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相变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德刚,王世道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13019882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贝氏体组织形态学 1

1.1 引言 1

1.2 Fe-C合金贝氏体组织形态传统认识 1

1.3 扩散学说的贝氏体组织形态分类 5

1.4 Fe-C合金的典型贝氏体组织 8

1.4.1 上贝氏体 8

1.4.2 下贝氏体 10

1.4.3 上、下贝氏体的转换 11

1.5 类马氏体形貌贝氏体 15

1.6 贝氏体铁素体的位错密度 17

1.7 贝氏体铁素体的亚单元与相变基元 20

1.7.1 贝氏体铁素体亚单元 20

1.7.2 上、下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 23

1.7.3 扩散学说的下贝氏体铁素体次一级结构 27

1.8 基元活动行为与交叉型贝氏体 27

1.9 应力的相变作用与贝氏体相变变体选择 31

1.9.1 Bd温度与力学驱动力 32

1.9.2 应力的相变诱发作用 34

1.9.3 水静压力的相变抑制作用 36

1.10 贝氏体定义的概括与辩论 37

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贝氏体相变理论早期研究及当今三个主要学说 46

2.1 引言 46

2.2 贝氏体相变理论的早期研究 48

2.3 当今贝氏体相变理论的三个学说 54

2.3.1 经典切变学说 56

2.3.2 60年代崛起的台阶扩散长大机制 60

2.3.3 类平衡切变长大模型 67

参考文献 72

3.1 引言 77

第三章 贝氏体相变的表面浮雕效应 77

3.2 贝氏体相变表面倾动与不变平面切变应变 79

3.3 魏氏铁素体侧片台阶扩散长大的相变表面倾动效应与外延相界推移行为 84

3.3.1 台阶扩散长大魏氏铁素体侧片的相变表面倾动与外延相界的推移行为 84

3.3.2 贝氏体铁素体和魏氏铁素体侧片相变表面倾动晶体学 89

3.4 相变表面倾动形成机制的辩论 94

3.5 原子对应性和原子位(点阵位)对应性与相变表面倾动效应 95

3.6 有关相变双面表面倾动形成的其他说明 97

参考文献 100

4.1 引言 103

第四章 条状和片状fcc/bcc铁素体的相界结构 103

4.2 相界面结构与相变机制关系 105

4.2.1 相变位错表达式 106

4.2.2 在相变中错配位错、结构台阶和生长台阶的作用 107

4.2.3 在相变中各类台阶作用的认识进展 110

4.2.4 关于外延相界面推移的保守性和非保守性 114

4.2.5 相界面位错列结构的转化行为 117

4.3 fcc:bcc相界结构与上贝氏体相界结构 119

4.3.1 关于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相界结构 120

4.3.2 fcc:bcc相界结构和上贝氏体相界结构模型及其滑移性质的判定 127

参考文献 133

第五章 贝氏体相变晶体学 136

5.1 引言 136

5.2 魏氏铁素体与贝氏体铁素体的相变晶体学 141

5.2.1 魏氏铁素体析出晶体学 141

5.2.2 上贝氏体铁素体相变晶体学 143

5.2.3 下贝氏体铁素体相变晶体学 146

5.3 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应用及其分析 151

5.3.1 关于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 151

5.3.2 对魏氏铁素体析出机制理论分析的分析 156

5.3.3 贝氏体铁素体形成机制的表象理论分析 157

参考文献 163

第六章 贝氏体碳化物及其形成 166

6.1 引言 166

6.2 贝氏体铁素体初始固溶碳量 167

6.3 上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 170

6.4 下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 174

6.4.1 下贝氏体碳化物 174

6.4.2 下贝氏体碳化物晶体学 176

6.4.4 下贝氏体铁素体片内碳化物析出反应 183

6.4.3 贝氏体碳化物的合金元素成分 183

6.4.5 下贝氏体碳化物来源的实验检定 185

6.4.6 片内单一取向分布碳化物来源讨论 187

6.5 碳化物析出动力学 191

6.5.1 碳的配分 191

6.5.2 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析出动力学 193

6.5.3 贝氏体铁素体片内碳化物脱溶动力学 194

6.6 相界面沉淀的碳化物 196

参考文献 199

7.1 引言 202

第七章 贝氏体相变动力学 202

