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抵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6260410X
  • 页数:99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1

第一篇 3

代前言:走自己的路 3

第一章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4

(三)制定一切方针政策必须以初级阶段为依据 21

第二章 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

(二)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33

第三章 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9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分三步走 39

(二)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 45

(三)要抓住机遇力争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49

第四章 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56

(一)不改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前途 56

(二)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60

(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65

第五章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9

(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9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75

(三)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79

(一)社会主义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5

第六章 通过“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5

(二)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89

(三)“部分先富”不会产生两极分化 94

第七章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 100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00

(二)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105

(三)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10

第八章 牢固确立“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 115

(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必须摆脱姓“资”姓“社”问题抽象争论的束缚 115

(二)“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科学标准 120

(三)切实贯彻“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125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30

第九章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0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36

(三)不搬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42

第十章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45

(一)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4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151

(三)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变质 155

第十一章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59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 159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3

(三)四项基本原则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167

(一)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军队的神圣职责 172

第十二章 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172

(二)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176

(三)注重质量建设实现“三化”目标 180

第十三章 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85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一件大事 185

(二)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 190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 197

第十四章 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01

(一)搞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01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05

(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1

第十五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18

(一)党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 218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整体 223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就大有希望 229

后记 233

第二篇 邓小平战略思想研究 235

导言 237

第二篇 237

第一章 举世瞩目的战略构想——目标、布局、航向 245

第二章 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 264

第三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跨世纪战略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90

第四章 全新的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9

第五章 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 326

第六章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344

第七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69

第八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82

第九章 新时期的治军方略 397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 422

第十一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39

第十二章 植根国情,面向世界 456

第十三章 唯物辩证,科学创新 476

第十四章 信念永恒,造福人民 493

第三篇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 505

第三篇 507

绪论 伟大的国际战略家——邓小平 507

80年代的世界“风云人物” 50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508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1

实现四化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516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518

第一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战略问题 523

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524

崭新的战争、和平观 527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535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540

第二章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 542

战后的两极格局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542

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44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期 548

要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抬头 551

形成与发展中的各主要战略力量 552

多极化是历史的进步 557

第三章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561

应该提出一个新秩序理论 561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565

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而进行的斗争 570

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有所作为 573

第四章 以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575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575

经济利益是我国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 581

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585

和平的劳动、和平的环境与和平的对外政策 588

意识形态因素不一定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595

第五章 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 595

国际斗争的现实要求超越意识形态 599

要警惕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势 608

讲人权不要忘记国权 611

第六章 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617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党际关系新原则 617

在独立自主的总原则下发展党际关系 622

正确处理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624

扩大党际交往,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 627

第七章 运用战略平衡原则巧妙处理大国关系 630

维护世界和平必须重视发展大国关系 630

从“两角争”到“大三角” 631

推动多极化发展,寻求新的战略平衡 636

以第三世界为后盾与西方大国周旋 638

使古老而有争议的原则具有新意 643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要求 647

第八章 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647

缔造中日世代友好相处的大厦 650

发展与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653

探求解决争端的新路子 658

反对地区霸权,谋求亚太和平 661

稳定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 664

第九章 认清形势,着眼未来,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 667

把长远目标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 667

中国很穷,不要自吹 670

反对霸权,但不当头 673

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675

后记 679

第四篇 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研究 681

第四篇 683

前言 683

第一章 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概述 689

一、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90

二、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 703

三、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特色 711

一、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与和平理论 720

第二章 正确地分析、判断战略形势的基本思想 720

二、努力揭示和把握当代军事斗争的新趋势 731

三、丰富了分析、判断国际战略形势的科学方法 739

第三章 关于国家力量建设的基本战略思想 743

一、强调经济力量在整个国家力量中的突出地位 743

二、认为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748

三、明确了国家力量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 753

第四章 继承和发展了我军重视战争准备的基本思想 757

一、把握时代特点,提出科学的战备要求 758

二、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搞好战备工作的重要性 762

三、明确了落实战备工作的基本途径 765

一、精简军队、调整体制编制,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 770

第五章 确立了我国新时期战备工作的全局性指导原则 770

二、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773

三、全面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776

四、把教育训练作为部队战备工作的中心 779

五、重视发挥军事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 782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积极防御的战争准备理论 786

