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要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大冢敬节等撰;唐正有译
  • 出 版 社:东北医学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3
  • ISBN: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诊断法概要 1

第一节 诊断上必要之基础概念 1

一、病位、病情 1

(一)表里、内外、上中下 1

(二)阴阳、虚实、寒热 2

二、气、血、水说 3

三、证 4

(一)主证、客证 5

(二)表证 5

(三)里证 6

(四)半表半里证 6

(五)证之转变 7

四、三阴三阳 7

(一)太阳病 8

(二)阳明病 9

(三)少阳病 10

(四)太阴病 11

(五)少阴病 11

(六)厥阴病 12

(七)转?、转入、合病、并病、两感、坏病 12

第二节 诊察方式 13

一、望诊 13

(一)营养、骨格、血色 14

(二)舌证 14

(三)眼目 16

二、闻诊 17

三、问诊 17

(一)经过及其疗法 17

(四)熟 18

(五)食欲 18

(三)汗 18

(二)恶寒、恶风 18

(六)大便 20

(七)小便 21

(八)口渴,口干 22

(九)呕吐 22

(十)咳嗽 23

(十一)出血 23

(十二)头痛 23

(十三)腹痛 24

(十四)眩晕 24

(十五)肩? 24

(十六)烦躁 25

(十七)手足厥冷 25

附一 后世派热的分类 25

附二 王行学说 26

君火、相火、虚火、实火、燥火、湿火、郁火、三焦火 26

四、切诊 28

(一)脉诊 28

1.脉诊之部位 28

2.脉诊之方法 29

3.脉诊之目的 30

4.脉之种类、性状、临床的意义 30

5.脉诊时应注意之点 33

2.腹诊目的 34

3.腹证与其临床的意义 34

(二)腹诊 34

1.腹诊法 34

(1)心下痞硬 35

(2)心下痞、心下痞满 35

(3)结胸 35

(4)心下软 35

(7)心下支结 36

(6)胁下痞硬、胁下硬满 36

(5)胸胁苦满 36

(8)里急 37

(9)小腹拘急 37

(10)小腹不仁 37

(11)小腹急结 37

(12)小腹满、上腹硬满 38

(13)心悸、心下悸、脐下悸 38

(14)振水音 38

(15)腹满 39

五、诊察时应注意事项 39

第二篇 治疗法概要 40

第一节 治疗上必要的基础概念 40

一、补、泻、润、燥、寒、热 40

二、汗、吐、下、和、温 41

一、治疗顺序 42

第二节 治疗上一般法则 42

二、逐机与持重 43

三、瞑眩 44

三、合方、加减方 44

第三节 汗、吐、下之适应证与禁忌证 44

一、发汗之适应证 44

三、泻下之适应证 45

四、泻下之禁忌证 45

二、发汗之禁忌证 45

五、吐剂之适应证与禁忌证 46

六、发汗剂使用后证之变化 46

七、泻剂使用后证之变化 47

第四节 治疗上应注意事项 47

一、诊断的治疗 47

二、从治与反治 48

三、不治之证 48

一、肠伤寒 49

第一节 传染病 49

第三篇 治疗法各论 49

第一章 内科 49

二、痢疾 54

三、疫痢 56

四、疟疾 57

五、流行性感冒 59

六、白喉 61

七、破伤风 62

八、外耳氏病(黄疸出血性螺旋体病) 63

九、猩红热 65

十、丹毒 66

十一、水痘 67

第二节 呼吸器病 68

一、感冒 68

二、急性支气管炎 69

(二)支气管漏 70

(三)浆液性支气管漏 70

三、慢性支气管炎 70

(一)乾性慢性支气管炎 70

四、支气管喘息 71

五、支气管扩张症 72

六、肺炎 73

(一)卡他性肺炎 73

(二)格鲁布性肺炎 74

七、肺结核 75

八、肺坏疽 79

九、肺气肿 80

十、肺水肿 80

十一、胸膜炎 81

(二)急性细菌性(败血性)心内膜炎 82

(一)单纯性心内膜炎 82

(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2

第三节 循环器病 82

一、心内膜炎 82

二、肥胖者心脏障碍(所谓脂肪心) 83

三、心脏瓣膜病 83

(一)主动脉闭锁不全 83

(二)主动脉口狭窄 83

(三)二尖瓣闭锁不全 83

(四)二尖瓣口狭窄 84

(五)三尖瓣闭锁不全 84

四、高血压症 85

五、低血压症 86

六、心脏血管神经症(心脏神经症) 86

七、特发性发作性心脏频搏症 87

八、动脉硬化症 88

十、狭心症 89

九、心脏性喘息 89

十一、静脉炎 90

十二、主动脉瘤 91

第四节 消化器病 91

一、食道癌 91

二、急性胃炎 92

三、慢性胃炎 93

四、胃无力症 93

五、胃下垂症 94

六、胃扩张症 95

七、胃酸过多症 96

八、胃溃疡 97

九、胃癌 98

十、急性肠炎 100

十一、慢性肠炎 101

十三、肠结核 102

十二、十二指肠溃疡 102

十四、阑尾炎及盲肠炎 103

十五、肠狭窄及肠闭塞 104

十六、单纯性黄疸(卡他性黄疸) 105

