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旧中国工业的落后及其成因 1
一、旧中国工业的特点与落后面貌 1
目录 1
二、旧中国工业分布与工业结构的问题 7
三、旧中国工业备受外力压迫、侵夺与破坏 11
四、旧中国的中外工业资本统计分析 22
第二节 中日工业化发轫与历程的比较 32
一、中日工业化发轫与特点的比较 32
二、中日工业化前期的比较 34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工业化的比较 35
四、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日工业化比较 36
一、新中国工业经营体系的建立与变化 37
第三节 新中国工业的建立与成就 37
二、新中国工业生产的重大发展 40
三、新中国工业经济的进步与教训 43
第四节 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49
一、新中国工业部门结构的不断改进 49
二、新中国工业地域分布的趋向合理 55
三、新中国工业能源经济的全面发展 61
第五节 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实施与经验 66
一、新中国的重点工程建设与代表性企业 66
二、氢弹的制成与核工业的创建 71
三、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政策与经验 75
第二章 各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 81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工业管理制度 81
一、工业发展表现与结构转变趋势 81
二、工业发展的历史分期方法 85
三、工业部门的分类方法 88
四、工业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 90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1950—1952年) 94
一、工业恢复和发展的条件与收获 94
二、本时期处理了有关工业发展的几种关系 10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工业(1953—1965年) 105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 105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与“大跃进”时期的工业 116
三、调整时期(1961—1965年)的工业经济 122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业(1966—1976年) 134
一、“文革”时期指导工业经济的错误思想 134
二、“文革”时期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137
三、“三五”与“四五”计划时期的工业成就和问题 141
一、工业生产的调整与整顿 143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工业(1976—1985年) 143
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业经济的成就 151
第三章 工业部门结构与工业部门发展 157
第一节 工业部门结构与工业部门发展鸟瞰 157
一、工业部门结构的变化和问题 157
二、外向型城市的工业结构及其调整 161
三、工业部门发展的主要表现 165
第二节 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演变的特征 171
一、工业部门结构周期性失衡特征 171
二、工业部门结构的短缺型特征 174
三、工业部门结构的发展不平衡特征 177
四、工业部门结构的超前转换特征 179
五、工业部门结构的存量刚性特征 182
第三节 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185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 185
二、机械工业与电子工业的发展 191
三、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措施 200
四、建筑材料工业与森林工业的发展 206
第四节 能源工业部门的发展 211
一、新中国能源的供求及其政策 211
二、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结构问题 225
三、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缺电问题 231
四、石油工业与炼油工业的发展 235
第五节 轻纺工业部门的发展 240
一、轻纺工业的发展概况 240
二、纺织工业部门的发展 246
三、轻工业部门的发展 251
第四章 各大地区和工业部门布局的演变 261
第一节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工业布局 261
一、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比较 261
二、新旧中国各大地区的工业及其分布 276
第二节 新中国各大地区的工业布局 296
一、东北地区的工业布局 296
二、华北地区的工业布局 306
三、华东地区的工业布局 319
四、中南地区的工业布局 328
五、西南地区的工业布局 338
六、西北地区的工业布局 349
第三节 新中国各工业部门的布局 358
一、能源工业的布局 358
二、冶金工业的布局 380
三、机械工业的布局 386
四、化学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布局 393
五、轻纺工业的布局 398
一、新中国工业基本建设的成就 406
第五章 工业基本建设演变与建筑业 406
第一节 工业基本建设成就与管理体制 406
二、工业基本建设程序与管理机构 408
三、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413
四、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 416
第二节 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及其效果 417
一、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数额与构成 417
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 420
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与问题 423
第三节 诸重要工业部门基本建设的发展道路 432
一、机械工业基本建设的发展 432
二、钢铁工业基本建设的发展 437
三、化学工业基本建设趋势和情况 440
四、棉纺织工业基本建设的发展 444
一、大力开发内地与改善工业布局 447
第四节 从工业角度看国土开发与城市建设 447
二、工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450
三、公用事业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 453
第五节 建筑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 458
一、建筑业的发展和管理 458
二、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 463
第六章 三线建设与军工生产 467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由来与进程 467
