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 5
一 机械唯物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估计不足 6
二 唯心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抽象发展 13
三 马克思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科学说明 18
第二章 主观能动性的本质属性 23
一 人的能动性与物的自动性 23
二 从自动性到能动性的历史演化 29
三 能动性的基本特征 35
第三章 主观能动性的内部结构 41
一 逻辑思维的能动性 41
(一)感性认识的能动性 42
(二)理性认识的能动性 46
二 非逻辑思维的能动性 53
(一)幻想的能动性 53
(二)情感的能动性 56
(三)意念的能动性 58
三 实践对意识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60
第四章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67
一 划分能动性表现形式的方法论原则 67
二 人类能动性 71
三 个体能动性 76
四 社会能动性 83
第五章 主观能动性的性质 90
一 事实标准的判断:正确能动性和错误能动性 90
二 价值标准的判断:积极能动性和消极能动性 94
三 综合标准的判断:自觉性和自发性 100
第六章 主体结构与主观能动性 106
一 主体的自然结构与能动性 106
二 主体的社会结构与能动性 111
三 主体的精神结构与能动性 116
一 能动性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发展 123
第七章 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发展 123
二 能动性自我发展的动力 126
三 能动性自我发展的途径 135
(一)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建构 135
(二)个体和群体的双向建构 141
第八章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上) 149
一 规律和规律的客观性 149
二 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158
三 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163
四 对人同规律关系的几个观点的辨析 175
(一)人能“打破”规律吗 178
(二)人能限制规律作用的范围吗 181
(三)规律能够发展吗 188
第九章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下) 195
一 能动性的层次性考察 195
二 自觉性、自发性与主观性、客观性 204
三 自觉性与客观规律 213
四 自发性与客观规律 218
第十章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可能性 228
一 需要、可能与现实 228
二 能动性在由需要向可能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36
三 能动性在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43
第十一章 主观能动性与自由 251
一 什么是自由 251
二 能动性的发挥与自由的发展 259
三 自由发展过程的无限性 26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观能动性 268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由王国 269
二 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观能动性的基本估计 277
三 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289
后记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