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丛书序(朱德熙) 1
目录 1
引论“句本位”的文法和图解法 1
重印新著国语文法序(张拱贵、廖序东) 5
原序(1924) 8
订正新著国语文法新序(1933) 10
第一章 绪论 14
1.标准语与国语文法 14
3.语与句 15
2.字与词 15
5.句法 16
4.词类 16
6.词类与句法的关系 17
第二章 词类的区分和定义 18
8.实体词 18
7.词类九种约为五类 18
今序(1951) 18
9.述说词 19
10.区别词 19
11.关系词 20
12.情态词 21
第三章 单句的成分和图解法 22
13.主要的成分 22
14.连带的成分——(3)宾语 23
15.连带的成分——(4)补足语 24
16.内动词所带的补足语 24
17.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一) 25
18.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二) 26
19.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三) 26
20.补足语的总括 27
十九版重订附白(1954) 28
21.附加的成分——(5)形容性附加语 28
22.名词用作形容性附加语(名词在“领位”) 28
二十二版重订附白(1955) 29
23.附加的成分——(6)副词性附加语 29
附加语的附加语 29
24.名词用作副词性附加语(名词在“副位”) 30
25.单句图解法的公式和程序 31
二十三版附白(1956) 31
二十四版附白(1959) 32
第四章 实体词的七位(变式的句法) 33
26.七位 33
主位和呼位 33
27.主位 33
28.变式的主位 34
29.呼位 34
宾位 35
30.宾位 35
31.双宾位 35
32.变式的宾位(一) 36
33.变式的宾位(二) 38
34.变式的宾位(三) 39
35.外动词的被动式(一) 40
36.外动词的被动式(二) 42
38.有介词介绍的副位 43
37.副位的两种——(1)有介词的(2)省略介词的 43
副位 43
39.省略介词的副位 44
40.变式的副位 44
41.“有”字的特别用法 46
42.似宾位的副位——副词性的宾语 47
补位 49
43.对于主语的补位 49
44.对于宾语的补位 50
45.与“是”字同类的同动词 50
领位 52
46.领位的两种——(1)统摄性(2)修饰性 52
47.统摄性的领位(分七项) 53
48.修饰性的领位(“的”字变为形容词语尾) 55
49.同位的第一种 56
同位 56
50.同位的第二种 57
51.同位的第三种 59
52.实体词七位的总括 60
第五章 主要成分的省略(并短语) 62
53.主要成分上的实体词 62
54.对话时的省略 62
55.自述时的省略 63
56.承前的省略 63
57.图解上的虚位 63
58.动词的三种散动式 65
59.散动词的第一种(散动词的定义) 66
60.名词语 66
61.形容语 69
62.副词语(附三个例题) 70
63.“的”字的特别用法——联接代名词 71
64.量词的特别用法 73
65.逻辑的主语之省略 74
66.省略主语的平比句 75
67.省略述语的平比句——形容词的平比法 77
68.否定的平比句——形容词的消极的差比法 79
第六章 名词细目 81
69.名词的分类(三大类) 81
70.特有名词(分六种) 81
71.特有名词与数词(特名转为通名) 82
72.普通名词(分三种) 83
73.量词(分三种) 84
74.抽象名词(分三种) 85
第七章 代名词细目 87
75.代名词的分类(四大类) 87
76.人称代名词(分五种) 87
77.指示代名词(分四种) 90
78.疑问代名词(四个) 91
79.联接代名词(两个) 94
第八章 动词细目 95
80.动词的分类(四大类,用法上的两式) 95
81.外动词(分八种) 95
82.内动词(分五种) 97
83.同动词(分两种) 99
84.助动词(分前附、后附两系) 102
86.散动词 112
85.外动词的被动式 112
87.形容词的分类(四大类,两个特别用法) 114
88.性状形容词(分四种) 114
第九章 形容词细目 114
89.数量形容词(分两种) 115
90.指示形容词(分七种) 117
91.疑问形容词(分三种) 119
92.形容词和语尾“的”字(可省与不可省) 121
93.形容语(或形容句)和准介词“的”字(形容语分三种) 122
94.形容词(或形容语)作述语用(国语的特点) 123
95.形容词(或形容语)作补足语用 124
