照片印刷品 84

6.6.1.2 手画原图 85

6.6.1.3 先前印刷的原图 85

6.6.1.4 用于光学字符识别的业务资料 85

6.6.2 透射型介质 85

6.6.2.1 正象胶片 85

6.6.2.2 负象胶片 86

第七章 分辨率和定尺寸 87

7.1 什么是分辨率? 87

7.1.1 象素的属性 87

7.1.1.1 象素尺寸 87

7.1.1.2 颜色或色调 88

7.1.1.3 色深度 88

7.1.1.4 象素位置 88

7.1.2 分辨率的方方面面 88

7.1.3 分辨率质量控制 89

7.2 确定最佳分辨率 90

7.2.1 充分发挥扫描仪的功能 91

7.2.1.1 避免使用内插 91

7.2.1.2 按整除分辨率扫描 91

7.2.1.3 按整除放大系数扫描 91

7.2.2 分辨率对工作流程的影响 92

7.2.2.1 分辨率和文件长度 92

7.2.2.2 图象处理、存储和文件传输时间 93

7.2.2.3 输出成本 93

7.2.3 印刷或打印输出扫描分辨率 93

7.2.3.1 输出到挂网设备的扫描分辨率 94

7.2.3.1.1 使用普通网屏技术的挂网输出 94

7.2.3.1.2 使用FM网屏技术的挂网输出 94

7.2.3.2 连续色调打印机的扫描分辨率 94

7.2.3.3 线条图的扫描分辨率 95

7.2.4 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和其它演示方式的扫描分辨率 95

7.2.5 视频输出的扫描分辨率 96

7.2.6 胶片记录仪输出的扫描分辨率 97

7.2.7 输出尺寸未知时的扫描分辨率 97

7.3 挂网基础 97

7.3.1 打印点和网目点:网目单元、网线密度和细节 98

7.3.2 色调范围:权衡打印机分辨率和网线密度 98

7.3.3 网线角度和挂网因素:多高的分辨率才是足够的? 100

7.3.4 随机和频率调制(FM)网屏 102

7.4 图象的重定尺寸和再次采样 103

7.4.1 确定输出分辨率和最大输出尺寸 103

7.4.2 只修改输出尺寸或分辨率 104

7.4.3 图象的再次采样 104

7.4.3.1 再次采样的准则 105

第八章 扫描过程及步骤 107

8.1 获取高质量扫描图:综述 107

8.2 扫描仪的准备 108

8.3 原图的定位 108

8.4 激活扫描仪软件 109

8.5 选择扫描仪的优先设置值 109

8.6 设置原图类型 109

8.7 选择扫描方式 110

8.8 选择最终输出设备 111

8.9 原图的预扫描 111

8.10 预览图象的剪辑和定尺寸 112

8.11 调整尺寸和设置分辨率 112

8.12 色调调整 112

8.12.1 色调调整工具 113

8.12.2 高亮点和阴影点的设置 114

8.12.3 灰度系数的调整 116

8.12.3.1 灰度系数校正和点粒度 117

8.12.4 调整四分之一处的色调 118

8.13 颜色的增强和校正 118

8.13.1 校正色沉着 119

8.13.1.1 检测预扫描图中的色沉着 119

8.13.1.2 通道调整 119

8.13.1.3 色彩和饱和度调整 119

8.13.1.4 色平衡滑块 120

8.13.2 其它的颜色调整 120

8.13.3 分色文件的形成 120

8.14 锐化和非锐化屏蔽 121

8.15 特殊情况 123

8.15.1 消除早先印刷图象上的网线 123

8.15.2 线条图扫描 124

8.16 最终扫描 125

8.17 后处理 125

第九章 文件格式和压缩 127

9.1 专用文件格式和工业标准文件格式 128

9.2 文件的交换 128

9.3 用于印刷(或打印)介质的文件格式 128

9.3.1 TIFF(.tif) 128

9.3.2 EPS(.eps或.epsf) 129

9.3.2.1 预览选项 130

9.3.2.2 DCS EPS选项 130

9.3.2.3 编码 131

9.3.2.4 剪辑路径 131

9.3.2.5 网屏和传输函数 132

9.3.3 Scitex CT(oct) 132

9.4 用于多媒体、各种演示、视频和联机资料的文件格式 132

9.4.1 PICT(.pict或.pct) 132

9.4.2 BMP(.bmp) 133

9.4.3 TARGA(.tga) 133

9.5 压缩 133

9.5.1 无损压缩选项 133

9.5.1.1 压缩实用程序 133

9.5.1.2 TIFF压缩选件 134

9.5.2 有损压缩 134

附录A 厂家名录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