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道教的传播 1
日本的道教 中村璋八 1
一、道教传入日本 1
大陆文化的传入 1
二、奈良朝以前的神仙说和咒术 3
常世之国 3
咒禁师渡日 5
役小角 9
道教的秘术 11
三、奈良朝的道教 11
祭祀与道教 13
弘法大师与道教 15
四、平安朝道教盛行 18
道教经典的携来 18
庚申思想 21
泰山府君 24
《医心方》 25
五、镰仓、室町时期的道教 27
佛教文化的传入 27
道德意识的提高 29
六、江户时代善书流行 29
接受道教 31
对文学、国学的渗透 33
七、对道教的种种研究 36
结语 36
附:亚洲的道教研究 38
韩国的道教 都珖淳 44
一、古代的神仙思想 44
前言 44
来韩的中国神仙方士 47
韩国的原始思想和神仙思想 47
黄帝东渡说 49
太白山即三神山 50
“檀君神话”与神仙思想 51
神话与神仙思想 54
风流道与神仙道 55
风流道的修练方式 57
风流道与风流 59
古代的仙人 61
韩国的道家思想与道教 63
二、道教之吸收与变化 63
道家思想的传入 64
新罗的道家思想 64
高丽的道家思想 66
朝鲜的道家思想 66
高句丽的道教 67
百济的道教 70
新罗的道教 70
高丽时代的道教 71
朝鲜时代的道教 74
道教之主体性的变化 76
固有信仰与道教相调和 77
佛教、儒教与道教相调和 80
韩国道教的特征 80
三、韩国的丹学派和道教医学 82
新罗时代丹学的传入 82
高丽时代的丹学派 84
朝鲜时代的丹学派 85
韩国的道教医学 88
新罗时代以前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 90
四、图谶思想与风水思想 90
高丽时代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 92
朝鲜时代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 94
图谶的制作者 96
五、道教的民间信仰 97
天神信仰与山神信仰 97
八关会与燃灯会 99
城隍神和灶神 101
七星信仰和关帝信仰 105
守庚申 106
作为新兴宗教的东学和大倧教 108
结语 110
台湾的道教 刘枝万 116
一、台湾的道教 116
前言 116
二、教派 118
道教的教派 118
法教的教派 128
三、道士 131
火居道士的情况 131
关于道法二门 132
红头道士与乌头道士 135
道士的生活和处境 145
四、台湾道教的前途 150
结语 150
敦煌与道教 金冈照光 155
一、20世纪的发现 155
引言 155
二、敦煌文献中的主要道经抄本 157
斯坦因本和伯希和本 157
无注五千字本《老子道德经》抄本 160
三、敦煌本主要道经的种种情况 160
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抄本 165
关于太玄真一本际经抄本 168
关于《老子化胡经》抄本 173
四、敦煌的冥界、长生、养生等信仰 180
敦煌文献和民间信仰 180
祈祷文、赞美文中反映的仙佛融合情况 181
各种文献中反映的长生、炼丹情况 186
引入关注的“道” 192
一、道教研究的高潮 192
最近日本的道教研究 野口铁郎、松本浩一 192
二、关于道教本身的研究 194
什么是道教 194
道教的历史 196
经典和道士 196
仪礼和仙道 201
三、关于道教相关情况的研究 203
道教与其他各种思想 203
道教与儒教、佛教 204
道教与各种信仰 205
道教与秘密宗教 210
道教与各门科学 213
四、关于道教传播的研究 215
向日本传播 215
韩国和敦煌 218
欧美的道教研究 福井文雅 220
一、研究前史 220
前言 220
16-18世纪 222
“道士”一词的音译 223
法兰西学派的兴起 224
创设汉学讲座 225
caYsme与taossisme 226
理雅各 228
《道教研究文献目录》 230
19世纪后半叶 230
斯塔尼斯拉斯·茹理安 230
道教研究的开端 231
沙畹 232
1.法国 232
二、研究小史 232
戴遂良神甫 233
多雷神甫 234
伯希和 234
葛兰言 235
马伯乐 237
戴密微 239
白乐日和菲里奥扎 241
康德谟和石泰安 242
青年研究家们 243
德国汉学的黎明 246
2.德国 246
同法国的关系 248
奥托·福兰格 24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251
马克斯·韦伯 253
3.荷兰 255
荷兰研究汉学的人们 255
戴闻达 256
苏联的汉学家们 257
《老子》译注 257
4.苏联 257
托尔斯泰与《老子》 259
本世纪30年代 259
5.英国、美国、澳大利亚 260
稳健发展的研究成果 260
6.意大利、北欧 264
寄希望于今后 264
后记 265
译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