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编 宗教观的历史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宗教观及其历史影响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3
第二节 鬼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宗教观 5
第三节 天命论和非命论的宗教观 17
第四节 神道设教和谶纬神学的宗教观 30
第五节 道教和佛教的宗教观 39
第六节 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和信仰观 50
第七节 无神论者的宗教神灵观 59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宗教思想 68
第二章 西方宗教观发展的历史进程 68
第二节 中世纪前后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77
第三节 近代西方理性批判的宗教观 96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118
第一节 考察宗教本质的出发点及其规定性 118
第二节 论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问题 123
第三节 论基督教形成的历史特征 128
第四节 论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134
第五节 驳“宗教废除论”和论宗教自行消亡 142
第四章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宗教观的历史特征 148
第一节 同寻神派和造神派的论战 148
第二节 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策略 157
第三节 继承、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165
第一节 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宗教观 175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人宗教观的历史进程 175
第二节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宗教观 184
第三节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宗教观 201
第二编 宗教学的基本理论 213
第六章 宗教研究的方法问题 213
第一节 具体学科性的专业研究方法 213
第二节 逻辑思维性的中介研究方法 223
第三节 唯物史观指导性的宏观研究方法 230
第七章 宗教现象的多相属性 236
第一节 宗教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36
第二节 宗教的认识属性和心理属性 242
第三节 宗教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 252
第四节 宗教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259
第一节 宗教功能的共性特征 263
第八章 宗教功能的社会作用 263
第二节 神圣化的基本功能 266
第三节 世俗化的一般功能 275
第四节 实体化的具体功能 294
第九章 宗教现象的客观规律性 300
第一节 原始宗教起源的基本历史前提 300
第二节 古典宗教的发展模式 307
第三节 现代宗教的定向变化 310
第四节 宗教信仰率的地缘性因素 315
第五节 宗教信仰率的性别因素 318
第六节 宗教信仰率的年龄段因素 322
第七节 宗教信仰率的职业性因素 328
第十章 宗教的诸社会关系 334
第一节 宗教的基本社会关系 334
第二节 宗教的意识形态关系 345
第三节 宗教实体的内在关系 353
第三编 当代宗教和社会主义 365
第十一章 宗教和空想社会主义 365
第一节 宗教和乌托邦理想主义 365
第二节 宗教和“三大伟人”的空想社会主义 371
第十二章 宗教社会主义 379
第一节 宗教社会主义的概念 379
第二节 基督教社会主义 385
第三节 伊斯兰教社会主义 39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 4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教关系 4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教关系的三种类型 4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和基本经验 432
第一节 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普遍规律性 442
第十四章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适应相协调问题 442
第二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445
第三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基本内容 450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协调的诸因素和相协调的多层次系统 460
第四编 宗教和当代社会 469
第十五章 当代宗教的世俗化问题 469
第一节 世俗化对宗教衰退性影响 469
第二节 世俗化开辟了宗教发展的新途径 477
第三节 宗教世俗化理论的规范 486
第十六章 当代社会的新宗教运动 491
第一节 新宗教运动的概念 491
第二节 渊源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新宗教运动 493
第三节 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的新宗教运动 497
第四节 现代西方邪教 500
第五节 当代准宗教现象 503
第六节 新宗教运动的特点 506
第七节 当代社会和新宗教运动 511
第十七章 当代原教旨主义 522
第一节 原教旨主义的概念、理论和实践 522
第二节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历史进程 531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形成的社会原因 540
第四节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548
第五节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554
第十八章 现代西方神学 562
第一节 现代派神学和新托马斯主义神学 562
第二节 存在主义神学和新正统派神学 569
第三节 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 576
第四节 激进的世俗神学和过程神学 579
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宗教思想 588
第一节 尼采的“上帝已死”哲学 588
第二节 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宗教观 593
第三节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派宗教观 599
第四节 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603
第五节 罗素和艾耶尔的逻辑实证主义宗教观 607
第六节 爱因斯坦和克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 614
第二十章 现代宗教的传播方式 621
第一节 宗教的前大众传播时期 621
第二节 宗教的大众传播时期 623
第三节 大众传播与宗教变迁的互动关系 631
结束语 中西方宗教信仰模式的比较 634
中英文索引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