96.副词的分类(六大类) 125
97.时间副词(分四种) 125
第十章 副词细目 125
98.地位副词(分三种) 129
99.性态副词(分两种) 131
100.数量副词(分三种) 135
101.否定副词——“不”,“没有”;“莫”, 142
102.对话时的然否副词(分两种) 143
103.疑问副词(分五种) 144
第十一章 介词细目 148
104.介词的分类(四大类,两个特别用法) 148
105.时地介词(分五种) 148
106.时地介词的充实性和连续性 154
107.原因介词(分二种) 154
108.方法介词(分五种) 156
110.介词的特别用法(有两种) 159
109.领摄介词——“的”(底) 159
第十二章 单句的复成分 163
111.复主语(分两类) 163
112.复宾语和复补足语 164
113.复述语(分四类) 166
114.复附加语(共八例) 171
第十三章 附加成分的后附 173
115.后附的形容附加语(分四种) 173
116.后附的复形容附加语(文学上的修辞法,共四例) 174
117.后附的副词附加语(分二种) 176
118.特别介词‘得’字的用法 178
119.后附的复副词附加语「变式的宾位」之成因 181
120.复副词附加语的综合观和分类法 183
122.名词句(三个用法) 187
第十四章 包孕复句 187
121.包孕复句(子句——分三类) 187
123.形容句(三样句式) 188
124.省略本名的形容句(三种述语) 189
125.“所”字的用法——三条原则(凡四例) 189
126.副词句(两样句式) 196
第十五章 等立复句——连词细目(上) 198
127.等立复句(分句——分四类) 198
128.平列句(分三种) 198
129.选择句(分二种) 203
130.承接句(分三种) 205
131.转折句(分三种) 209
第十六章 主从复句——连词细目(下) 211
132.主从复句(从句——一名副句——分六类) 211
133.时间句(分四种) 212
134.原因句(分五种) 215
135.假设句(凡七例) 218
136.范围句(分三种) 219
137.让步句(凡七例) 222
138.比较句(分三例) 224
第十七章 语气——助词细目 228
139.助词的分类(分五类) 228
决定句(附祈使句) 229
140.表语气的完结——“了”,“啦” 229
141.表语意的制限——“罢了”(九例);“就是”(七例) 235
142.表语态的警确——“的”(二十六例) 236
143.表语气的商度——“罢”,“吧” 239
商榷句(附祈使句) 239
疑问句 241
144.表然否的疑问——“么”,“吗” 241
145.助决择或寻求的疑问——“呢” 245
惊叹句 247
146.助惊叹的情态——“啊”(六种音变) 247
第十八章 叹词 253
147.叹词(分五种) 253
148.表惊讶或赞叹 254
149.表伤感或痛惜 256
150.表欢笑或讥嘲——“哈哈”“呵呵”(四例) 256
151.表愤怒或鄙斥 257
152.表呼问或应诺 258
153.大规模的图解法 262
第十九章 段落篇章和修词法举例 262
154.古文图解举例(《后汉书》班超请还朝疏) 271
155.树枝式的图解法(思想发表方式的进程) 276
第二十章 标点符号和结论 283
156.标点符号 283
157.一,释名 283
158.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284
新式标点符号 285
159.(一)句号。或·(一名句点,住号,住点) 285
160.(二)点号、或,(一名读号,逗号,逗点) 285
161.(三)分号;(一名分点,停号) 288
162.(四)冒号:(一名集号,冒点) 289
163.(五)问号?(一名疑问号,问标) 290
164.(六)惊叹号!(一名叹号,叹标) 291
165.(七)引号『 』 「 」(一名提引号,引标) 292
166.(八)破折号——(一名延折号,转变号,搭附标) 293
167.(九)删节号……(一名节略号,虚缺号,虚缺标) 294
168.(十)夹注号()〔〕(一名夹注标) 294
169.(十一)私名号——(一名私名标) 295
170.(十二)书名号?(一名书名标) 295
171.(十三)附则(三条) 296
附录 旧式点句符号 296
172.(一)圈号。〔注〕用·法 296
173.(二)点号、〔注〕用·的位置辨别法 297
174.(三)理由(没有标点符号之三害) 297
175.结论(古文法之研究法和目的) 299
《新著国语文法》索引 302
编辑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