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个世纪的思索 1
1.1 理想化的梦 1
1.2 灰色的预言 4
1.3 目光向外 5
1.4 走向现实 7
1.5 中性因素的新色彩 8
1.6 经济政策的力量 9
1.7 两个假设 11
1.8 柳暗花明的转折 13
第二章 波动的周期 14
2.1 经济论坛上波动周期的定义 14
2.2 两个入口 15
2.3 增长率波动的双重启示 17
2.4 一条高高上扬的趋势曲线 21
2.5 周期波动 24
2.6 高涨波与衰退波的度量 27
2.7 小结 34
第三章 波动周期之谜初解 36
3.1 从两个缺口模型谈起 36
3.2 缺口之一的探查 39
3.3 缺口与波动 40
3.4 缺口之二的探查 42
3.5 缺口与结构 46
3.6 小结 48
第四章 消费潮 50
4.1 消费的重要性与结构 50
4.2 消费涨落波 52
4.3 不可忽视的滞后现象 58
4.4 在加进人口因素之后 62
4.5 城乡居民消费变动之差异 70
4.6 私人消费的平稳波 73
4.7 小结 79
第五章 投资潮 80
5.1 剧起骤落 80
5.2 换一个视角 82
5.3 特殊的闸 86
5.4 落潮的临界值 89
5.5 不可逾越的阶段 92
5.6 小结 93
第六章 投资家族 94
6.1 框架 94
6.2 族系 95
6.3 左右投资族的三大力量 103
6.4 艰难的选择 104
6.5 姣姣者 109
6.6 小结 112
第七章 资金流的中枢 113
7.1 计划者的理性脉波 113
7.2 六个循环 115
7.3 循环中的倾斜 119
7.4 不情愿的缺口 122
7.5 失控的误区 125
7.6 调控阀 131
7.7 赤字缺口与经济波动 134
7.8 小结 136
第八章 在预算主流之外 137
8.1 大改革的前奏曲 137
8.2 在投资族中异军突起 141
8.3 患难兄弟 146
8.4 在决策者行为的背后 149
8.5 不可忽视的亲族 153
8.6 投资饥渴与信贷逆差 157
8.7 对消费领域的覆盖 159
8.8 小结 163
第九章 两条大动脉与经济短缺 165
9.1 两大缺口 165
9.2 谁主沉浮? 167
9.3 金融赤字 175
9.4 “倒逼”机制 180
9.5 系不紧的袋口 184
9.6 休眠的货币 188
9.7 关于货币面纱的思辨 192
9.8 小结 195
10.1 有形的手与铁腕紧缩 198
第十章 三驾马车的刹车机制 198
10.2 斯芬克斯之谜 199
10.3 红灯信号 204
10.4 小结 212
第十一章 潮的横波与纵澜 214
11.1 双重硬约束 214
11.2 流动中的断面 215
11.3 纵横交错中的波澜起伏 216
11.4 基调与特色 220
第十二章 结构转换与结构短缺 222
12.1 路漫漫 222
12.2 选择的不是坦途 223
12.3 结构畸变的困扰 231
第十三章 结构断裂带 234
13.1 民以食为天 234
13.2 绿色的震波 236
13.3 二元经济与民工潮 241
13.4 行路难 244
13.5 波动中的隘口效应 248
第十四章 优先中的失衡 253
14.1 黑色的栅栏 253
14.2 十比一的期望 255
14.3 清醒的消费 256
14.4 “一马当先”的困惑 258
14.5 难成“万马奔腾”之势 261
14.6 增长与波动关联的启示 266
第十五章 增长中的波动 270
15.1 五大部门的增长趋势与波动 270
15.2 关联与影响 271
15.3 小结 274
16.1 十六个部门的断面解析 275
第十六章 产业系统结构的进一步解析 275
16.2 模型的构思 277
16.3 产业部门关联等级的划分 279
16.4 分层解析 281
16.5 模型的结果 283
16.6 小结 290
第十七章 结语 291
17.1 回到非理想的现实 291
17.2 思维角度的大跨度转换 293
17.3 “体制病”综述 297
17.4 关于两个假设证明的深层思考 301
17.5 艰难的历程 305
17.6 改革的深层触点 307
17.7 太平洋世纪的中国 312
附录:时间序列分析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