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出版说明 1
序 章开沅 1
前言 1
序 林增平 4
第一章 导论:过渡型社会与早期资产阶级 5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的持续过渡性 5
一 近代一体化趋势与不同过渡类型 6
表1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美国和印度比较 11
二 非稳定结构与寻求新平衡 12
表2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15
图1 中国封建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19
三 过渡轨迹与矛盾特色 20
第二节 早期资产阶级概说 26
一 以往研究的简略回顾 26
二 本文使用的概念 28
表3 1872--1894年本国新式企业情况 31
表4 1894--1913年本国新设近代企业情况 31
三 早期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 32
图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统一性图解 34
四 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演变的异与同 39
第二章 特殊的形成道路 43
第一节 阶级发生模式 43
一 “冲击--反应”模式的修正 44
图3 1864--1880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趋势 47
二 构造方式与轨迹 49
图4 早期资产阶级过渡轨迹图示 50
第二节 新途与故道--主体转化途径 51
一 突发式的“新途” 52
表5 十个行业早期产业资本家的来源(1872--1913年) 54
二 渐变型的“故道” 55
表7 上海早期民族机器工业创办情况(1866--1894年) 56
表6 两个时期中国产业资本家来源比较 56
一 托庇洋商 63
第三节 官、洋之间--主体存在的方式 63
表8 上海早期轮运业若干轮船公司及轮只的资本构成 65
表9 19世纪华商附股外国企业情况 66
表10 外资厂矿和中外合办厂矿比较(1895--1913年) 69
二 求助官府 72
三 商办企业的左依右傍 84
图5 商办企业历年设立情况趋势图(1872--1913年) 85
表11 商办企业历年投资总额及其指数(1872--1913年) 86
表12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商办厂矿所借日债统计 88
表13 若干商办企业享有的专利权 90
第三章 畸形的内部结构 96
第一节 经济结构透视 96
一 分化趋势 96
表14 设在通商口岸和腹地城市的华资工厂比较(1895--1913年) 98
二 粘连性 113
表15 各类公司数量及资本统计(1912年) 114
表16 高阳织布区织卖货机户和织手工机户比较(1912--1913年) 117
一 政治分野与层次划分 124
第二节 政治结构述略 124
表17 严信厚等人近代企业投资额估计(1911年止) 129
二 政治代表与阶级基础 131
第三节 绅商--一个典型的过渡阶层 138
一 缘起和属性 139
表18 苏州绅商来源情况(1907年) 143
表19 江浙及武汉地区部分著名绅商概况(1911年以前) 147
二 过渡特色与中介功用 148
第一节 形成中的新式社团 155
第四章 社会组织形态的过渡性 155
一 商会组织建构 156
表20 1904--1913年全国商会历年统计表 161
二 商会与新式社团群落 164
一 商会的二重性 174
第二节 二重性--新式社团共性特征 174
表21 苏州商务总会会董所属行业统计 183
二 其他社团组织的二重性 184
第一节 早期工商资本家心理特征 191
第五章 过渡型心理结构 191
一 情绪特征 191
二 心理特质 196
二 总体结构特征 202
第二节 新式知识分子思想和心理特征概述 206
一 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崛起 206
二 思想和心理特征 208
三 两种类型 216
结语 名不副实的主干载体 222
一 近代化的涵义 222
表22 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1885--1920年) 224
二 近代化的推动力量 226
三 早期资产阶级的近代化努力及其失败 229
四 历史的沉思:早期资产阶级何以失败? 234
五 社会历史土壤:一种强大的制约因素 237
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243
后记 250
Content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