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针灸疗法临床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府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089066X
  • 页数:677 页
图书介绍:

上编 总论 1

第一章 针灸疗法概述 1

前言 2

第二章 针灸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一节 针疗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二节 灸疗的起源与发展 5

第三章 针灸疗法的作用部位 6

第一节 针灸的施术部位 6

一、毫针的施术部位 6

二、刺血的施术部位 6

五、皮肤针的施术部位 7

七、水针的施术部位 7

六、陶针的施术部位 7

四、针挑的施术部位 7

三、割治的施术部位 7

八、其他针灸法的施术部位 8

第二节 腧穴的种类与分布 8

第三节 针灸取穴的原则与方法 9

一、针灸取穴的原则 9

二、针灸取穴的方法 9

三、针灸配穴的方法 10

第四节 腧穴实质的探索 10

一、腧穴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10

二、腧穴的物理特性研究 11

三、腧穴实质的假说 12

三、十五络脉 13

一、十二经脉 13

二、奇经八脉 13

第四章 针灸疗法的作用途径 13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构成与分布 13

四、十二经别 14

五、十二经筋 14

六、十二皮部 1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15

第三节 经络实质与针灸作用途径的探索 15

一、经络的组成形态学研究 16

二、经络的生理学研究 16

三、经络的生物学研究 16

四、经络的物理特性研究 16

五、针灸作用途径的研究 17

六、微经络与全息的研究 17

七、经络实质的假说 18

一、调和阴阳 20

第五章 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20

第一节 针灸机理的传统认识 20

二、扶正祛邪 21

三、疏通经络 21

第二节 针灸机理的现代研究 22

一、针灸的镇痛作用 22

二、针灸的调整作用 25

三、针灸的促防卫免疫作用 34

第六章 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 37

一、穴位选择 37

二、针刺手法 37

三、个体差异 38

四、机体的机能状态 38

五、疾病性质 38

七、施术工具与质料 39

六、治疗的时间和时机 39

第七章 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40

第一节 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基本思路 40

一、勤学苦练,狠抓要领 40

二、善于学习,博采众长 40

三、勇于探索,不断提高 41

第二节 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方法 42

一、注重掌握经络辨证 42

二、注意寻找特效穴位 43

三、练习指力、臂力 44

四、必本于神 44

五、熟练掌握针刺手法,重视押手 45

六、辨针下气 45

七、适宜的刺激量 46

八、气至病所 47

九、熟悉解剖,胆大心细 48

十、不拘古说 49

十一、刺激神经点 50

十二、注意治疗时间与时机 50

十三、合理的留针时间和疗程 51

十四、巧用对穴 53

十五、善于调理脾胃 54

十六、运用试探法 55

十七、选用适宜的治疗手段 55

十八、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57

第八章 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58

第一节 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58

一、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59

第二节 毫针与灸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59

二、灸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69

第三节 针灸禁忌与事故预防 73

一、针刺禁忌 73

二、灸法禁忌 75

三、针刺意外及其防治措施 75

中编 方法篇 77

第一章 针法 77

第一节 体针法 77

一、毫针 78

二、芒针 89

三、皮肤针 94

四、皮内针 95

五、三棱针 96

六、粗针 97

七、小宽针 99

八、火针 100

九、水针 102

十、气针 103

十一、鍉针 104

十二、指针 104

第二节 特定部位针法 105

一、耳针疗法 105

二、头皮针疗法 115

三、面针疗法 121

四、眼针疗法 124

五、鼻针疗法 126

六、人中针疗法 130

七、口针疗法 131

八、舌针疗法 132

九、颈针疗法 135

十、背俞针疗法 135

十一、脊针疗法 137

十二、胸穴指压疗法 138

十三、腹针疗法 141

十四、手针疗法 142

十五、足针疗法 144

十六、手象针与足象针 149

十七、腕踝针疗法 155

十八、第二掌骨侧针法及全息针法 159

十九、神经刺激疗法 162

二十、经络-穴区带疗法 164

二十一、淋巴结刺激疗法 167

