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本研究的背景 1
二、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5
三、本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8
四、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第二章 北大的历史:北大生存心态的起源 21
一、本章概要 21
二、社会历史背景和北大的历史 24
三、历史上北大的学术与教育原则及其表现 32
四、历史上北大的政治与文化社会运动 43
五、北大与历史上的中国政府之间的张力 48
六、对北大精神和北大生存心态的解释 57
第三章 北大的现实:起源于北大历史和在目前中国场中的位置 72
一、本章概要 72
二、北大的物质环境与北大生存心态 76
三、北大的组织结构与北大生存心态 82
四、北大中的作用者与北大生存心态 94
五、北大的运作与管理与北大生存心态 107
六、结论:今日北大 124
第四章 北大生存心态的再生产(1)从集体生存心态到个体生存心态 128
一、本章概要 129
二、北大角色再生产的开始:北大学生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过程 135
三、北大角色再生产的继续:北大历史从过去到现在的过程 142
四、北大角色再生产的继续:北大精神从过去到现在的过程 170
五、北大角色再生产的完成:北大生存心态从集体到个人的过程 181
第五章 北大生存心态的再生产(2):从个体生存心态到个体生活实践 195
一、本章概要 195
二、北大学生的行为生活(行动方式) 200
三、北大学生的认知生活(思考方式) 213
四、北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感受方式) 230
五、北大学生在其行为生活、认知生活和情感生活之间的互动 239
第六章 结论 253
一、本研究提出了什么问题 253
二、本研究回答了什么问题 254
三、本研究的重要贡献 272
四、本研究的局限 278
五、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8
文献索引 280
附录 329
附录1.1主要方法论术语和理论术语介绍 329
附录1.2访谈介绍信 336
附录1.3被访人背景 337
附录1.4访谈现场报告 338
附录1.5访谈问题提纲: 338
附录1.6学生被访人所属学科与年级的分布 342
附录1.7学生被访人的性别与年级分布 343
附录1.8各个访谈的基本情况 344
附录1.9访谈记录编码序列 345
附录1.10根据组织文化理论进行的北大文化的演绎分析框架编码索引 348
附录1.11根据访谈资料进行的北大文化的归纳分析框架编码索引 350
附录1.12来自访谈的关于北大学生成长与变化的原因分析矩阵图表 352
附录1.13来自访谈的关于北大学生生活的变化结果分析矩阵图表 354
附录1.14所有关于北大文化内容的关系概念图表 358
附录2.1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年表 361
附录2.2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一些重要学术成就 362
附录2.3北大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重要学术成就 364
附录2.4北大图书馆藏书增长年表 365
附录2.5北大本科生注册人数年表 366
附录2.6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北大任教的著名学者 366
附录2.7 1949年以前北大参与政治运动情况及所付代价 367
附录2.8北大历任校长名录及任期时间 368
附录2.9北大有影响的校长教育背景与个人贡献 369
附录2.10 1949年以前政府对北大的打击 370
附录2.11 1949年以后北大经历的意识形态改造和政治运动 370
附录2.12 1954~1965年间北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经历的政治批判 371
附录2.13 百年历史上北大经历的中断事件 371
附录2.14 1949年之后校内重大政治事件 372
附录2.15 1949年以后政府给北大的支持 372
附录2.16 目前北大校园的来历 373
附录2.17 1978年之后的政治教育活动 374
附录3.1 1999年改革之前北大党组织结构 374
附录3.2 19999年改革之前北大行政组织结构 375
附录3.3北大校园图示 377
附录3.4截止1999年北大学术组织结构 378
附录3.5四个层面的学历学位培养计划 383
附录3.6北大学生组织结构 384
附录3.7北大学生社团类型 385
附录3.8北大博士生导师学位与年龄分布 386
附录3.9北大博士生导师学位与颁布地分布 387
附录3.10北大重要的纪念性活动举例 387
附录3.11 1986~1990年北大研究项目和学术出版成果统计 388
附录3.12北大教授兼任的重要社会职务 388
附录3.13北大教师出国进修学科与年份分布 389
附录3.14北大教师短期出访统计 389
附录3.15 北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情况 390
附录3.16北大获得高校优秀教科书奖项情况 390
附录3.17北大毕业生去向分布 391
附录3.18持有北大名誉博士和教授头衔的世界知名人士 392
附录3.19到北大的国外来访团统计 393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