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微波通信》编译组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5045·总2003无602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微波通信导言 1

1.1 微波通信的发展 1

1.1.1 多路微波通信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微波器件的发展 1

1.1.2 甚高频和宽频带微波通信的发展 3

1.1.3 脉冲时分微波系统的发展 4

1.2 视距微波通信简介 5

1.2.1 微波通信的优点 5

1.2.2 宽频带微波中继通信网路的组成 7

1.2.3 微波中继站型式 8

1.3 微波通信的未来发展 10

1.3.1 10千兆赫以上的微波通信 10

1.3.2 使用微波的宇宙通信 11

1.3.3 毫米波通信 11

1.3.4 固态电子器件在微波通信中的应用 12

2.1 自由空间传播 15

第二章 视距无线电波传播 15

2.2 视距传播 17

2.2.1 在球形地面上的传播 18

2.2.2 干涉图形 20

2.3 对流层传播 22

2.3.1 折射系数 22

2.3.2 大气折射 24

2.3.3 槽道传播与衰落 26

2.3.4 地球的等效半径 28

2.3.5 无线电波的衰减 30

2.3.6 视距传输中的衰落 31

2.4 对衰落的防护 36

2.5 站址的选定 40

2.5.1 地图研究 40

2.5.2 现场勘查 41

2.6 无线电噪声 42

2.6.1 太阳噪声 42

2.6.2 宇宙噪声 43

3.1 对天线系统的要求 46

第三章 天线 46

3.2 微波天线概述 48

3.2.1 概述 48

3.2.2 电—磁喇叭 50

3.2.3 透镜天线 51

3.2.4 抛物面天线 53

3.2.5 喇叭抛物面天线 65

3.2.6 无源反射器天线 66

3.2.7 双反射器天线 71

3.3 实际使用的技术 74

3.3.1 圆极化 74

3.3.2 天线罩 76

3.3.3 抗反射波天线和空间分集天线 79

3.4 传输线 81

3.4.1 同轴线 81

3.4.2 波导 84

3.4.3 分路滤波器 88

4.1.1 盘封平面电极三极管的原理 92

4.1 盘封平面电极三极管 92

第四章 电子器件 92

4.1.2 结构与特性 93

4.1.3 现状和未来发展 94

4.2 速调管 94

4.2.1 基本结构与原理 95

4.2.2 速调管的特性 96

4.2.3 现状和未来发展 96

4.3 行波管 96

4.3.1 基本结构与原理 97

4.3.2 行波管的特点 98

4.3.3 现状和未来发展 98

4.3.4 举例 100

4.4 宽频带放大管 102

4.4.1 设计问题 102

4.4.2 结构 104

第五章 微波设备的主要元件 106

5.1 波导元件 106

5.1.1 空腔谐振器 106

5.1.2 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110

5.1.3 T型接头和魔T接头 113

5.1.4 L型接头7) 115

5.1.5 单向器和环行器 117

5.1.6 铁氧体开关 123

5.2 接收混频器 125

5.2.1 接收混频器的类型 125

5.2.2 噪声系数 126

5.2.3 混频器的等效电路13)14)15) 127

5.2.5 使镜像频率电压为零的条件16) 129

5.2.4 混频器的一般特性16) 129

5.2.6 时延失真及振幅失真 132

5.3 发射混频器 134

5.3.1 变换损耗 135

5.3.2 非需要边带成分的影响及其纠正方法17) 136

5.4 宽带中频放大器 141

5.4.1 中频放大器所要求的传输特性 141

5.4.2 耦合电路的类型 142

5.4.3 双调谐电路的分析 145

5.4.4 特性的稳定 146

5.5 行波管放大器与振荡器 152

5.5.1 行波管放大器 153

5.5.2 行波管振荡器 157

5.5.3 振荡放大法 162

5.6 电抗管调制器 167

5.6.1 容抗管及感抗管的改进 168