7.2 预相变与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建立 203

7.2.1 Bs点与海湾温区 203

7.2.2 贝氏体预相变物理本质 205

7.3 贝氏体铁素体亚条和亚条束的伸长速率 208

7.3.1 贝氏体铁素体形核率 208

7.3.2 亚条和束伸长速率 209

7.3.3 单个亚条的伸长速率实测 211

7.4.1 台阶形核率 212

7.4 魏氏铁素体侧片台阶扩散长大动力学 212

7.4.2 魏氏铁素体侧片台阶扩散长大速率 213

7.5 贝氏体位移—扩散耦合相变动力学 216

7.5.1 位移/扩散耦合模型与贝氏体长大速率 217

7.5.2 魏氏铁素体和贝氏体铁素体伸长动力学的新近处理 221

7.5.2.1 铁素体片伸长动力学处理观点的分歧 221

7.5.2.2 局域平衡扩散长大动力学 224

7.5.2.3 混合扩散长大动力学 227

7.5.2.4 类平衡切变长大动力学 232

7.5.2.5 低碳钢魏氏铁素体析出和块状(massive)长大(块状转变)机制之间的转换与动力学竞争 234

7.6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作用 237

7.7 贝氏体反应的不完全性及其产生机制 253

7.7.1 贝氏体反应不完全性与相变应变 253

7.7.2 扩散学说的反应不完全性观点与溶质类拖曳效应 258

7.7.3 反应不完全性与相变热力学 264

7.8 过饱和固溶贝氏体铁素体的碳配分时间 266

参考文献 269

第八章 贝氏体相变热力学 274

8.1 引言 274

8.2.1 将Fe、C视为一般组元的规则溶液模型 278

8.2 Fe-C间隙合金准化学热力学模型和规则溶液亚格模型 278

8.2.2 碳原子近邻间隙排斥占据KRC模型 279

8.2.3 准化学近似的KRC、FG和MD统计热力学模型 280

8.2.4 Fe-C间隙固溶体的规则溶液亚格模型 284

8.2.5 磁性对α-Fe热力学函数的作用 285

8.3 Fe-M-C三元及多元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确定 288

8.3.1 一般规则溶液模型及其热力学参数确定 289

8.3.2 规则溶液亚格模型和磁性自由能分离的结合 292

8.4 贝氏体相变热力学研究 294

8.4.1 Bs和T0对比及相变驱动力 294

8.4.2 魏氏铁素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扩散长大热力学 300

8.4.3 贝氏体类平衡切变长大的热力学分析 309

8.4.4 贝氏体类平衡切变长大中的溶质拘陷 314

8.4.5 贝氏体形核热力学分析 320

8.4.5.1 经典形核理论 320

8.4.5.2 贝氏体相变切变形核机制 322

参考文献 328

第九章 铜基合金贝氏体相变 333

9.1 引言 333

9.2 Cu-Zn和Cu-Zn-Al合金贝氏体的形态学、内部结构与晶体学 335

9.2.1 Cu-Zn合金贝氏体的形态学、内部结构与晶体学 335

9.2.2.1 α1片贝氏体的形态学与内部结构 340

9.2.2 Cu-Zn-Al合金贝氏体的形态学、内部结构与晶体学 340

9.2.2.2 α1片贝氏体晶体学 342

9.2.3 CsCl-9R的点阵转换 346

9.3 Cu-Zn和Cu-Zn-Al合金α1片贝氏体相变研究进展 349

9.3.1 溶质贫化区的建立 349

9.3.2 初生贝氏体的内部结构 353

9.3.3 α1片形成过程中溶质元素成分变异 356

9.3.4 α1片结构的长程有序性 361

9.3.5 α1片相界面结构与台阶 367

9.3.5.1 相界面结构 367

9.3.5.2 相界面台阶 370

9.3.6 相变应力场的证实及其表征意义 372

9.3.7 α1片相变动力学 373

9.3.8 全饱和α1片相变热力学 381

9.4 铜基合金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理解 386

9.4.1 α1片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点 386

9.4.2 α1片贝氏体切变—扩散耦合相变机制 387

9.4.3 α1片台阶扩散长大机制 391

参考文献 392

10.1 引言 397

第十章 低中碳钢中温块状铁素体与短程扩散相变 397

10.2 低中碳钢中温块状铁素体组织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398

10.2.1 中温块状铁素体 398

10.2.2 岛状组成相 404

10.2.3 中温块状铁素体析出机制 405

10.3 粒状贝氏体 407

10.4 低中碳钢中温块状铁素体组织的强韧性 410

10.4.1 中温块状铁素体组织的强韧性 410

10.4.2 (αm+M)和(Bu+M)混合组织强韧性改变 412

10.5 Fe-C合金过冷奥氏体中温分解的相变谱 418

参考文献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