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
一 阴阳 1
二 五行 16
第二章 脏腑经络 23
一 五脏六腑 23
1.心 23
2.肝、胆 26
3.脾、胃、肠 32
4.肺 42
5.肾(命门)、膀胱 45
6.三焦 51
二 脏腑关系 52
三 经络 62
四 其他 66
第三章 气血津液 73
第四章 病因病机 91
一 病因 91
1.六淫(附:疫疠) 91
2.七情 106
3.痰饮、瘀血、饮食、劳倦 109
二 病机 115
1.总论 115
2.脏腑病机 122
3.气血津液病机 147
第五章 诊法 162
一 总论 162
二 望诊 166
三 闻诊 179
四 问诊 181
五 切诊 183
第六章 辨证 193
一 总论 193
二 八纲辨证 198
三 脏腑气血辨证 209
四 病因辨证 219
五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226
第七章 论治 235
一 治则 235
1.标本缓急 235
2.扶正祛邪 240
3.调整阴阳 242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47
二 治法 251
1.八法运用 251
2.脏腑论治 270
3.气血调治 286
4.其他治法 297
三 用药心得 317
四 治禁 336
一 四气、五味 348
第八章 方药 348
二 炮制、配伍、煎服法 355
三 药物 361
四 方剂 379
第九章 内科病证 387
一 时病 387
二 杂病 403
1.咳嗽、哮喘、肺痈、肺痿、肺痨 403
2.呕吐、呃逆、噎膈、反胃、吐酸 410
3.泄泻、痢疾、便秘 414
4.黄疸、湿证、痰饮 423
5.水肿、臌胀、积聚 431
6.癃闭、淋证、遗尿、遗精 439
7.消渴、虚劳 444
8.惊悸、怔忡、不寐、郁证 452
9.眩晕、中风、癫狂痫 457
10.痿痹痉厥 468
11.痛证 472
12.血证 480
13.疟证、虫证、汗证 489
一 外科总论 495
第十章 外伤科病证 495
二 疮疡痈疽 500
三 骨伤论治 508
第十一章 妇科病证 513
一 妇科总论 513
二 经带胎产 517
第十二章 儿科病证 535
一 儿科总论 535
二 痧痘惊疳 542
附录Ⅰ 论语笔画索引 549
附录Ⅱ 引用书目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