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在“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的讲话 李瑞环 1
在邹韬奋95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李铁映 4
多出好书,繁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在“中国图书奖”发奖会上的讲话 王忍之 8
推进新闻改革的有益尝试 徐惟诚 12
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 宋木文 17
第一辑:六论争取出版事业的繁荣 32
一、重视“骨干工程”的建设 本报评论员 33
二、出好通俗读物是当务之急 本报评论员 36
三、把发行工作提到战略地位上来 本报评论员 39
四、建设一支强大的出版队伍 本报评论员 42
五、重视批判“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本报评论员 45
六、敢于创新 本报评论员 48
第二辑:新闻出版现象评述 50
试评1989年部分报纸的国庆社论 本报特约评论员 51
试评1990年部分报纸的元旦献辞 本报特约评论员 65
1990:出版业的困境与转机 吴海民 78
出版事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水木 87
长江流域图书市场观感录 孙悦 91
千方百计争取期刊更加繁荣——全国期刊管理工作会议综述 李东生 103
走向繁荣之路——来自沪、苏、浙、鲁出版界的讯息 吴海民 107
伟大的成就 真实的记录——首都部分报纸对重点工程报道综述叶小刚 刘春京 姚一宪 117
电视宣传的主旋律:稳定鼓劲——1989年度优秀电视新闻评述 杨伟光 121
法制类报纸:富有生命力的新闻系列 钱锋 127
图书出版中的“雷锋热” 吴海民 131
重铸党群血肉情——各报学习焦裕禄宣传综述 王广华 135
“蔡志忠旋风” 郭毅青 138
警惕书刊市场的这股浊流——非法出版物面面观 马国仓 143
畅销,并不只意味着 ——低幼儿童读物市场现象浅析 郭晓虹 147
义乌年画市场透视 申建中 150
一部“手抄本”的问世与轰动——汪国真诗集热透析 周彦文 153
温州大扫黄 童禅福 160
不应遗忘的事业——关于马列著作出版发行问题的报告 虹飞 173
出版史上的光彩篇章——我国辞书出版十年综述 胡清 177
寻找毛泽东热:一个可喜的读书趋向 孙伟华 180
第三辑:新闻出版工作论坛 182
燃烧吧,时代精神的火炬——评“亚运意识”的形成和传播 本报评论员 183
将“扫黄”纳入法制轨道 本报评论员 186
祝贺“知识升值”——评新的稿酬规定出台 本报评论员 188
创造,神圣不可侵犯——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 本报评论员 191
为小读者生产更多更精美的精神食粮——“六一”前夕寄语新闻出版界 本报评论员 194
“出版文化”竞放奇葩——庆祝全国期刊展览和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本报评论员 196
建设美好的音像世界 本报评论员 199
在科技革命的潮流中推波助澜——祝贺优秀科技图书颁奖 本报评论员 202
在韬奋的旗帜下集结壮大 本报评论员 204
关于“扫黄”的断想 陈沙 206
“高位截瘫”有“了”时 陈沙 209
人民精神的慧眼——关于书评的断想 陈沙 211
关于“多出好书”和“历史转机”的断想 陈沙 213
“社会舆论”和“打擦边球者”的对话 陈沙 216
有感于出书的难和易 湖上柳 219
书评的困境 梁伊人 221
第四辑:重点出版工程巡礼 223
《五千年演义》成功探秘录 刘逢春 224
中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创举——“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访谈录马国仓 马宝山 231
五千年历史评说 三十载著书风雨——《中国史稿》出版的前前后后 萧远强 235
功在今朝 利在后世——评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司徒舒文 240
为孩子们构筑“知识金字塔”——《少年百科丛书》重印记 水木 246
海内巨著 文化瑰宝——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的编写与出版 石家金 251
第五辑:亚运新闻战 254
亚运新闻启示录 柳堤 吴骅 255
评部分报纸有关亚运的言论 肖武 272
亚运报道风格——快、广、深、活 姚眉 晓春 284
中外记者争雄亚运“第二战场” 柳堤 289
在亚运村开村仪式上 柳堤 292
“新闻战”中的“第一枚金牌” 柳堤 294
世界通讯社的亚运大角逐 柳堤 295
“新闻战”硕果累累鸣金收兵 柳堤 298
让亚运会的电视信号传遍全球——第11届亚运会电视转播巡礼 李海明 300
不吐不快——我们为什么写“迎亚运体育与经济系列谈” 李洪波 黄文彬 314
亚运报道的特色及对新闻改革的启示 徐占焜 319
第六辑:来自音像世界的报告 324
关于音像的56个“?” 吴海民 325
审片室里的思索 薛冬 328
14∶0说明了什么? 马国仓 331
在孔方兄的诱惑下 吴海民 334
“订货会”的幕前和幕后 吴海民 337
伸向音像界的“扒手” 薛冬 340
小心,这里是陷阱 马国仓 343
家庭“片荒”及其出路 吴海民 346
