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第一章 创作痼疾与本体迷失 1
一 工具化与运动文学 1
二 歌颂化与暴露禁忌 9
三 理性化与泯灭自我 19
四 文学本体的自卫机制 25
五 冷静科学地面对历史 27
第二章 极左”思潮与历史重负 32
一 “左风”之历史扫描 32
二 日渐恶化的文学生态 39
三 “左风”探源 50
四 挣脱历史的重负 57
第三章 人道主义与生态伦理 62
一 由潮涌而至潜流 63
二 由压抑而至抗争 67
三 人道主义与文学艺术 73
四 传统人道主义的批判 77
五 新世纪文学的人道精神 82
第四章 现实主义与一元格局 88
一 君临一切的创作原则 88
二 独尊现实主义的格局 94
三 “伪现实主义”的盛行 100
四 现实主义与马恩学说 106
五 魅力永存的现实主义 111
第五章 主义泛滥与文化迷途 114
一 自我个性的无限膨胀 114
二 创造能力低下的悲哀 119
三 哲学尴尬与艺术困境 125
四 理性建设与文学发展 130
第六章 自炫色彩与母语个性 136
一 被悬置的“第一要素” 137
二 文学语言的自炫品性 141
三 文学语言陷入的误区 145
四 新时期的文学语言景观 153
第七章 学术人格与主体建构 162
一 学术人格的体现 163
二 学术人格的退化 168
三 学术人格的病变 172
四 学术人格的重建 178
第八章 理论困境与批评尴尬 187
一 偏狭拘谨的批评视野 188
二 理念在先的批评向度 194
三 二极对立的批评模式 200
四 机械呆板的批评文体 208
五 确立真正的批评精神 211
第九章 创作主体与人格缺失 216
一 主体心灵的萎缩 216
二 文化眼光的屏蔽 228
三 殉道精神的匮乏 233
四 作家人格的自塑 238
第十章 文艺领导与管理体制 245
一 难以实施的“双百方针” 246
二 强求一律与外来干预 255
三 计划模式与文艺体制 263
四 文艺发展与体制改革 267
余论 文化心态的解放 270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