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变迁的历史轨迹 1
第一节 土改前的中国农村 1
一 地权高度集中且经营极为分散 3
二 自然经济的解体很不充分 5
三 宗法血缘体系在广大农村并未解体 8
四 封闭状态在微观上没有多大改观 9
第二节 从“耕者有其田”到农业合作化 11
一 土地改革:深刻的社会变革 12
二 农业合作化:成功与偏差 16
第三节 人民公社制度的运行与终结 24
一 人民公社化:激进的产物 25
二 人民公社制度的社会影响 29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兴起与效应 33
一 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34
二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社会效应 40
第二章 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48
第一节 小规模均田制的局限性 49
一 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50
二 农户兼业普遍化与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的矛盾 51
三 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 54
第二节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与难题 57
一 农地制度创新与规模经营的进展 57
二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难题 66
第三节 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 68
一 正确认识家庭承包制与规模经营的关系 69
二 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72
第四节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80
一 一种新型的经营形式 81
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 85
第三章 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化 91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92
一 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92
二 农村工业化的成效 101
第二节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成因 105
一 多元化的动力与推进主体 106
二 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善 111
三 异常灵活的运行机制 113
第三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制约难题 116
一 社区特征与机制弱化 117
二 规模过小与布局分散 122
三 技术短缺与人才不足 126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之路 129
一 在城乡一体基础上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130
二 引导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 133
三 积极培植大中型乡镇企业 136
四 全面优化乡镇企业主体素质 140
五 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41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市化 148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城市化难题 148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149
二 城市化滞后的负面影响 155
第二节 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成因与效应 161
一 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161
二 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166
三 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深远影响 170
第三节 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抉择 174
一 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 175
二 体现城市化的阶段性 179
三 采取区域城市化方针 185
第四节 城乡一体格局中的小城镇发展 188
一 采取非均衡化发展战略 189
二 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 190
三 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 192
四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193
第五章 农村社会组织的变迁与社区整合 196
第一节 组织分化中的社区整合滞后 196
一 改革以来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 197
二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中的社区整合 205
第二节 社区整合中的组织与机制的完善 208
一 健全农村社会组织体系 209
二 采取多维的整合手段 218
第三节 增强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 221
一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社区组织的配套建设 222
二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社区组织的聚合力 226
三 增强以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 230
第六章 农民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 234
第一节 农民群体分化的动因与阶层形成 234
一 农民群体分化的动因 235
二 日益明显的阶层分化 241
第二节 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与趋向 247
一 农民阶层分化的基本特征 247
二 农民阶层分化的演变趋向 254
第三节 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整合 256
一 农民阶层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257
二 正确处理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关系 261
第七章 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嬗变 268
第一节 家族主义精神的变异与弱化 269
一 家族主义的基本精神及其变异 269
二 家族主义精神在当代的影响与消除 274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 280
一 农民价值观念的嬗变 281
二 价值观念变革中的激烈冲突 288
三 积极引导农民价值观念的变革 291
第三节 法律和政治观念的变化 294
一 法律意识渐趋强化 294
二 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 300
第八章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流变 305
第一节 从生存走向享受发展的消费生活 305
一 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 306
二 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发展型 310
三 由自给性为主转向以商品性为主 315
第二节 从单调走向多样的闲暇生活 316
一 明显增多的闲暇时间 317
二 日趋多样的闲暇生活 319
第三节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交往生活 322
一 交往空间的拓展 323
二 交往对象范围的扩大 324
三 交往内容的更新 328
第四节 建立新型生活方式任重道远 330
一 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330
二 促进生活方式的积极变迁 337
第九章 农村社会变迁的基本走向 341
第一节 农村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发展目标 342
一 农村实现小康型社会的目标 342
二 农村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的目标 346
第二节 推进农村社会变迁的几个要点 350
一 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51
二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54
三 运用社区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358
四 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 360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