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宋红岗 1
第一章 会稽山中——勤耕苦读一少年 1
1 阿?出世 1
2 四岁时就没了娘 3
3 孙燕堂关东开金矿 6
4 农家少年读《四书》 8
5 从世?到毓麒 10
第二章 绍兴、上海——复旦公学高材生 12
1 “孙郎的是不凡” 12
2 迎娶葛采湘 16
3 入复旦师从邵力子 18
4 改名立志“越崎岖而达康庄” 23
5 山村“小能人” 23
6 复旦出名人 27
第三章 北洋、北大——大学连进两名牌 30
1 “巍巍学府北洋高” 30
2 选定一生的专业 32
3 发动北洋学生参加“五四”运动 33
4 “六·五”天津学生大游行 37
5 蔡元培接收北洋开除的学生领袖 43
6 北京大学的毕业生 46
7 痛失爱妻 47
第四章 东北穆棱——初次创业即辉煌 51
1 从水乡泽国到林海雪原 51
2 “一出学校,即入穷山” 53
3 “盗亦有道” 55
4 新婚夫人王仪孟 58
5 与俄国人打了个平手 61
6 “联产承包责任制” 64
7 “数载辛勤,卒创大业” 65
8 翁文灏慧眼识越崎 66
9 辞职 71
第五章 美、英、法、德——三年留学再磨剑 76
1 未应井陉煤矿总工程师之职 76
2 到达美利坚 77
3 “勇于内战,怯于外战” 79
4 旧金山的关帝庙和废账本 81
5 休士顿市政府门前有油井 83
6 戒烟捐款寄祖国 84
7 惊悉“九·一八” 85
8 研究生毕业 86
9 英国人的一张日程表 88
10 穿素服的法兰西 90
11 德国“希望公司”的启示 91
12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苏联 92
13 回到哈尔滨 93
第六章 南京、延长——探勘处长首战告捷 95
1 马兰峪之行 95
2 与翁文灏再次见面 96
3 资源委员会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 97
4 “不下井不算调查” 101
5 南驿小站破烟戒 104
6 美国人断言陕北无可采之油 106
7 肩重托 上征途 108
8 千难万险 千山万水 110
9 中国人打成的第一口油井 113
10 一封电报 115
第七章 中原焦作——整理专员再建奇功 117
1 中福煤矿濒临破产边缘 117
2 翁文灏勉强受命 120
3 孙越崎欣然受命 123
4 新官上任 125
5 道格服从真理 128
6 目标明确——四个“一百万” 130
7 “铁路才是办矿者真正的上司” 132
8 抢救、销售两不误 136
9 准备抗日 139
10 福公司股票在伦敦大涨 142
11 受聘中福煤矿公司总经理 143
12 中国早期矿业人才的摇篮 145
13 王仪孟失女之痛 146
第八章 山城重庆——“煤油大王”支持抗战 150
1 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150
2 说服中福公司董事会内迁 152
3 焦作市党部刁难未成 154
4 日机轰炸 冒险拆迁 157
5 与卢作孚一拍即合 160
6 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163
7 历万难 扩“天府” 164
8 嘉阳、威远、石燕 169
9 难忘的金刚碑 173
第九章 祁连山下——为中国石油工业奠基 175
1 玉门的召唤 175
2 中共的大力支持 177
3 序幕艰难地拉开 180
4 说服孔祥熙拨款500万美元 181
5 春风要度玉门关 183
6 突破困境 186
7 出奇招 治梗阻 保运输 188
8 荒漠开矿 人从何来 190
9 居不易 食亦难 192
10 戈壁滩上的“小上海” 196
11 总经理当了“月下老人” 198
12 反对设“特别党部”未成 199
13 一出嘉峪关 201
14 崇高荣誉 第四枚奖章 207
第十章 老君庙旁——建起中国第一座石油城 209
1 “委员长”来到玉门油矿 209
2 “善于谋事,拙于谋己” 215
3 1942,产油九倍于1941 219
4 二出嘉峪关 221
5 春风已度玉门关 229
6 “吾公之声名,将与我国石油工业永垂不朽” 231
第十一章 北平、天津——接收大员两袖清风 233
1 胜利之后的接收大混战 233
2 千人出关受阻 236
3 改派平津 三天到任 239
4 强硬的“地头蛇” 241
5 “委员长大家可以用” 242
6 “强龙”制服“地头蛇” 247
7 第11战区孙司令服输 253
8 宋子文说情也没有用 258
9 难免有人要当“替罪羊” 259
10 于无序中建规矩 261
11 完成任务 264
1 东北经济特派员接重任 267
第十二章 山海关外——经济部长破灭工业梦 267
2 一出山海关 对苏谈判捍主权 270
3 二出山海关 欲展工业化宏图 277
4 三出山海关 晋升资委会副帅 280
5 四出山海关 接收企业上正轨 282
6 五出山海关 提出“国际开发论” 284
7 六出山海关 钢铁会议议赔偿 285
8 七出山海关 内战乌云压东北 287
9 八出山海关 黯然失色“双十节” 288
10 九出山海关 东北企业陷绝境 290
11 工业梦终于破灭 293
第十三章 南京、上海——率员工护厂留大陆 295
1 错写《悼俞再麟》 295
2 何去何从? 296
3 下决心留在大陆 299
4 晋升资委会委员长 召开“10月南京会议” 302
5 得到中共地下党的支持 306
6 冒死拒迁南京五厂 308
7 资委会总部拒迁广州 315
8 拒运上海数千万美元物资 318
9 支持李宗仁的国共和谈 320
10 与钱冒照的交往 325
11 说服副手吴兆洪 328
12 南京解放 330
第十四章 广州、香港——护国产终弃蒋政权 334
1 上海解放 334
2 南下广州 338
3 脱离国民党政府南下香港 343
4 组织资委会国外贸易事务所“起义” 347
5 被蒋介石通缉 352
1 适应苏联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355
第十五章 首都北京——中财委计划局副局长 355
2 助老友一臂之力 357
3 卢作孚冤死“三反”运动 363
4 中财委撤消 366
第十六章 开滦煤矿——第三副主任默默无闻 369
1 内行的第三副主任 369
2 反右运动免遭厄运 372
3 不信任 374
4 无形的绳子 377
5 “休眠”二十四年 380
6 “文革”中的阶下囚 381
7 祸兮福所倚 地震夫妻免难 389
第十七章 京城三峡——苍龙日暮还行雨 391
1 受伤返京 391
2 九十岁重返疆场 392
3 “这样赔下去国家怎么办?” 393
4 为了净化首都的空气 398
5 心系改革 献计献策 399
6 敢当诤友 为三峡工程上三万言书 401
7 对历史负责 对下属负责 404
8 海峡两岸统一情 414
后记 宋红岗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