5.6.2 宽带电抗管调制器 169

5.6.3 可变相移频率调制器 171

5.7 自动频率控制(AFC) 175

5.7.1 自动频率控制方法的类型 175

5.7.2 采用晶体振荡器的比较法 177

5.7.3 传感法(SENSINGMETHOD) 179

5.8 基带放大器 181

5.8.1 对基带放大器的要求 181

5.8.2 电路原理和技术要求 183

5.8.3 举例 184

5.9.1 限幅器 188

5.9 限幅器和鉴频器 188

5.9.2 鉴频器电路 192

5.10 中频和基带开关 195

5.10.1 同轴开关 195

5.10.2 二极管开关 197

5.11 中频时延均衡器 198

5.11.1 四端网型固定均衡器 198

5.11.2 四端网络型可变均衡器28) 200

5.11.4 横向均衡器30) 202

5.11.3 混合型可变均衡器29) 202

5.12 晶体管电路 204

5.12.1 晶体管的一般特性 204

5.12.2 中频放大器 208

5.12.3 视频放大器 213

5.12.4 电源 214

第六章 微波设备 218

6.1 外差式中继设备 218

6.1.1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18

6.1.2 调制器和解调器 224

6.1.3 外差中继设备举例 226

6.2 全行波管中继设备 239

6.2.1 T-6G18型调制器—发射机 239

6.2.2 TR-6G18型发射机接收机 240

6.2.3 R-6G18型解调器接收机 243

6.3 基带中继设备 245

6.3.1 常用的发射机—接收机 245

6.3.2 单速调管的发射机—接收机 247

6.3.3 长跨距发射机—接收机 248

6.3.4 基带中继设备举例 252

6.4 电视短距离中继设备 263

6.4.1 远处现场摄象设备 263

6.4.2 短距离固定中继设备 268

第七章 调频多路电话微波中继系统的设计 271

7.1 传输质量标准 271

7.1.1 模拟参考电路 271

7.1.2 可容许的噪声功率 271

7.2 微波波道的频率配置 274

7.3 中频的选择 276

7.4 噪声类型及其特征 276

7.5 在调频制里的信号—热噪声比 277

7.6 在整个调频系统中热噪声的累加规律 279

7.6.1 无衰落时的热噪声 279

7.6.2 有正态分布衰落时热噪声的累加 280

7.6.3 在瑞利衰落时热噪声的累加 281

7.6.4 在任何小时内整个系统的平均热噪声 282

7.6.5 当衰落严重时,在一个月以内整个系统中的热噪声分布 283

7.7 占用的带宽 284

7.8 非线性失真引起的交调噪声 286

7.9 振幅及相位失真引起的交调噪声 288

7.9.1 相位失真引起的交调噪声 288

7.9.2 振幅失真引起的交调噪声 292

7.10 回波失真引起的时延特性及交调噪声 293

7.10.1 时延特性 294

7.10.2 交调噪声 296

7.11.1 一般原理 299

7.11 微波干扰引起的噪声 299

7.11.2 微波系统中的干扰 303

7.12 用加重来改善信号噪声比 305

7.12.1 预加重特性 306

7.12.2 利用加重来改善信号对热噪声比 307

7.12.3 利用加重来改善信号对交调噪声比 308

7.12.4 采用加重而改善的信号对干扰比 309

7.13 设计举例 310

7.13.1 热噪声 311

7.14 微波中继电路的总噪声测试 313

第八章 电视传输 316

8.1 电视网 316

8.2 电视信号 318

8.3 电视传输标准 321

8.3.1 定义 322

8.3.2 对视频连接点的要求 322

8.3.3 模拟参考电路的传输特性 323

8.4 电视传输中的信噪比 326

8.4.1 连续随机噪声 327

8.4.2 周期性噪声 332

8.5 电视传输的失真 335

8.5.1 线性电路波形失真 336

8.5.2 调频制传输路径引起的失真 340

8.6 彩色电视传输 346

8.6.1 彩色电视信号 346

8.6.2 一些传输问题 347

8.6.3 在无线电中继系统的微分相位和微分增益 348

8.6.4 彩色电视传输的加重 350

8.6.5 用加重来降低微分相位和微分增益 351

