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2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 12
一 社会化大机器工业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2
二 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14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6
—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6
二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18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6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奋斗 26
二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9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1
第二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4
一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4
二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7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43
一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 43
二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 47
第三节 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途径 49
一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杠杆 49
二 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步骤和条件 53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55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 55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55
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 57
第二节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 60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60
二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62
三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64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67
一 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需要有强大的同盟军 67
二 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度,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力量 69
一 革命的经济前提和政治条件 72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 72
二 发达国家革命未获成功的原因 74
三 落后国家革命首先取得成功的条件 77
四 经济前提和政治条件发展的不平衡 79
第四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8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81
一 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81
二 民族民主革命是摧毁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84
第二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与性质 86
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86
二 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88
一 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要由各国人民根据本国的特点来决定 92
第三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和前途 92
二 民族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革命 95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98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的重大意义及其制定的根据 98
一 战略、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 98
二 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 100
三 制定战略、策略的依据 101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 104
一 当前斗争同长远目标相结合 104
二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05
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107
四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109
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 111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111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111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114
第二节 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 117
一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 117
二 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120
三 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 123
笫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无产阶级专政 129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129
二 社会主义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134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类型具有多样性 139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39
二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产生和发展 140
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14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1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145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45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149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149
二 正确认识所处历史阶段的重要性 1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53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根据及主要特征 155
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63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 163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 1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 175
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7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制在国体与政体上的统一 177
三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1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 185
一 社会主义需要法制 186
二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189
三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193
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193
二 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195
三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202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 2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08
一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08
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213
三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 220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220
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几种类型 221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 225
一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弊端 225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28
三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23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任务 244
一 及时转移工作重心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244
二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247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253
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253
二 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质和特点 255
三 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必须着重解决好的问题 25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6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 262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268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68
二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271
三 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 274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79
一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279
二 全党全国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 28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和统一战线 28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285
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 285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阶级 288
三 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 2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295
一 社会主义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95
二 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299
一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质 302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02
二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0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3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 310
一 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310
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312
三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 3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17
一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17
二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19
一 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3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问题 323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325
第十四章 无产阶级政党和执政时期党的建设 330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30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330
二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33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作风 335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340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340
二 实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344
一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348
第三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348
二 改革开放中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350
三 党的建设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51
第十五章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 358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 358
一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358
二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362
三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364
第二节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 367
一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思想基础 367
二 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70
一 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3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 372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一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74
三 维护世界和平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 377
第十六章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82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382
一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382
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84
第二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388
一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388
二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扬实干精神 389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