一、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169

第三节 特殊针法 169

(一)子午流注 170

(二)灵龟八法 177

(三)飞腾八法 179

二、过樑针法 180

三、阻力针法 181

四、巨刺法附:缪刺法 181

第四节 其他方法 182

一、拔罐 182

二、贴敷 186

三、结扎 187

四、针挑 188

五、埋藏 193

六、割治 194

(一)直接灸 196

一、艾炷灸法 196

第二章 灸法 196

第一节 艾灸法 196

(二)间接灸 199

二、艾条灸法 206

(一)纯艾条灸 206

(二)药物艾条实按灸法 206

(三)隔药灸法 208

(四)无烟法灸 208

三、艾饼灸法 208

四、艾熏灸法 208

五、温灸器灸法 209

六、温针灸法 211

第二节 非艾灸法 211

一、天灸法 211

二、敷药灸法 213

三、化学灸法 214

四、药熏蒸气灸法 214

五、冷淋灸法 216

六、灯火灸法 216

七、硫磺灸法 216

八、黄蜡灸法 216

九、桑枝灸法 217

十、桃枝灸法 217

十一、竹茹灸法 217

十二、麻叶灸法 217

十三、药捻灸法 217

十八、药锭灸法 218

十七、铝灸法 218

十五、线香灸法 218

十六、火柴头灸法 218

十四、烟草灸法 218

十九、麝火灸法 219

二十、电热灸法 220

第三章 电磁声光针灸法 221

一、电针 221

二、电热针 222

三、电子冷针 222

四、电热灸 223

五、电热鍉针 224

六、直流电药物离子穴位导入疗法 225

七、穴位电兴奋疗法 226

八、共鸣火花电针 226

九、穴位强电刺激疗法 227

十、微波针灸 228

十一、磁穴疗法 229

十二、激光针疗法 230

十三、紫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231

十四、红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232

十五、超声针 232

第四章 针刺麻醉方法 234

第一节 针刺麻醉的历史与现状 234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特点 236

第三节 针刺麻醉的适应范围与禁忌 237

第四节 针刺麻醉的方法 237

第五节 针刺麻醉的常用穴位 244

第六节 针刺麻醉仪器 247

一、针刺镇痛效应 249

第七节 针刺麻醉的作用原理 249

二、针刺抗休克效应 253

三、针刺抗炎效应 254

第八节 影响针刺麻醉效果的因素分析与提高针刺麻醉效果的方法及展望 254

一、影响针刺麻醉的因素分析 254

二、提高针刺麻醉效果的方法及展望 256

第五章 国外针灸新疗法 260

第一节 针灸疗法在国外的概况 260

一、针灸疗法在国外的传播 260

二、针灸疗法在国外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61

三、针刺麻醉在国外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264

第二节 国外针灸新疗法 266

一、良导络疗法 266

二、福尔电针疗法 267

三、高丽手指针疗法 269

四、面诊及反馈疗法 271

五、骨骼针刺疗法 272

六、足反射疗法 273

七、臭氧针刺疗法 274

八、色光针疗法 275

九、针刺静电疗法 275

十、穴位超声疗法 276

十一、蜂针疗法 276

十二、TENS疗法与TNS疗法 276

十三、SSP疗法 277

十四、反射疗法 278

十五、其他新疗法 278

第六章 少数民族针灸疗法 280

第一节 少数民族针灸概况 280

一、放血疗法 281

第二节 少数民族针灸疗法 281

二、穿刺疗法 285

三、针刺疗法 287

四、挑针疗法 287

五、烧刺疗法 288

六、太极针法 288

七、陶针疗法 288

八、叩刺疗法 292

九、刺咽疗法 292

十、火灸疗法 292

十一、药线点灸疗法 295

十六、拔罐疗法 298

十五、熨疗法 298

十四、发泡疗法 298

十三、蜡纸疗法 298

十二、药物灸疗法 298

十七、其他疗法 299

下编 治疗篇 300

第一章 常见中医病证 300

高热 300

中暑 303

厥证 304

痉证 305

剧痛症 306

昏迷 309

咳嗽 310

自汗、盗汗 313

呃逆 313

呕吐 316

吞酸 317

胁痛 319

黄疸 320

胃脘痛 322

腹痛 324

腹泻 325

便秘 328

胸痹 329

心悸 331

癫狂 333

不寐 335

郁证 337

梅核气 338

瘰疬 339

痿证 341

痹证 343

斜颈 346

腰痛 347

水肿 350

癃闭 351

淋证 353

遗尿 355

遗精 359

早泄 360

阴痒 361

月经不调 362

乳少 364

妊娠恶阻 366

子痫 367

产后腹痛 368

滞产 369

胞衣不干 370

迎风流泪 371

眼皮跳动 372

耳鸣、耳聋 373

聤耳 375

鼻衄 376

牙痛 377

咽喉肿痛 378

脚湿气 380

疝气 381

风疹 383

第二章 传染病 383

百日咳 384

肺结核 386

流行性腮腺炎 388

流行性乙型脑炎 390

流行性脊髓灰质炎 392

细菌性痢疾 395

病毒性肝炎 398

疟疾 400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403

高血压病 403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4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07