十七、胆囊炎 106

十八、胆石症 106

十九、肝硬变 107

二十、急性泛发性腹膜炎 108

二十一、慢性腹膜炎及结核性腹膜炎 109

二十二、腹水 110

二十三、绦虫症 112

二十四、蛔虫症 112

二十五、蛲虫症 114

二十六、钩虫症 114

第五节 泌尿器病 115

一、急性肾病、急性血管球性肾炎 115

二、慢性肾病、慢性血管球性肾炎 116

三、萎缩肾 118

四、肾盂炎 118

五、肾结石症 119

六、肾结核 120

七、夜尿症 122

第六节 新陈代谢病 122

一、肥胖病 122

二、贫血 123

(一)失血性贫血 124

(二)钩虫贫血 124

(三)本态的低色素性贫血 124

(四)进行性恶性贫血 124

(五)再生不能性盆血 124

(六)小儿期贫血 125

(四)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126

(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126

(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126

三、白血病 126

(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126

四、突眼性甲状腺肿 127

五、紫斑病 128

(一)单纯性紫斑病 128

(二)风湿性紫斑病 128

(三)腹性紫斑病 128

(四)出血性紫斑病 128

(五)电击性紫斑病 128

六、斑替氏病 129

七、糖尿病 129

八、脚气 131

(三)浮肿型 132

(四)重心型 132

(一)未塾型 132

(二)萎缩型 132

第七节 关节及神经系病 134

一、关节疾患 134

(一)急性关节风湿症 134

(四)肩关节周围炎 135

(五)畸形性关节炎 135

(三)原发性慢性关节风湿症 135

(二)续发性慢性关节风湿症 135

二、神经痛 137

(一)三叉神经痛 137

(二)后头神经痛 138

(三)腕神经痛 138

(四)肋间神经痛 138

(五)坐骨神经痛 138

三、偏头痛 140

四、不眠症 140

五、眩晕 141

七、脊髓炎 142

六、颜面神经麻痺 142

八、脊髓痨 143

九、脑溢血、脑软化、脑栓塞、脑血栓 144

十、脑梅毒 147

附脊髓梅毒 147

十一、神经衰弱症 148

十二、癔病 149

十三、癫痫 151

十四、舞蹈病 152

第八节 儿科 153

一、麻疹 153

二、百日咳 155

三、流行性腮腺炎 156

四、鹅口疮 156

五、溃疡性口内炎 157

六、急性慢性胃肠炎 158

七、佝偻病 159

九、腺病质 160

八、扁桃体肥大 160

十、脊髓左白质炎(小儿麻痺) 161

十一、小儿急痫 162

十二、夜啼症 163

十三、夜惊症 163

第九节 外科 164

一、打扑伤 164

三、痈疽 165

二、冻伤 165

四、急性化脓性淋巴腺炎 167

五、结核性淋巴腺炎 168

六、骨结核症 168

七、急性浆液性关节炎 169

八、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170

九、结核性关节炎 170

十、疝 171

十一、肛围脓肿 172

十二、痔瘘 173

十三、痔核 174

十四、肛门及直肠脱出 175

十五、瘭疽 175

十六、脱疽 176

(一)动脉硬化症性特发脱疽 176

(二)糖尿病性脱疽 176

第十节 眼科 177

一、麦粒肿 178

二、眼睑缘炎 179

三、急性慢性泪囊炎 180

四、急性慢性结膜炎 180

五、沙眼 181

六、水泡性结膜炎 182

七、角膜实质炎 183

八、硬化性角膜炎 184

九、虹膜炎 185

十、白内障 186

十一、青光眼 187

十二、夜盲症 190

十三、慢性轴性视神经炎 190

第十一节 耳鼻咽喉科 191

甲、耳疾患 191

一、耳聋 191

二、耳鸣 192

三、外听道炎 193

四、急性慢性中耳炎 193

(一)急性单纯性中耳炎 193

(二)急性穿孔性中耳炎 194

五、急性乳突炎 195

一、急性鼻炎 196

乙、鼻疾患 196

三、真性臭鼻症 197

二、慢性鼻炎 197

四、上领窦化脓症 198

五、衄血 199

丙、咽喉疾患 200

一、咽峡炎 200

二、腺样增殖症 201

三、声音嗄嘶及失声 202

第十二节 产科 203

一、妊娠性剧吐 203

二、葡萄胎 205

三、子宫收缩微弱 205

(一)原发性收缩微弱 206

(二)续发性收缩微弱 206

五、胎盘残留 207

四、弛缓性子宫出血 207

六、子痫 208

七、产褥传染 209

八、白股肿 210

九、产褥下肢血栓症 211

十、乳汁缺乏症 212

十一、产妇乳房炎 212

(一)郁滞性乳房炎 212

(二)细菌性乳房炎 213

十二、后收缩 213

十三、产后脚气 214

第十三节 妇科 215

一、无月经 215

二、代偿月经 216

三、月经困难症 217

五、子宫后屈 218

四、月经过多 218

六、子宫下垂及脱出症 219

