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恽公馆出了个奇男儿(1895——1909) 1
一、在襁褓中 1
二、从小不贪图吃喝穿戴 3
三、进家塾,取名代英 6
四、欢乐的童年 9
五、恽家原来姓杨 14
六、南田公的奇清风骨 17
七、老师赞誉他为奇男儿 19
八、母亲的喜和忧 22
九、北堂高唱从军乐 25
十、告别恽公馆 29
第二章 老河口自学生涯(1909——1913) 33
十一、汉江旅程 33
十二、小城的困惑 36
十三、慈母家教:自省,自学,自律 40
十四、拜师学英文 45
十五、在知识海洋里 48
十六、暴风雨中学贞德 52
十七、鄂北风情 55
十八、盐税局惊恐之夜 59
十九、扁舟直下武昌 63
第三章 创建青年进步社团(1913——1918) 66
二十、恽公馆的败落 66
二十一、母亲的遗言 70
二十二、初露锋芒 74
二十三、从涵三宫起步 77
二十四、哲学生的生活哲学 79
二十五、苦读 84
二十六、好管家 88
二十七、一上庐山 创建互助社 94
二十八、互助社在困难中前进 99
二十九、葆秀之死 103
三十、永鳏痴郎从悲痛中奋起 109
第四章 江汉潮(1918——1919) 114
三十一、二上庐山 办学救中国 114
三十二、初出茅庐 121
三十三、新年礼物 125
三十四、德安探亲 128
三十五、铁肩臂和铁面孔 134
三十六、一页学生日记 138
三十七、怎样办好《新声》? 141
三十八、武昌星火 145
三十九、江城风雨 149
四十、向官厅宣战 156
四十一、摺扇传书 武汉罢市 161
四十二、哀悼李鸿儒 165
四十三、三上庐山 誓以社会为家 173
四十四、赋诗勉长青 180
四十五、傻仲清与拗希葛 184
四十六、手足情深 189
四十七、辞教职 迎接新生活 194
第五章 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1920——1921) 196
四十八、创办利群书社 196
四十九、北京访友 203
五十、初识毛泽东 207
五十一、翻译《阶级争斗》 212
五十二、《未来之梦》 217
五十三、风雨进宣城 222
五十四、皖南育英 225
五十五、不平常的寒假 232
五十六、情满宣城 236
五十七、访贫问苦出黄山 241
五十八、“何处是我的家乡?” 244
五十九、南京决裂 248
六十、创建共存社 254
第六章 巴蜀播火(1921——1923) 262
六十一、初抵泸州 262
六十二、教育改革第一步 269
六十三、紧张的课余活动 274
六十四、徒步访川南 277
六十五、夜宿飞龙观 281
六十六、沸腾的白塔寺 287
六十七、“爱我山河!” 292
六十八、发动学校公有运动 295
六十九、创建泸县青年团 298
七十、川南运动会 304
七十一、出夔门“ 盗火” 308
七十二、革新与复古的较量 312
七十三、囹圄生活 316
七十四、 忠山话别 321
七十五、旅行读书团 326
七十六、参加成都S.Y.活动 331
七十七、为四川青年开路 335
第七章 黄浦怒潮(1923——1925) 338
七十八、创办《中国青年》 338
七十九、为一代青年引路 342
八十、环龙路的国共群英会 347
八十一、在上海大学 353
八十二、巡访长江两岸 359
八十三、风雨如晦送战友 365
八十四、悼念孙中山 372
八十五、黄浦春潮急 378
八十六、血洒南京路 382
八十七、第七次学代会 389
八十八、痛斥醒狮派 394
八十九、反击国民党右派 398
九十、告别上海 402
第八章 从黄埔建军到武装起义(1926——1927) 406
九十一、南下广州 406
九十二、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 412
九十三、北伐声中 419
九十四、辞别黄埔 423
九十五、和葆英结婚 427
九十六、培育军校女生队 434
九十七、“四·一二”前后 440
九十八、率军西征 447
九十九、大江东去 451
一○○、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458
一○一、广州起义 467
第九章 隐蔽战线(1927——1930) 479
一○二、在香港的日日夜夜 479
一○三、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487
一○四、杰出的宣传家 494
一○五、主持中央干部训练班 498
一○六、福建的春天 503
一○七、同立三路线斗争 509
一○八、沪东区委书记 513
第十章 碧血照汗青(1930——1931) 520
一○九、杨树浦被捕 520
一一○、漕河泾放歌 524
一一一、金陵诀别 529
一一二、英勇就义 535
第十一章 希望在延安(1941——1943) 542
一一三、孤雁归队 542
一一四、恽家儿女长征记 546
一一五、相会在延安 551
后记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