海岸线上的较量 吴海民 349
音像正在改变世界 吴海民 352
第七辑:好新闻奖坛 355
难忘的时刻 孙毅 356
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作品评析(一组) 356
突破“惯例”别具慧眼 谷嘉旺 357
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 屠荣根等 359
批评性新闻的建设意识 阮观荣 360
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 胡泰然 362
勇气·胆识·文采的凝聚 曹璐 363
华阳礁上补给忙 刘冰 徐文良 365
看似寻常 几许艰辛 杨子才 366
总书记的问候 邹爱国 罗观星 368
如临其 境如闻其声 成一 370
“杨柳青杯”人物短新闻一等奖作品评析 372
我们的“猫头鹰” 王仁倜 372
于平凡处见精神 罗远鹏 373
他,走得这样匆忙 孙悦 374
从一天看一生 王福如 375
“我想你,知心姐姐” 郭毅青 376
一字一句总关情 杨子才 377
“朋友晓峰” 孙恂 379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何光先 380
新闻改革的一个可喜成果 石坚 382
第八辑:第二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人物谱 385
是梦,也是人生——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赵家璧 虹飞 386
全凭一颗火热的心——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黄腊荣 张秀平 薛冬 394
毕生勤奋的人——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蒋路 薛冬 沈建林 399
他,创造着奇迹——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林穗芳 马国仓 402
书海人生——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许旭 樊国安 杨皓 406
智者的平凡——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申非 吴海民 411
民族出版事业的开拓者——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索特纳穆 赵剑平 415
一生为英雄作传——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黄涛 阎涛 418
牢记出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记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张业汉 马国仓 422
第九辑:“两展”花絮 427
信心从这里产生——写在第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闭幕之时 薛冬 428
群芳斗艳 百舸争流 周可宁 432
没有书的展台 阎涛 433
将军的心愿 李东生 434
刊展第一天 姚一宪 435
别具一格的现代意识 虹飞 436
“抓住这一宣传时机” 王连弟 438
你,终于来了 周可宁 439
绚丽多彩的期刊世界 柳堤 440
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晓晔 443
浩然签名 李东生 445
紧张的45分钟 李东生 447
第十辑:省市区领导谈“扫黄” 449
让首都文化市场更干净——访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 薛冬 450
“扫黄”和繁荣相辅相成——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陈至立 薛冬 453
功在当代 福及子孙——访中共天津市委常委黄炎智 薛冬 455
你来自海陆空 我筑起三道防——访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 薛冬 457
关键在领导——访安徽省副省长杜宜瑾 张芬之 459
多安几扇“防蚊纱窗”——访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 吴海民 461
“像保护生态环境那样 ”——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枫林 吴海民 463
查处大要案 选准突破口——访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谷长春 马国仓 465
为实施“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谈“扫黄” 金海峰 467
打好“扫黄”这场“人民战争”——访方辽宁省副省长林声 马国仓 469
把“死角”扫干净——访山西省副省长吴达才 吴海民 471
既“顺藤摸瓜” 又管住“瓜田”——访河南省副省长于友先 吴海民 473
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访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夏赞忠马国仓 475