一、三线建设的历史范畴与地理范畴 467
二、三线建设的两个时期与内容 468
三、三线建设的进行方式与组织管理 469
四、西部地区开发规模与轮廓 472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475
一、对三线建设的评估和经验教训 475
二、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 478
三、三线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消极影响 479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 483
一、三线工业政策的重大转变 483
二、大三线工业的调整改造 487
三、小三线工业的情况和改革 494
四、发挥三线工业作用及其途径 497
第四节 国防工业的重大建设 504
一、氢弹研制与核工业创建 504
二、火箭的研制与发射取得成功 509
三、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的发展 512
第七章 手工业与“五小”工业及集体工业 516
第一节 新中国手工业生产的演变 516
一、手工业恢复生产与作用 516
二、手工业生产合作化的历程 520
三、手工业合作化的成就与调整 525
四、对待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错误做法和纠偏 530
五、《手工业三十五条》的制定与贯彻 534
第二节 “五小”工业和集体工业的发展 537
一、地方“五小”工业的建设及其问题 537
二、诸工业部门小企业经济效果的考察 540
三、城镇集体工业在两个时期的发展 547
四、农村社队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 551
第三节 集体工业管理与乡镇工业模式 557
一、集体工业类型与经营管理组织 557
二、城市大集体工业的由来与演变 562
三、城乡集体工业组织与管理的合理化 566
四、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568
一、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 571
第一节 工业技术进步的表现与趋势 571
第八章 工业技术进步与传统工艺革新 571
二、工业技术现状与科技进步问题 577
三、工业技术的商品化与软件化 582
四、发展高技术的方针与成就 586
第二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 593
一、中国技术引进的实施 593
二、中国技术引进的要求和问题 598
三、工业与企业的技术改造 604
四、技术改进的群众运动与激励措施 612
第三节 传统陶瓷业的发展与技术革新 615
一、传统陶瓷业的恢复与发展 615
二、南北陶瓷基地生产与工艺新貌 621
三、陶瓷创新与失传工艺重现 631
一、金属铸造工艺新貌与古物验证 635
第四节 金属与纺织等传统工艺革新 635
二、纺织与印染工艺新貌 644
三、漆器工艺与酿酒工艺的发展 651
四、高级工艺品匮乏及其原因 655
第九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657
第一节 新时期的工业调整与改革 657
一、工业调整与工业改组 657
二、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669
三、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的合理化 676
四、军工生产与三线企业改革 683
第二节 工业企业类型与经营管理 688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经营方式 688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改革途径 695
三、新时期的个体工业与私营经济 700
四、工业企业整顿与经营管理改革 703
五、工业运行机制与经营新动向 713
一、能源全面紧张及其对策 729
第三节 能源供需失调和造成原因 729
二、能源持续短缺症结的分析 732
三、能源贫血症的诊断与处方 737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中的工业经济 742
一、对外开放中的经济活动和成效 742
二、利用外资的政策和规模 748
三、经济特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 756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新的战略 764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与企业亏损 770
一、工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分析 770
二、改革以来各种工业结构中的经济效益 787
三、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经济问题 798
四、工业企业亏损问题及其对策 803
一、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因 814
第十章 台湾工业化与出口导向型经济 814
第一节 台湾工业化的条件与道路 814
二、台湾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819
三、台湾工业经济特点与发展道路 822
四、台湾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由来 829
第二节 多方配合促进台湾工业化 837
一、《奖励投资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837
二、台湾发展教育促进工业化 845
三、重视科技发展与技术引进 849
四、台湾能源工业的结构与发展 856
第三节 台湾官营工业与民营工业的消长 859
一、官营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859
二、官营工业状况的分析 861
三、民间资本积累和民营工业发展 865
四、台湾制造工业规模的变化 868
第四节 外资与侨资投资台湾工业 871
一、外资与侨资在台湾直接投资工业概况 871
二、外资在台湾投资各时期的变化 877
三、美日企业对台湾投资的比较 883
四、依赖外(侨)资和出口的台湾工业化 888
第五节 出口导向型经济与纺织工业发展 893
一、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工业系统 893
二、台湾的出口扩张政策及其效果 898
三、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904
四、台湾的出口加工区与科学工业园区 911
五、台湾纺织工业的发展和趋势 917
第六节 台湾工业化中的重要政策与实施 922
一、扶植民营工业的全面发展 922
二、从进口替代转为面向出口的政策 931
三、台湾工业结构的转变 941
四、台湾工业升级的实施及其成效 946
第七节 台湾电子工业的发展 953
一、电子工业的地位与发展过程 953
二、电子工业的生产动向与进出口结构 958
三、电子工业的企业结构与发展方向 965
小结 969
一、中国的工业生产力与工业化水平 969
二、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 978
三、中国工业重心的变迁及其原因 989
四、中国工业组织转变与集团化 992
五、台湾工业经济的处境与出路 996
后记 1000
本书统计表及其他图表索引 1004
主要参考资料索引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