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1
常用符号表 1
第1章 化学电源的电化学原理 1
1 分类、特点和用途 1
1.1 原电池 1
1.2 蓄电池 1
1.3 贮备电池 1
1.4 燃料电池 1
1.5 发展中的新型化学电源 1
目录 1
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2
2.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构 2
2.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电导率 2
2.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与溶液的浓度、温度的关系 2
3.2 电化当量 3
3.3 法拉第电解定律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 3
2.4 电池中电极的命名 3
3.1 法拉第电解定律 3
3 法拉第电解定律、电化当量 3
4 电池电压、电动势 5
4.1 电极电位的形成——双电层 5
4.2 平衡电极电位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平衡电极电位公式(Nernst公式) 5
4.3 标准电极电位及应用 6
4.4 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和计算 8
4.5 参比电极 9
5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 11
5.1 过电位 11
5.2 极化产生的原因 11
5.3 电化过电位的测量 12
5.5 减少极化的途径 13
5.4 电化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Tafel公式 13
6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14
6.1 容量 14
6.2 比能量 14
6.3 比功率 14
6.4 贮存性能 14
6.5 充放寿命 14
第2章 原电池 15
1 锌-锰干电池 15
1.1 电化学反应 15
1.2 结构 17
1.3 锌-锰干电池的主要原材料 17
1.4 性能 20
1.5 电池组 21
1.6 影响锌-锰干电池放电容量的因素 22
1.7 提高改进锌-锰干电池质量的途径 25
1.8 碱性锌-锰干电池 25
2 锌-汞电池 26
2.1 结构 26
2.2 性能 27
2.3 电池在制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28
3 碱性锌-空气电池 28
3.1 结构 28
3.2 性能 29
3.3 提高碱性锌-空气电池性能的途径 30
第3章 铅蓄电池 30
1 基本原理 30
1.1 反应机理—双极硫酸化理论 30
2 结构与分类 31
2.1 结构 31
1.2 铅蓄电池理论比能量的计算 31
2.2 分类 34
3 电解液 34
3.1 硫酸溶液的纯度 34
3.2 硫酸溶液的比重 34
3.3 硫酸溶液的温度 36
3.4 硫酸溶液的配制 36
3.5 胶体电解液 37
4 性能 37
4.1 电池性能参数 37
4.2 充放电特性 39
5 制造工艺 41
5.1 工艺流程 41
5.2 制造要点 41
6.1 充电方法 43
6 使用与维护 43
6.2 浮充 45
6.3 电池的维护 45
6.4 常见故障与消除方法 45
6.5 镉电极的应用 45
7 铅中毒及预防 47
7.1 铅中毒的途径 48
7.2 铅中毒临床表现 48
7.3 铅中毒的预防 48
第4章 碱性蓄电池 48
1 铁-镍蓄电池 48
1.1 结构 48
1.2 性能 50
2 镉-镍蓄电池 50
2.1 结构 50
2.2 性能 51
3 锌-银蓄电池 52
3.1 结构 52
3.2 性能 52
4 碱性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53
4.1 电解液 53
4.2 充放电方法 54
4.3 常见故障及消除方法 54
第5章 新型化学电源 55
1 燃料电池 55
1.1 电池反应(以常温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55
1.2 结构 55
3.1 种类 56
3 固体电解质电池 56
2.2 性能 56
2.1 电池组成 56
2 有机和无机电解质锂电池 56
1.3 性能 56
3.2 性能 57
4 高温熔融盐电解质电池 57
第6章 物理电源 58
1 概述 58
2 硅太阳能电池 58
2.1 结构 58
2.2 性能 59
2.3 使用及维护 59
3 温差发电器 59
3.1 结构原理 59
3.2 性能 60
4 热离子发电器 60
参考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