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良,彭应宁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2038767
  • 页数:1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为背景,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理论、方法及面向实际工程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空时二维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问题 2

1.2.1 相控阵天线与超低副瓣技术 2

1.2.2 杂波抑制与相位中心偏置天线技术 2

1.2.3 最优处理与运算量问题 2

1.2.4 降维处理与误差问题 3

2.1 引言 4

1.2.5 非均匀杂波环境问题数据采样要求 5

1.2.6 非正侧面阵杂波特性及其信号处理 5

1.2.8 热杂波抑制 6

1.2.7 有源干扰与杂波同时抑制 6

1.2.9 方法的实测数据检验 7

1.2.10 处理器算法结构与实现 7

1.3 结论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9

第2章 机载雷达杂波抑制技术 14

2.2 TACCAR技术 15

2.3 DPCA技术 16

2.3.1 物理位置上的CPCA 16

2.3.2 电子DPCA 17

2.4 现代DPCA技术 18

参考文献 24

2.5 小结 24

第3章 机载相控阵雷达杂波特性及其分析 26

3.1 引言 26

3.2 天线模型 26

3.2.1 发射方向图 26

3.2.2 接收方向图 28

3.3 杂波特性 29

3.3.1 二维杂波数学模型 29

3.3.2 杂波协方差矩阵 31

3.3.3 功率谱 33

3.3.4 特征谱 33

3.4.1 杂波子空间定义 36

3.4 杂波子空间分析 36

3.4.2 理想杂波子空间分析 37

3.4.3 存在误差时杂波子空间分析 39

3.4.4 计算机仿真分析 43

3.5 小结 45

参考文献 45

第4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原理 46

4.1 引言 46

4.2 空时自适应处理的基本原理 47

4.2.1 空时最优处理器的原理、结构、算法 47

4.2.2 抑制杂波的机理 49

4.2.3 广义旁瓣相消器 50

4.3 最优处理器与现代DPCA的相互关系 51

4.4 空时自适应处理涉及的有关主要问题 52

4.4.1 运算量 52

4.4.2 采样率 52

4.4.3 误差影响 53

4.4.4 环境因素的影响 54

4.4.5 天线方向图 55

4.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56

第5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58

5.1 引言 58

5.2.1 空时级联自适应处理 59

5.2 空时级联与时空级联自适应方法 59

5.2.2 时空级联自适应处理 61

5.3 辅助通道法 62

5.3.1 辅助通道法原理与结构 62

5.3.2 辅助通道特征矢量接收机 63

5.3.3 辅助通道法性能分析 64

5.3.4 简化的辅助通道法 64

5.4 时空二维Capon法 66

5.4.1 时空二维Capon法原理 66

5.4.2 性能仿真 68

5.5 多通道联合自适应处理方法 69

5.5.1 M-CAP方法的结构与原理 69

5.5.2 M-CAP方法性能分析 71

5.6 先空时自适应后滤波方法 73

5.6.1 ASF方法的结构与原理 73

5.6.2 ASF方法的性能模拟分析 74

5.7 先滑窗滤波再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75

5.7.1 FSA方法描述 75

5.7.2 FSA方法性能模拟 77

5.8 局域联合处理方法 77

5.8.1 JDL方法描述 77

5.8.2 JDL方法性能分析 78

5.9 组合空时主通道的自适应处理方法 79

5.9.1 变换矩阵的构成 79

5.9.2 物理意义及实现结构 80

5.9.3 CMCAP方法性能模拟 81

5.10 广义相邻多波束法 82

5.11 和差波束法 84

5.11.1 Σ 法原理 84

5.11.2 频域Σ 法原理 85

5.11.3 扩展的Σ 法 86

5.11.4 性能模拟分析 87

5.12 三维处理 88

5.12.1 三维处理的基本原理 88

5.12.2 性能模拟分析 89

5.13 增加辅助单元的二维Capon法 90

5.13.1 固定于主杂波区增加辅助通道的空时二维联合处理方法 90

5.13.2 固定于主杂波区增加二维辅助“波束”的混合处理方法 91