第六章 重视抓好局部性反侵略战争的战备工作 786

二、对我国现阶段的战备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全局性要求 791

三、重视把战备工作与国际军事斗争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795

第七章 要求全面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 799

一、阐明了新时期必须努力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 799

二、确立了我军“三化”建设的总目标 802

三、指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 807

四、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采取的全局性措施 811

第八章 坚持人民战争 816

一、未来反侵略战争能够实行人民战争 816

二、高科技条件下人民战争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819

三、指导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必须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826

四、未来大规模反侵略战争可能具有的主要特点 830

第九章 坚持持久作战 838

一、仍然需要通过持久作战来实现敌我力量优劣的转化 839

二、努力为坚持持久作战创造必要的条件 842

三、未来大规模反侵略战争进程上可能出现的主要特点 846

第十章 强调战争初期的重要性 850

一、明确了战争初期的战略任务 851

二、确立了战争初期作战的基本指导原则 854

第十一章 重视战争初期的阵地战 865

一、提高了坚守防御阵地战的战略地位 866

二、为打好坚守防御的阵地战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869

三、把战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873

一、坚持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的基本战略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876

第十二章 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 876

二、在现代战争中以劣势装备仍然能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879

三、要努力创造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 883

第十三章 关于指导局部性反侵略战争的几个基本战略思想 890

一、坚持自卫还击的立场,实施有理、有利、有节的综合性斗争 890

二、坚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上指导局部性作战行动,保证局部与全局的高度统一 902

三、强调军事斗争必须更直接地服从政治目的,要求灵活运用军事手段和正确把握军事斗争的进程 911

后记 924

第五篇 邓小平国防现代化思想研究 927

第五篇 929

前言 929

第一章 着眼时代特点 转变国防建设指导思想 931

第一节 洞察时代风云 把握转轨时机 931

第二节 不作现代“杞人” 934

第三节 战争危险犹存 938

第四节 高层次的战备 940

第五节 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平建军” 943

第二章 顾全大局 稳步发展 947

第一节 “军队要忍耐” 947

第二节 消耗型 增殖型 954

第三节 军民兼容 平战结合 958

第四节 瞄准21世纪 加速改进武器装备 963

第五节 自我解脱“唯武器论”的困惑 971

第三章 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977

第一节 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子弟兵”的性质 977

第二节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 981

第三节 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是成败的关键 985

第四节 现代战争面面观 989

第五节 现代化为中心“三化”有机结合 1006

第六节 从严治军 依法治军 1013

第七节 借鉴外域经验 实行“拿来主义” 1018

第八节 发扬优良传统 保持老红军本色 1026

第四章 改革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031

第一节 放眼世界 迎接挑战 1031

第二节 精简整编 大力消肿 1051

第三节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1071

第四节 艰苦奋斗 勤俭建军 1098

第五节 建设后备力量 健全战争动员体制 1109

第六节 抓好国防教育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1122

第七节 繁荣军事理论 完善我国现代军事科学体系 1134

第八节 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 1143

第五章 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完成国防现代化伟业 1159

第一节 坚持与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1159

第二节 总前委书记——党中央总书记——四化建设总设计师 1164

第三节 善于学习 勇于实践 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1175

后记 1179

再版的话 1180

第六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 1181

第六篇 1183

第一章 军队建设的指南 1183

一、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建军学说 1184

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 1187

三、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191

第二章 一心一意服从国家经济建设 1212

一、历史性的转变 1212

二、经济建设是大局 1221

三、有所作为,有所发展 1229

第三章 整顿军队,提高官兵素质 1237

一、军队要听党的话 1239

二、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1245

三、培养人才,选拔人才 1253

四、从严治军,依法治军 1261

五、发挥集体干部部的作用 1267

第四章 坚持质量第一,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1273

一、在现有国力下加速改进装备 1275

二、科研先行 1280

三、突出重点 1288

四、以我为主,借鉴外军 1294

第五章 深化改革编制体制,把军队搞精干 1299

一、精兵 1300

二、合成 1314

三、高效 1320

第六章 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 1325

一、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 1325

二、我军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1328

三、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1347

后记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