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序/陈岱孙 1
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 1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1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特征 2
三、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4
第二节 就业理论 6
一、充分就业的含义 6
二、有效需求原理 7
前言 9
三、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 9
第三节 工资理论与货币、物价理治 16
一、工资理论 16
二、货币与物价理论 18
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 24
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 24
二、投资乘数理论 27
三、利自理论 30
第五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34
一、对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和调节 34
二、财政政策 35
三、货币政策 37
二、制度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37
四、对外贸易政策 38
第二章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41
第一节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41
一、汉森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 41
二、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形成 45
三、要素禀赋理论 46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前期的主要理论模型 48
一、希克斯—汉森模型 49
二、三种市场的均衡及其调整 54
一、总需求曲线 58
第三节 收入—价格模型 58
二、总供给曲线 59
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64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 67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67
二、商品价格粘性的分析 69
三、劳动工资粘性的分析 71
四、资本供给限额的分析 73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 74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与“克林顿经济学” 75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81
一、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 81
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形成 81
二、新剑桥学派的形成 88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90
一、商品价值理论 90
二、收入分配理论 97
三、经济增长理论 101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 106
一、经济病症 106
二、政策目标 108
三、政策主张 109
第四章 货币学派 111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 111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思想渊源 113
第二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113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模型 116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117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 118
第三节 名义收入货币理沦 119
一、简单的共同模型 119
二、名义收入货币理论模式 121
三、名义收入的动态调整过程 122
四、名义收入变动的时滞 125
第四节 通货膨胀理论 126
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128
一、主张经济自由 128
二、提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130
四、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 131
三、提倡收入指数化 131
五、提倡实行浮动汇率制 132
第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 135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 135
一、预期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35
二、理性预期概念的提出及其核心思想 143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 145
一、经济周期的预期决定说 145
二、不变性定理 150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 154
第三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158
一、通货膨胀政策无效论和微观经济政策有效论 158
二、紧缩政策的无就业和产量成本论 160
三、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 161
第六章 供给学派 165
第一节 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165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167
一、减税是最重要的刺激供给的手段 167
二、反对国家干预,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 171
三、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 172
四、紧缩货币,恢复金本位制 173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及其后果 174
一、80年代美国的税制改革实践 175
二、取消规章制度的若干措施 177
三、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178
四、80年代改革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影响 179
五、供给学派的政策后果 180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185
一、弗莱堡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185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 185
二、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187
第二节 欧根的理想类型与经济秩序思想 191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195
一、“社会市场经济”的由来 195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196
第四节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主张与德国的经济实践 200
一、有限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200
二、全面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202
第八章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209
第一节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209
一、消费者主权论 211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211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13
三、“货币非国有化”的政策主张 215
第三节 哈耶克的平等观与理想社会 216
一、哈耶克的平等观 216
二、哈耶克的理想社会 218
三、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223
第四节 关于国际关系的学说 224
第九章 公共选择学派 229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 229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229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渊源 231
三、公共选择学派的方法论 234
第二节 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235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 235
二、“搭便车”与政治市场 236
三、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比较 237
四、公共选择的意义 239
第三节 公共选择规则 240
一、投票规则的种类 241
二、最优规则的选择 245
三、投票反论与布莱克定理 246
第四节 政府一政治活动失败与相应对策 249
一、政府一政治活动失败论 249
二、防止政府活动失败的对策 254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 259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特征 259
一、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259
二、新旧制度主义的相似与差异 260
三、新制度主义的特征 262
第二节 加尔布雷思的主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266
一、权力转移论与企业目标的变化 267
二、二元体系理论与新社会主义 270
三、社会统制与国民经济计划化 274
一、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279
第三节 谬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279
二、社会改革理论 281
第四节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理论与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 283
一、国际经济二元结构学说 283
二、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对策 285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 289
第一节 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289
一、交易费用理论 290
二、企业理论 292
三、产权理论 295
四、科斯经济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301
第二节 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 306
一、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307
二、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10
三、意识形态理论 312
第三节 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理论 316
一、产业组织理论 316
二、信息经济学 319
三、政府管制理论 321
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 325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325
一、瑞典学派的形成 325
二、瑞典学派的发展 326
第二节 瑞典学派的研究方法 327
一、一般均衡分析 327
三、动态分析方法 328
二、总量分析方法 328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 332
一、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332
二、赫克歇尔—奥林理论模式 334
第四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336
第五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 339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含义 340
二、当代经济制度的几种模式 341
三、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343
第六节 战后瑞典的混合经济实践 347
一、瑞典混合经济实践的前提条件 347
二、混合经济实践的政策目标 348
三、混合经济实践的发展阶段 349
四、混合经济实践的后果 350
第十三章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353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形成 353
一、创新理论的产生 353
二、创新理论的渊源 355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356
一、创新的含义 356
二、实现“创新”的条件:企业家和银行贷款 357
三、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359
四、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 363
第三节 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367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367
第十四章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381
第一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形成 381
一、经济成长阶段论的提出 381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发展 383
第二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384
一、关于传统社会 384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385
三、“起飞”阶段 387
四、向成熟推进阶段 391
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94
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95
第十五章 增长经济学 402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402
二、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02
第一节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02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405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405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407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409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412
一、西蒙·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412
二、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415
三、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416
第四节 反经济增长论 419
一、经济增长极限论 419
三、经济增长怀疑理论 423
二、经济增长的社会限制论 423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424
一、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425
二、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 426
三、斯科特新经济增长理论 427
第十六章 发展经济学 429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429
一、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429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434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437
一、新古典主义 442
二、结构主义 442
三、激进主义 445
第十七章 国际经济学 451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451
一、比较成本—利益理论 451
二、贸易保护理论 456
四、现代贸易理论 465
五、贸易政策选择 474
第二节 国际金融理论 476
一、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476
二、汇率决定理论 482
第十八章 福利经济学 489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及理论基础 489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89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491
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 493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493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94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496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496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97
三、补偿原则理论 502
四、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505
第四节 新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 509
一、次优理论 510
二、相对福利理论 512
三、公平和效率 513
四、外生经济和不经济 517
五、福利国家理论 519
第十九章 比较经济学 524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 524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的发展 529
一、由“主义分析”转向“结构分析” 529
二、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功能 531
三、经济体制模式的分类 534
四、经济体制绩效的衡量 538
五、经济体制的变动趋势 547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最新演变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