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真空电弧导论 1
1.1 基础放电 1
1.2 各种类型电弧的主要特性 4
1.3 真空电弧的一般特性 5
1.4 真空开关中的表面现象 9
1.5 电极能量平衡 13
1.6 辅助电极与表面 17
第2章 真空中的电击穿 22
2.1 早期的研究 22
2.2 发射原理 23
2.3 场致发射和真空击穿 26
2.4 阳极的相互作用 38
2.5 电极形状 41
曲率半径和边缘效应 46
均匀电场中的电极 51
2.6 电极材料 53
2.7 电极老炼 56
2.8 气体影响 62
2.9 微粒影响 66
2.10 真空中的绝缘体 71
2.11 动触头效应 76
第3章 电弧引燃过程 88
3.1 导电触头的接触面积 88
3.2 触头熔焊 95
实际的接触面积 95
熔焊强度和吸附气体 97
真空中的熔焊 99
3.3 真空电弧的触发 116
等离子态 117
电弧的引燃过程 122
4.1 阴极斑点的特点 131
第4章 电弧阴极现象 131
4.2 阴极斑点的发射结构 144
4.3 电弧电压 168
4.4 阴极斑点的离子流 176
4.5 总结 183
第5章 真空电弧阳极现象 187
5.1 阳极故障 188
5.2 阳极斑点的发生 189
5.3 阳极斑点的不稳定性 190
5.4 材料对阳极斑点的影响 195
5.5 阳极斑点的温度 196
5.6 磁场效应 198
6.1 真空电弧的稳定性 202
第6章 电流过零现象 202
6.2 电流截断 213
6.3 熄弧后介质强度的恢复 222
介质恢复强度的测试结果 223
中性金属蒸气对真空间隙恢复的影响 226
离子对真空间隙恢复的影响 233
6.4 总结 242
第7章 真空电弧理论 249
7.1 电弧的定义 249
7.2 阴极斑点模型 251
关于电极内部问题 252
7.3 阴极斑点现象概述 252
关于阴极表面问题 257
关于等离子球问题 263
不确定性的问题 271
稳定性问题 273
7.4 光滑表面斑点(SS) 275
历史的回顾 276
固定的光滑表面斑点(LSS) 282
移动的光滑表面斑点(MSS) 289
光滑表面斑点的统一分析 296
7.5 粗糙表面斑点(RS) 303
历史的回顾 304
带平均结构效应的粗糙表面斑点(RSA) 309
带个体结构效应的粗糙表面斑点(RSI) 314
粗糙表面上的阴极斑点的型式 320
7.6 以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理论为基础的阴极斑点机理 322
7.7 极间现象和阳极现象 325
极间区的等离子体流 325
电位最大值 329
阳极斑点不稳定性 331
7.8 截流:相关现象的例子 339
根据光滑表面理论来分析截流现象 340
第8章 真空电弧的应用 350
8.1 电力开关的任务 351
8.2 真空中的开断 356
8.3 真空灭弧室的结构 357
8.4 开关装置的功能 361
8.5 触头材料的重要性 361
8.6 截流 364
8.7 介质恢复的讨论 367
8.8 其余的矛盾要求 370
8.9 其他特点 371
8.10 直流电流的开断 373
8.11 触发真空间隙 376
8.12 真空熔断器 382
8.13 真空开断装置的现状和未来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