七、子宫内膜炎 220

八、子宫肌瘤 222

九、不孕症 223

十、卵巢炎 224

第十四节 皮肤科 225

一、多汗症 226

二、汗疱(附手掌角化症) 227

三、荨麻疹 228

四、湿疹 230

五、面疱 231

六、酒皶 232

七、皮肤瘙痒症、痒疹 233

八、疣赘 234

九、圆形脱发症 234

一、膀胱炎 235

第十五节 泌尿生殖器科 235

二、尿道狭窄 236

三、阴囊水肿 236

第十六节 性病 237

一、扁平湿疣 237

二、男子淋病 238

(一)急性前部尿道淋 238

(二)急性后部尿道淋 238

(三)慢性尿道淋 238

三、女子淋病 239

四、梅毒 240

五、先天梅毒 241

六、软性下疳 242

七、淋毒性前列腺炎 243

八、横痃 243

一、龋齿 244

第十七节 牙科 244

二、齿槽脓漏 245

第四篇 方剂解说 247

第一章 方剂解说 247

二划 247

十全大补汤 247

十味败毒汤 247

人参汤 248

八味地黄丸 248

三划 249

三黄泻心汤 249

附子泻心汤 249

三物黄芩汤 249

小柴胡汤 250

小建中汤 250

小青龙汤 251

小陷胸汤 251

当归建中汤 251

耆归建中汤 251

黄耆建中汤 251

小半夏加茯苓汤 252

大建中汤 252

大柴胡汤 252

大承气汤 253

大青龙汤 253

大黄牡丹皮汤 253

大防风汤 254

四划 254

五苓散 254

五积散 255

内托散 255

柴芍六君子汤 256

木防已汤 256

六君子汤 256

香砂六君子汤 256

分消汤 257

五划 257

甘草汤 257

甘草乾姜汤 257

甘草附子汤 258

甘麦大枣汤 258

四逆汤 258

四逆散 259

四物汤 259

四君子汤 259

茯苓四逆汤 259

四逆加人参汤 259

通脉四逆汤 259

半夏厚朴汤 260

半夏白术天麻汤 260

半夏泻心汤 261

生姜泻心汤 261

甘草泻心汤 261

白虎汤 262

白虎加人参汤 262

平胃散 262

平胃散加芒硝 262

不换金正气散 262

胃苓汤 262

竹叶石膏汤 263

安中散 263

六划 263

瓜蒂散 263

七划 264

走马汤 264

防风通圣散 264

防已黄耆汤 265

芎归胶艾汤 265

吴茱萸汤 265

芍药甘草汤 265

伯州散 266

抑肝散加陈皮半夏 266

附子汤 267

附子粳米汤 267

解急蜀椒汤 267

八划 267

炙甘草汤 267

九划 268

香苏散 268

正气天香汤 268

抵挡汤及丸 268

苓桂术甘汤 269

苓姜术甘汤 269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26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70

柴胡桂枝乾姜汤 270

十划 270

茵陈蒿汤 270

桔梗白散 271

桂枝汤 271

桂枝加芍药汤 271

桂枝加葛根汤 27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27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72

桂枝茯苓丸 272

桂芍知母汤 272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272

桂枝加黄耆汤 272

桂枝加附子汤 272

桃仁承气汤 273

茯苓饮 273

真武汤 273

鸟梅丸 274

十一划 274

净府汤 274

梔子豉汤 275

梔子甘草豉汤 275

梔子生姜豉汤 275

麦门冬汤 275

麦门冬饮子 276

麻黄汤 276

麻杏甘石汤 277

麻杏薏甘汤 277

麻黄附子细辛汤 277

麻子仁丸 278

逍遥散 278

加味逍遥散 278

启脾汤 279

参苓白术散 279

清上防风汤 279

紫圆 280

旋覆花代赭石汤 280

清心莲子饮 280

排脓散及汤 281

排脓汤 281

十二划 281

黄连汤 281

黄连解毒汤 282

黄耆?甲汤 282

猪苓汤 282

葛根汤 283

滋阴降火汤 283

越婢汤 283

越婢加术汤 283

十三划 283

补中益气汤 284

当归芍药散 284

当归饮子 285

当归四逆汤 285

十四划 286

酸枣仁汤 286

十五划 286

调胃承气汤 286

十六划 286

龙胆泻肝汤 286

钱氏白术散 287

十七划 287

薏苡附子败酱散 287

藿香正气散 288

二十划 288

十八划 288

加味归脾汤 288

归脾汤 288

二十一划 289

续命汤 289

第二章 药物解说 289

一、药品之名称 289

二、储藏法 290

三、调制法 290

四、药物之修治 291

五、调剂法 291

六、煎药 292

七、各论 292

第三章 处方 320

附 术语解说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