8.7 电视和电话的同时传输 353

第九章 系统的使用和辅助设备 356

9.1 微波中继线路的一般组成及其辅助设备 356

9.2 微波线路的一般运用 358

9.3 连接机架 358

9.4 波道自动倒换 360

9.5 报警及控制系统 364

9.6 电视节目切换 368

9.7 公务波道和控制线路 369

第十章 测量 372

10.1 基本测量仪表 372

10.1.1 空腔波长表 372

10.1.2 功率表 376

10.1.3 微波扫频振荡器 378

10.2 中继机的测试 382

10.2.1 振幅特性的测试 382

10.2.2 时延失真的测试 385

10.2.3 阻抗匹配的测试 389

10.2.4 噪声系数的测量 397

10.3 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测量 399

10.3.1 频偏的测量 399

10.3.2 直线性测量 400

10.4 电话传输的测量 403

10.4.1 时延失真的测量8) 403

10.4.2 互调噪声的测量 406

10.5.1 场强表 409

10.5 电波传播的测量 409

10.5.2 记录器 410

第十一章 电源设备和站上建筑 412

11.1 电源设备 412

11.1.1 概述 412

11.1.2 不中断交流电源设备 413

11.1.3 不停电电源设备的维护 416

11.2.1 站内建筑 418

11.2.2 标准机房建筑 418

11.2 站内建筑和布置 418

11.3 天线铁塔 420

11.4 道路 424

第十二章 多路终端设备 425

12.1 搬移设备 425

12.1.1 设计 425

12.1.2 组成 430

12.2 载供设备 430

12.2.1 系统 430

12.2.2 主振器 431

12.2.3 谐波发生器 432

12.3 信号设备 433

12.4 自动增益控制 435

12.5 载波电报 436

12.6 节目传输 437

12.7 晶体管化 439

第十三章 超视距通信 441

13.1 概况 441

13.2.1 散射传播的物理意义 443

13.2 电波传播 443

13.2.2 基本传输损耗 445

13.2.3 长时期衰落和短时期衰落 446

13.2.4 介质耦合损耗 451

13.2.5 刀口绕射损耗 453

13.2.6 频带宽度能力 455

13.3 设备 456

13.3.1 高灵敏度接收系统 456

13.3.2 组合器 459

13.3.3 参量放大器 464

13.3.4 发射机和天线 471

13.4 系统设计 476

13.4.1 通信系统的选择 476

13.4.2 需要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尺寸的计算 477

13.4.3 系统布置方案 481

第十四章 特高频通信系统 485

14.1 特高频通信系统的设计考虑 485

14.2.1 系统概况 486

14.2 UF-B4通信系统(特高频多路通信系统的实 486

例) 486

14.2.2 电路设计 489

14.2.3 主要设备的说明 493

第十五章 毫米波通信 498

15.1 毫米波的波导传输 499

15.1.1 圆形波导内圆电场模的特性 499

15.1.2 TE01波型在一弯曲处的状态 502

15.1.3 涂介质的波导3) 504

15.1.4 模的变换——再变换 505

15.1.5 螺旋波导4) 506

15.1.6 传输线的测量和实验数据 507

15.2 毫米波波段用的电子器件 509

15.2.1 毫米波发生器 511

15.2.2 毫米波放大器 512

15.3 波导中继系统和设备 515

15.3.1 中继系统 515

15.3.2 设备和元件 519

15.4 毫米波测试 524

第十六章 微波技术的新发展 528

16.1 概述 528

16.2 电波传播和天线 528

16.3 固态电子器件 531

16.3.1 使用超突变结型二极管的频率调制器 531

16.3.2 使用变容二极管的倍频器 537

16.3.3 隧道二极管放大器 541

参考资料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