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能量与食物 4
物质的动力学 4
2.1 能 4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5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2.4 熵 6
2.5 焓 7
2.6 自由能 8
2.7 热力学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11
2.8 原子的动力学 13
2.9 放射性同位素 15
2.10 分子的动力学 17
2.11 高能化合物 18
生活物质的成分 21
2.12 原生质 21
2.13 蛋白质 22
2.14 蛋白质的分析 24
2.15 蛋白质的特性 27
2.16 脂类 28
2.17 糖 29
动物的营养需要 32
2.18 需要量 32
2.19 碳和氮的需要 33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6
3.1 细胞结构的研究 36
3.2 质膜 38
3.3 细胞的通透性 43
3.4 主动运输 46
3.5 细胞核 47
3.6 DNA的复制 47
3.7 编码 49
3.8 信使RNA 50
3.9 细胞质 51
3.10 内质网 51
3.11 蛋白质的合成 52
3.12 线粒体 55
3.13 酶 56
3.14 酶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 61
3.15 多酶系统 62
3.16 糖的氧化 63
3.17 氧化脱羧作用 65
3.18 三羧酸循环 66
3.19 氧化磷酸化 68
3.20 脂肪代谢 72
3.21 蛋白质代谢 74
3.22 溶酶体 75
4.1 氧的利用 77
第四章 呼吸与代谢 77
4.2 呼吸表面与气体交换 78
4.3 呼吸色素 80
4.4 呼吸色素的特性 82
4.5 二氧化碳的运输 87
4.6 呼吸空气的水生动物 89
4.7 呼吸商 92
4.8 代谢率 93
第五章 排泄 97
5.1 脱氨作用和转氨作用 97
5.2 排泄物的合成与性质 99
5.3 排泄物的出现情况 103
5.4 胚胎时期的排泄 106
第六章 渗透压及离子的调节 108
6.1 水和盐类通过细胞膜的情况 108
6.2 体液的渗透压 109
6.3 水生动物 111
6.4 进入淡水 112
6.5 淡水动物 116
6.6 陆生动物 118
6.7 回到海中 123
6.8 肾器官 126
第七章 氢离子浓度(pH) 130
7.1 pH的性质 130
7.2 pH对动物的影响 131
7.3 缓冲系统 132
7.4 天然缓冲系统 134
7.5 离解常数 137
第八章 温度关系 139
8.1 温度与生存 139
8.2 动物的热平衡 140
8.3 变温动物 141
8.4 异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142
8.5 恒温机制 144
8.6 恒温的中枢调节 147
8.7 冷死和对寒冷的抵抗 147
8.8 热死 149
8.9 冬眠 151
第九章 神经联系 154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55
9.1 神经元的形态 155
9.2 质膜的电学模型 158
9.3 休止电位的起源 162
9.4 神经冲动 168
9.5 膜电位的记录 171
9.6 神经的电刺激 173
9.7 有髓鞘神经的传导 177
9.8 神经的不应期 178
突触传递 180
9.10 突触 180
9.9 两价离子对神经机能的影响 180
9.11 递质 183
9.12 抑制性突触 190
9.13 突触的电学传递 191
感受器 195
9.14 感受器的特异性 195
9.15 感受器内的电位变化 196
9.16 感受器的适应 200
9.17 光感受器 201
9.18 光感受器的形态 202
9.19 节肢动物的复眼 204
9.20 头足类动物及脊椎动物的眼睛 207
9.21 视网膜的精细结构 209
9.22 夜适应和昼适应 211
9.23 视色素 212
9.24 色视觉 213
9.25 眼的调节 214
9.26 声音感受器 215
9.27 无脊椎动物的声音感受器 215
9.28 脊椎动物的声音感受器 218
9.29 脊椎动物的听觉 220
9.30 哺乳类的耳朵 221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225
10.1 反射弧 225
10.3 突触上的总和作用与易化作用 227
10.2 整合作用的基础 227
10.4 传入输入 229
10.5 反射之间在中枢内的相互作用 231
10.6 决断单位 233
10.7 学习的生理学 235
10.8 神经系统好比计算机 236
10.9 化学学习 239
10.10 潜在记忆的特征 240
10.11 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 241
10.12 腔肠动物的神经网 242
10.13 棘皮动物和原索动物的神经系统 245
10.14 神经节 247
10.15 脊椎动物的运动反射 249
10.16 头端优势和脑 250
10.17 头足类软体动物的脑 252
10.18 脊椎动物的脑 254
10.19 后脑 256
10.20 中脑和间脑 257
10.21 端脑 258
第十一章 肌肉 262
11.1 脊椎动物的骨骼肌纤维 263
11.2 肌肉蛋白质 265
11.3 收缩的动力学 267
11.4 肌纤维内的离子 270
11.5 肌丝滑动学说 271
11.6 无脊椎动物的骨骼肌 274
11.7 肌肉收缩的特征 276
11.8 骨骼 281
11.9 运动神经末梢 284
11.10 肌肉反应的类型 286
11.11 脊椎动物的快反应和慢反应 289
11.12 不随意肌(内脏肌) 293
11.13 脊椎动物的心肌 293
11.14 心肌细胞的膜电位 295
11.15 心肌的控制 297
11.16 离子对心肌的影响 298
11.17 软体动物的心脏 299
11.18 神经原性心脏 300
11.19 其它不随意肌 301
11.20 离子对内脏肌的影响 302
11.21 药物对内脏肌的影响 303
第十二章 变形运动及纤毛运动 305
变形运动 305
12.1 定义 305
12.2 变形运动的特征 306
12.3 变形运动的学说 308
12.4 变形运动的控制 310
纤毛运动 310
12.5 纤毛与鞭毛 310
12.6 纤毛运动的特征 311
12.7 纤毛的结构 312
12.8 纤毛的机能与控制 314
第十三章 激素 316
13.1 脑垂体 317
13.2 神经垂体激素 319
13.3 中间部与动物的颜色变化 321
13.4 生长激素 324
13.5 甲状腺 324
13.6 甲状旁腺 329
13.7 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 329
13.8 胰 331
13.9 肾上腺皮质 333
13.10 性激素 338
13.11 激素与消化 344
13.12 其它类似激素的物质 345
13.13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346
13.14 昆虫的生长、蜕皮和生殖 348
13.15 昆虫的其它激素 351
13.16 甲壳类动物的生长、蜕皮和生殖 351
13.17 无脊椎动物的颜色变化 354
13.18 激素的作用方式 356
第十四章 回顾:内环境的稳定 360
14.1 与控制系统相比 361
14.2 传递函数 364
14.3 控制系统分析的限度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