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现代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翔龙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7014156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论 1

一、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1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6

三、建国以来我国经络研究的概况 21

第二章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24

一、测试方法和分型标准 24

二、循经感传的出现率 25

三、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率的因素 29

一、古代医家对激发感传的实践和论述 34

第三章 循经感传的激发和诱发 34

二、以传统针刺手法导气 35

三、电?针短程“接力” 36

四、循经加热 37

五、药物激发 39

六、入静诱发 40

第四章 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 43

一、循经感传的感觉属性 43

二、循经感传的路线 43

三、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 47

四、循经感传的效应性 50

五、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 58

六、病理情况下感传常趋向病所 71

第五章 隐怀循经感传现象 78

一、隐性循经感传的发现 78

二、隐性循经感传的测试方法 78

三、隐性循经感传的出现率 79

四、隐性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 80

五、隐性感传和显性感传的关系 82

六、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84

一、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85

第六章 伴随循经感传出现的一些机能反应 85

二、发汗、立毛等植物神经性反应 86

三、局部皮肤血流的变化 86

四、皮肤温度变化 88

五、肌电反应 89

第七章 循经性感觉障碍 93

一、临床表现 93

二、病因、病机 94

三、诊断和治疗 96

第八章 循经皮肤病 98

一、循经皮肤病的种类 98

二、循经皮肤病在各经脉出现的频度 99

三、循经皮肤病的基本特征 100

四、循经皮肤病的组织学变化 106

第九章 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作用和针刺麻醉效果的关系 107

一、循经感传显著者针刺镇痛区分布的循经特征 107

二、循经感传与临床针刺镇痛效果的关系 124

三、循经感传与针刺麻醉效果的关系 128

第十章 循经感传与针刺临床疗效的关系 136

一、临床观察结果 136

二、“气至病所”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142

一、神经系统疾患对循经感传的影响 146

第十一章 循经感传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146

二、循经感传过程中大脑皮层体觉区脑电的观察 148

三、循经感传能否建立条件反射 150

四、暗示在循经感传形成中的作用 152

五、循经感传现象与外周神经的关系 154

六、循经感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155

第十二章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159

一、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两种观点 159

二、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 161

三、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外周”与中枢的关系 174

一、皮肤阻抗和皮肤电位 183

第十三章 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 183

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195

三、穴位声发射信号 199

四、以针效阻滞定位检测针刺时体表出现的经络轨迹 203

第十四章 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210

一、穴位功能的相对特异性 210

二、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 215

三、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与心血管系统机能活动的关系及其联系途径 220

四、足阳明胃经穴位与消化系统机能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途径 229

五、足太阳膀胱经与泌尿系统机能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途径 233

六、经(脉)穴(位)--脏腑相关联系的一些新事实 235

第十五章 关于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和假说 248

一、对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 248

二、人体已知结构与经络的关系 249

三、关于经络实质的几种假说 254

第十六章 经络研究的展望 264

一、我国经络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64

二、阐明经络实质的基础和条件 265

三、思路与构想 267

四、阐明经络实质的基本要求 270

五、经络研究的重要意义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