“像高原的空气一样洁净 ”——访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 马国仓 477
认真实行“三个结合” 巩固扩大“扫黄”成果——访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 吴海民 479
只有激浊 方可扬清——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丁华 贾来宽 481
有“腿”没“腿”大不一样——访湖北省副省长韩南鹏 马国仓 483
第十一辑:典型人物 486
默默的奉献——记老编辑常君实先生 亦清 487
总编辑就是要“抓总”——记《哈尔滨日报》、《新晚报》总编辑田登高 李中茹 497
生命的价值——记见义勇为的记者漆春生 王绯 姚一宪 502
只差一步到终点——《大连日报》总编辑康健印象 李建华 506
她属于《女子世界》 晓燕 512
航摄万里黄河——记《民族画报》主任记者刘鸿孝杜殿文 张秀平 519
第十二辑:专访 523
春风化雨报苑新——访《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 张芬之 524
把人民作为文学的母亲——访《人民文学》新任主编刘白羽 杨遐 531
心系苍生 扎根沃土——访著名作家浩然 樊国安 535
访戈宝权 仇伟 539
一部伟人的史诗——访《周恩来传》主编金冲及 任平生 542
办报要有一双“慧眼”——访《中国石油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魏宜清 李东生 546
新面貌新起点——访《人民文学》杂志社 曹亚宁 550
《半月谈》魅力探访记 柳堤 554
从这里瞭望天下——访《瞭望》周刊社 马原 559
全力以赴促进出版繁荣——访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司长杨牧之 薛冬 563
发挥“中枢”职能 净化发行环境——访新闻出版署发行管理司司长吴克明 郭毅青 567
依法实行科学管理 大力促进报纸繁荣——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答记者问 王瑞明 570
做好调查研究 完善经济政策——访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司长唐砥中 张秀平 573
认真搞好音像出版单位的压缩整顿工作——新闻出版署音像管理司司长蔡金鹏答本报记者问 王连弟 578
切实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培训工作——访新闻出版署人教司副司长尤广巽 张秀平 581
加强和完善新闻出版法制工作——访新闻出版署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曹三明 薛冬 王瑞明 584
乘势而上迎接新的出版繁荣——访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单基夫 古隆媛 587
确保出版繁荣是出版管理工作的主旋律——访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韩福林 李中茹 590
及时把握转机 切实抓好繁荣——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贾树枚 张丽珍 594
方向明则事业兴——访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许中田 李中茹 597
把全社会的关注化为繁荣出版的动力——访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鸿 吴旭 600
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长廊”——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采访录 王立强 603
高歌一曲惊天地 昂首阔步向未来——《亚洲雄风》录音带诞生记 周可宁 606
踏遍青山人未老——随同北京门头沟新华书店职工流动售书采访录 王坤宁 张秀平 609
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邵宇书画展》观后 张芬之 613
第十三辑:订数萎缩五人谈 617
订数萎缩令人忧虑 原因何在众说纷纭 郭毅青 618
以优应变 潘国彦 622
图书订数为什么上不去? 舒新 627
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张有能 630
改变经销方式 调整社店利益 夏树 635
回答市场的挑战 郭毅青 637
第十四辑:政策·法规·答记者问 642
刘杲就著作权法若干问题答记者问 马国仓 王瑞明 643
核发记者证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王瑞明 649
有关负责人就实行书刊印刷定点制度答记者问 仇伟 6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657
关于办理淫秽物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670
书籍稿酬暂行规定 673
标点符号用法说明 679
附录:“我们最喜爱的北京报纸”评选揭晓 689
第一届“北京报纸十佳” 本报获第四名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