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背景 1
第二节 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情况 14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18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法律定位 25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 25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和社会功能 36
第三节 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应澄清的几个观念 44
第三章 对境外民众参与司法制度的评判 52
第一节 对美国大陪审团制度的评判 53
第二节 对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的评判 60
第三节 对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的评判 66
第四节 对香港廉署咨询委员会制度的评判 71
第五节 相关制度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76
第四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的比较 93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人大监督的比较 93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比较 100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廉政监督员制度的比较 105
第四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检务督察制度的比较 108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15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原则概述 115
第二节 依法接受监督原则 118
第三节 广泛代表性原则 123
第四节 独立监督原则 125
第五节 公平公正原则 127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 131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 131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的辞职与解职 141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与履职保障 146
第四节 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和履职问题的探讨 157
第七章 其他监督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 169
第一节 诉讼参与人 169
第二节 案件承办人 172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178
第八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案件管辖与回避 184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管辖范围 184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案件管辖模式及探讨 187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的回避制度及探讨 195
第九章 “三类案件”的监督程序 201
第一节 受理审查 201
第二节 权利告知 203
第三节 个案人民监督员的确定 206
第四节 人民监督员听取意见 210
第五节 人民监督员评议与表决 213
第六节 结果处理与提请复核 215
第七节 完善“三类案件”监督程序的探讨 217
第十章 “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 224
第一节 审查与分流 224
第二节 核实答复程序与评议监督程序 228
第三节 复议与复核 231
第十一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关文书的制作 234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职务任命与解除的文书 234
第二节 用于案件监督前期准备的文书 236
第三节 用于案件监督中评议、表决的文书 251
第四节 用于案件监督后期处理、报告及意见受理的文书 257
第十二章 专业问题的释明 265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法官对陪审团的指示(指导)制度4 265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法官的释明制度 268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中增加释明规定的探讨 272
第十三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现行检察工作制度的衔接 278
第一节 与立案监督制度的衔接 278
第二节 与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衔接 287
第三节 与侦查监督制度的衔接 302
第四节 与公诉制度的衔接 310
第五节 与控申检察工作制度的衔接 318
第六节 与检委会案件讨论制度的衔接 326
第七节 与个案请示制度的衔接 331
第八节 与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制度的衔接 334
第十四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研究 344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法理分析 344
第二节 立法模式选择 354
第三节 立法具体设想 365
附录一: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的典型案例评析 368
附录二:人民监督员工作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 392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392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方案 400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及答记者问 404
四、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 416
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实施规定(试行) 425
六、上海市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选任办法(试行) 432
七、上海市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公机构工作规则 435
附录三: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立法建议稿 438
一、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规定 438
二、建议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规定 440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 442
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决定》(建议稿) 442
四、高检院、司法部《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建议稿) 448
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