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和微波的环境卫生基准 8
1.概述和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8
1.1 概述 8
1.1.1 与生物学效应有关的物理特性参数 8
1.1.2 辐射源与接触的控制 9
1.1.3 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10
1.1.4 与健康效应有关的功率密度范围 11
1.1.6 以接触极限为基础对健康危险度的评价 12
1.1.5 辐射对人的影响 12
1.2 关于进一步研究接触极限和防护措施的建议 13
1.2.1 总的建议 13
1.2.2 测量技术 14
1.2.3 安全措施 14
1.2.4 生物学研究 15
1.2.5 流行病学研究 15
1.2.6 接触极限和辐射标准 15
1.2.6.1 职业接触极限 15
1.2.6.5 其它防护措施 16
1.2.6.4 标准的执行 16
1.2.6.2 一般人的接触极限 16
1.2.6.3 放射标准 16
1.2.6.6 有关制订接触极限的研究 17
2.接触微波和射频辐射的强度和有关辐射源 17
3.微波和射频(RF)辐射的特性 18
3.1 辐射单位 20
3.2 其它物理学方面的考虑 21
4.辐射源和接触情况 22
4.1 自然本底辐射源 22
4.2 人工辐射源 24
4.2.1 有意发射的人工发射机 24
4.2.2 非有意的辐射源 32
4.3 接触水平的估算 35
4.3.1 远场接触 36
4.3.2 近场接触 36
4.4 受控辐射接触设备 37
4.4.1 自由空间标准场法 38
4.4.2 被导波方法 39
4.4.3 标准探头方法 41
5.测量仪 42
5.1 一般原理 42
5.2 常用测定仪类型 42
5.2.1 二极管整流器 42
5.2.2 辐射热测量仪 43
5.2.3 热电偶 44
6.生物体对微波和射频能量的吸收 44
6.2 实验方法 45
6.1 计算方法 45
6.3 能量的吸收 46
6.4 分子的吸收 49
7.实验动物的生物效应 50
7.1 过热和宏观热效应 52
7.2 过眼睛的影响 56
7.3 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62
7.4 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影响 64
7.5 对造血和免疫活性细胞系统的影响 74
7.6 细胞系统中的遗传和其它影响 82
7.7 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85
8. 人的健康效应 88
8.1 职业性暴露效应 89
8.1.1 眼睛效应 91
8.1.2 对生殖的影响及遗传效应 92
8.1.3 心血管效应 92
8.2 医学辐照 92
9.1 原理 93
9.微波和射频辐射防护标准铁理论阐述 93
9.2 第一组标准 94
9.3 第二组标准 95
9.4 第三组标准 100
9.5 射频辐射标准 103
10.职业性暴露职工的安全措施 115
10.1 减少职业暴露的措施 115
11.对生物效应资料及推荐的暴露极限的评价 117
术语汇编 119
参考文献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