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在《资本论》创作史上的地位 1
第二章 《资本论》结构计划的演变 10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结构计划” 12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结构计划” 29
第三节 过渡到《资本论》的“四卷结构” 36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创立 45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萌芽状态的研究成果 46
第二节 第一次阐述商品二重性学说 50
第三节 第一次阐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57
第四节 第一次提出关于价值形式的一些重要思想 63
第五节 第一次阐述商品拜物教学说 71
第四章 货币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77
第一节 引言 77
第二节 对货币起源的分析 80
第三节 对货币本质的阐述 87
第四节 对货币材料贵金属的研究 93
第五节 对货币流通和货币职能的论述 96
第六节 对劳动货币论的批判 108
第七节 《草稿》中的货币理论在马克思货币理论史上的地位 111
第五章 劳动力商品学说的创立 115
第一节 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历史性质 115
第二节 劳动力概念的确立与劳动力商品二因素的区分 126
第三节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方法与工资问题 133
第四节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与剩余价值的起源 140
第五节 关于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问题 144
第一节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争论 149
第六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149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53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8
第四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68
第五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革命 175
第七章 资本积累学说的形成 179
第一节 资本积累问题的提出 179
第二节 对资本积累实质的科学阐释 183
第三节 对资本的原始积累的研究 188
第四节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新的探索 194
第八章 对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初步系统分析 204
第一节 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206
第二节 资本流通的各个要素 209
第三节 资本流通的时间对资本数量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215
第四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19
第九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萌芽 231
第一节 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初步阐述 233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下的实现条件 237
第三节 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242
第十章 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的初步形成 249
第一节 四十年代的成就 249
第二节 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 252
第三节 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 256
第四节 利润率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263
第十一章 利息和信用理论的第一次科学论述 271
第一节 第一次把生息资本的分析置于科学基础上 271
第二节 前资本主义高利贷资本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74
第三节 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及其特点 278
第四节 对利息本质的科学阐述 283
第五节 利息的资本化 288
第六节 利息率及其神秘化 290
第七节 资本主义的信用及其作用 293
第十二章 经济危机理论的初步形成 303
第一节 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研究的进程与规划 303
第二节 对简单商品经济包含危机可能性的分析 313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现实性的分析 321
第四节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作用的阐述 332
第十三章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形成——兼论亚细亚生产方式 340
第一节 引言 340
第二节 关于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方法 343
第三节 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350
第十四章 未来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 382
第一节 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一般特征 384
第二节 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考察 401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劳动 411
第四节 共产主义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