心脏神经官能症 40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411

慢性心力衰竭 413

阵发性心动过速 41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17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419

贲门失弛缓症 419

急性胃炎 420

慢性胃炎 422

胃神经官能症 423

胃、十二指肠溃疡 425

胃下垂 427

胃粘膜脱垂症 429

慢性肝炎 431

急性肠炎 432

慢性肠炎 434

直肠脱垂 435

过敏性结肠炎 437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439

感冒 439

肺炎球菌性肺炎 441

支气管哮喘 442

支气管炎 447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50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53

尿路感染 453

肾盂肾炎 454

肾下垂 455

前列腺炎 457

男性不育症 458

阳痿 460

三叉神经痛 463

第七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63

偏头痛 465

面神经麻痹 467

枕神经痛 470

臂丛神经痛 472

肋间神经痛 473

坐骨神经痛 475

多发性神经炎 477

股外侧皮神经炎 479

脑血管意外 480

神经衰弱 484

癔病 487

癫痫 489

精神分裂症 492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494

截瘫 496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498

重症肌无力 500

红斑性肢痛症 501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 503

单纯性甲状腺肿 50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505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507

肥胖症 508

糖尿病 509

尿崩症 510

第九章 外科疾病 512

急性乳腺炎 512

急、慢性胆囊炎 514

胆石症 516

胆道蛔虫症 517

泌尿系结石 519

急性阑尾炎 520

急性肠梗阻 522

痔疮 52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25

第十章 骨伤科疾病 527

颈椎病 527

颈部肌筋膜炎 529

肩关节周围炎 531

冈上肌肌腱炎 535

附1:肩峰下滑囊炎 535

附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535

肱骨外上髁炎 539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541

腱鞘囊肿 543

腕管综合征 544

急性腰骶关节劳损 545

慢性腰骶关节劳损 548

腰椎间盘突出症 550

脊柱骨关节炎 552

梨状肌综合征 554

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557

跖筋膜劳损 558

第十一章 皮肤科疾病 560

带状疱疹 560

神经性皮炎 561

丹毒 564

痤疮 566

冻疮 567

斑秃 570

湿疹 571

疖肿 573

第十二章 妇科疾病 576

痛经 576

闭经 578

功能性子宫出血 581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83

不孕症 584

胎位不正 587

子宫脱垂 589

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591

老年性阴道炎 593

盆腔炎 594

慢性宫颈炎 596

更年期综合征 598

第十三章 儿科疾病 600

小儿肺炎 600

小儿腹泻 602

小儿遗尿 604

小儿夜啼 607

小儿惊风 608

小儿营养不良 610

第十四章 眼科疾病 613

近视 613

青光眼 615

白内障 617

结膜炎 619

麦粒肿 621

角膜炎 622

视神经萎缩 624

色盲 626

夜盲 627

第十五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630

化脓性中耳炎 630

美尼尔氏综合征 631

慢性鼻炎 634

鼻窦炎 635

过敏性鼻炎 637

慢性咽炎 639

急性扁桃腺炎 641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644

牙龈炎 645

声带瘫痪 648

第十六章 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 650

一、颅脑手术 650

二、眼部手术 651

三、耳鼻咽喉部手术 651

四、口腔、颌面部手术 652

五、颈部手术 653

六、胸部手术 654

七、腹部手术 655

八、妇产科手术 656

九、泌尿外科手术 658

十、会阴、肛门部手术 658

十一、小儿外科手术 659

十二、四肢骨科手术 660

附:针灸疗法书目提要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