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篇 1
1.中国史籍和日本 1
中国史籍和大倭阙史时代 2
中国史籍对日本的影响 4
2.《魏志·倭人传》 7
中国史籍中的日本 7
《魏志·倭人传》 9
《魏志·倭人传》和其他史籍 14
3.《魏志·倭人传》的内容 16
记述方法 19
中国史书是以中国为本位的 21
《魏志·倭人传》的记事,并非完全正确 22
第二篇 24
1.《魏志·倭人传》研究 24
中国学者的看法 24
日本人的看法 26
中世纪以前日本学者的看法 27
新井白石的研究 30
本居宣长的研究 33
九州说 35
大和说 37
2.近代日本学者的论点 39
那珂通世:“神功并非卑弥呼” 39
围绕神功、卑弥呼的论争 40
《倭女王卑弥呼考》和《卑弥呼考》 43
从考古学立场来研究 45
从社会形态来研究 48
日本对《魏志·倭人传》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51
文化受容和生产力的关系 52
3.二次大战后日本对《倭人传》的研究 54
从本质上对待《魏志·倭人传》的研究 55
战后日本在《魏志·倭人传》研究中的几个时期 57
研究中的反复 60
从其他有关方面来研究 62
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64
邪马台国的性质、构造 66
对里程的解释 67
从地理学来研究 68
从研究室走向社会 71
邪马壹国 74
4.九州说和大和说 76
论争的中心 86
里程 88
日程 89
陆行一月 90
方向 92
两派的代表论点 93
白鸟库吉(九州说)的论据 93
确定邪马台国位置的三原则 96
九州的两大国 97
内藤湖南(大和说)的论据 97
《大义名分论》者的主张 100
考古学者的主张 100
进步史学家的主张 103
官名 105
5.日本学者对《倭人传》中一些具体问题的主张 105
“一大率” 108
“生口” 108
邸阁 110
铜镜 111
研究的普及 113
第三篇 120
1.弥生后期的日本 120
弥生时代的日本 121
以稻作为中心的农耕生产 124
社会分工和阶级的形成 127
人口的变化 129
九州地区落后的原因 131
《后汉书》和《魏志》的不同反映 134
金属器的使用和制造 137
两个文化圈 139
铜铎 141
从铜铎的生产看日本列岛上经济文化中心的移动 144
铜镜 146
册封的意义 147
2.《魏志·倭人传》中的日本 150
三个阶级 150
生口——奴隶 153
权力机构 158
官制和法律 159
军队 163
租赋和仓库 164
3.生产情况 167
生产重心的转移 169
采集经济 171
旱地作物 172
手工业生产 173
纺织 174
冶炼 176
交换、流通和贸易 183
4.风俗习惯 186
服装 187
黥面文身 189
丧葬 191
道德观 193
婚姻 194
宗教信仰 195
占卜 196
母权制 197
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 201
5.文献中的问题 201
方向 203
里程(日程) 206
怎样看待失实的记载 209
户口 213
人口的集中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 216
“国”的具体所在 221
狗奴国的位置 224
邪马壹国 225
金印 231
《倭人传》中的误载 235
女王卑弥呼 237
总结 239
索引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