5.14 小结 92

参考文献 93

第6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典型方法的综合性能比较与分析 95

6.1 引言 95

6.2 系统改善因子的性能比较 95

6.2.1 理想情况下的性能比较 96

6.2.2 有阵元误差情况下的性能比较 96

6.2.3 不同PRF情况下的性能比较 96

6.2.4 杂波起伏带宽的影响比较 98

6.2.5 载机偏航的影响比较 98

6.2.6 同时存在多种非理想因素时的性能比较 98

6.3 运算量比较 99

6.4 数据采样要求比较 101

6.5 实现复杂度比较 101

6.6 小结 102

参考文献 102

第7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稳态方向图 104

7.1 引言 104

7.2 STAP方法的方向图畸变机理分析 104

7.3 自适应方向图的保形技术 106

7.3.1 去掉小特征值 106

7.3.2 对角加载技术 107

7.3.3 部分自适应技术 109

7.4 方向图保形能力比较与分析 110

7.5 空时二维频响特性 112

7.6 小结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8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统一理论与处理框架 117

8.1 引言 117

8.2 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统一理论 117

8.3 统一框架与模型 118

8.3.1 空时二维自适应降维处理的统一处理框架 118

8.3.2 统一数学计算模型 119

8.4 四大域变换及其特点 119

8.4.1 阵元-脉冲域处理系统 120

8.4.2 波束-脉冲域处理系统 121

8.4.3 多普勒-阵元域处理系统 123

8.4.4 波束-多普勒域处理系统 124

8.5 子空间杂波自由度 126

8.6 子空间杂波自由度分析 127

8.7 四大域不同结构处理器的性能比较 128

8.8 小结 131

参考文献 131

第9章 非正侧面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 133

9.1 引言 133

9.2 非正侧面阵杂波分布特性 134

9.2.1 二维杂波分布 134

9.2.2 非正侧面阵二维杂波数据模型 136

9.2.3 fd-R分布 137

9.2.4 强杂波谱宽分析 140

9.3 非正侧面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策略--空时频三维联合处理 143

9.4 非正侧面阵性能仿真分析 144

9.4.1 非正侧面阵二维Capon法性能 144

9.4.2 非正侧面阵M-CAP法性能 149

9.5 脉冲重复频率的优化设计 151

9.5.1 PRF优化设计思路 151

9.5.2 计算机仿真 152

9.6 小结 157

参考文献 157

10.2 干扰的空时二维分布特点与最优处理器抑制 159

10.2.1 干扰的空时二维分布特点 159

第10章 杂波与干扰同时抑制的方法 159

10.1 引言 159

10.2.2 最优处理器实现干扰与杂波的同时抑制 160

10.3 空域滤波与全空时自适应滤波相结合的方法 160

10.3.1 全自适应空间滤波和辅助通道MTI串联 160

10.3.2 同时抑制干扰和杂波的辅助通道时-空滤波器 162

10.3.3 空间和时-空辅助通道滤波器串联 163

10.4 杂波与干扰同时抑制的实用方法 164

10.4.1 时空级联处理法 164

10.4.2 空时联合处理法 166

10.5 密集干扰的抑制 167

10.6 地形散射干扰的抑制 168

10.7 相干转发干扰的抑制 170

10.7.1 孔径-CPI的平滑 171

10.7.2 子频带平滑 171

10.7.3 样本选择 172

10.7.4 降低灵敏度 172

10.8 小结 173

参考文献 173

第11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算法 175

11.1 引言 175

11.2.1 采样矩阵求逆算法 176

11.2 几种典型的算法 176

11.2.2 广义最大似然比检测算法 177

11.2.3 局域联合广义似然比算法 178

11.2.4 特征相消器算法 179

11.3 数据选取方法 180

11.3.1 分段自适应数据选取方法 180

11.3.2 非均匀检测数据选取方法 181

11.4 递推算法 184

11.4.1 均方域算法 184

11.4.2 数据域算法 184

11.5 小结 188

参考文献 188

英文缩略语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