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况 1
目录 1
第二节 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 5
一、乳剂层 6
二、支持体 8
三、辅助层 16
四、几种典型感光材料的结构 20
第三节 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 21
一、最大密度 22
二、反差系数 25
三、宽容度 26
四、感光度 26
五、感色性 28
七、解象力和清晰度 29
六、灰雾度 29
八、颗粒性和颗粒度 30
九、保存性 30
第四节 感光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31
一、概述 31
二、按感色性能分类 32
三、按反差系数分类 33
四、按影象性质分类 35
五、感光材料的命名 36
第二章 感光成象理论 38
第一节 光 38
一、光的本性 38
二、光的辐射 40
三、可见光 42
第二节 卤化银的晶体结构 43
一、理想的卤化银晶体 43
二、卤化银晶体的不完整性 46
三、卤化银晶体的能带结构 48
第三节 潜影理论 50
一、潜影的本质 50
二、潜影的形成 51
三、葛尔尼(Gurney)—莫特(Mott)理论和米契尔(Mitchell)理论 54
第四节 显影机理 58
一、显微观察 58
二、电极理论 58
一、胶原向明胶的转化 63
第三章 照相明胶 63
第一节 照相明胶的结构和组分 63
二、明胶大分子的结构和组分 65
第二节 照相明胶的制备 67
第三节 照相明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作用 70
第四节 照相明胶中微量活性杂质的作用 77
第五节 照相明胶的分类 82
一、感光乳剂 85
第四章 感光乳剂制备原理 85
第一节 感光乳剂是胶体分散体系的特例 85
二、卤化银颗粒大小与照相性能的相互关系 86
三、感光乳剂制备特点 88
第二节 配料 89
一、硝酸银溶液的配制 89
二、卤化物—明胶溶液的配制 90
第三节 乳化 91
一、乳化方式 91
二、卤化银晶核的形成与生长 93
三、卤化银颗粒的分散度与诸因素的关系 96
第四节 物理成熟 100
一、物理成熟过程 100
二、晶体溶解度对颗粒大小的依赖关系 100
三、卤化银颗粒的晶形 102
四、影响乳化和物理成熟的因素 103
第五节 物理成熟到化学成熟的过渡阶段 107
五、温度的影响 107
一、水洗法 108
二、沉降法 110
第六节 化学成熟 114
一、化学成熟的基本特征 114
二、化学成熟过程 115
三、化学增感 116
四、影响化学成熟的因素 124
第七节 乳剂配方 126
第五章 感光乳剂的补加剂 131
第一节 补加剂的种类 131
第二节 光谱增感剂 132
一、增感染料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34
二、光谱增感过程和机理 139
第三节 稳定剂和防灰雾剂 147
一、老化现象 147
二、稳定剂和防灰雾剂 148
三、稳定作用机理 151
第四节 坚膜剂 152
一、坚膜作用和常用坚膜剂 152
二、坚膜剂的使用特点 154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157
一、表面张力 157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58
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60
第六节 其它补加剂 162
一、防氧化剂 162
二、提高反差的补加剂 163
三、防腐剂 163
四、防斑点剂 164
五、消泡剂 164
第六章 感光材料的涂布干燥和整理加工 165
第一节 熔化过程 165
一、浸涂式涂布 167
第二节 涂布过程 167
二、挤压式涂布 171
三、干版涂布 173
第三节 干燥过程 174
一、干燥工艺的特点 174
二、干燥工艺方法 176
第四节 感光材料的整理加工 177
一、显影原理 179
第一节 显影 179
第七章 感光材料的冲洗加工 179
二、显影方法 180
三、显影剂 182
四、保护剂 197
五、促进剂 201
六、抑制剂 204
七、显影液的配制 205
八、常用显影液的性能 205
九、显影条件对照相性能影响 208
十、显影过程中的邻界效应 209
第二节 定影 212
一、定影的原理 212
二、定影液的组成 213
三、定影液的配制 216
四、影响定影速度的因素 217
五、定影液的回收和再生 217
二、影响水洗效率的因素 219
一、水洗的作用 219
第三节 水洗 219
第四节 冲洗加工的辅助过程 220
一、影象的减薄 220
二、影象的加厚 222
第五节 反转冲洗法 224
一、反转冲洗原理 224
二、反转冲洗方法 224
一、光度学基础 227
第八章 感光测定 22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27
二、曝光量和互易律 232
三、色温 233
第二节 曝光与感光仪 235
一、光源 236
二、色温镜 237
三、滤色片 238
四、快门 239
五、标准光楔 240
六、被测胶片曝光量的计算 242
第三节 密度的计量 244
一、透射密度和卡里耶效应 245
二、反射密度 246
三、密度计 246
第四节 特性曲线的绘制 248
一、反差系数 249
第五节 基本照相性能的计量及表示方法 249
二、宽容度 253
三、感光度 256
四、灰雾度 259
第六节 几种其它照相性能的测定 259
一、感色性 259
二、解象力 261
四、颗粒度 263
三、清晰度 263
第七节 应用模量传递函数评价影象的细部还原 265
一、测定感光材料的MTF的原理 265
二、MTF曲线的测定方法 271
第九章 彩色感光材料 274
第一节 色 274
一、视觉生理机能 274
二、清色和彩色 275
三、彩色的基本特征 276
四、三原色理论 277
五、三原色理论的应用 280
第二节 多层彩色片的结构和性能 281
一、多层彩色片的结构 281
二、多层彩色片的种类和照相性能 284
第三节 多层彩色片的成色原理 287
一、成色基本原理 287
二、彩色显影剂 287
三、成色剂 292
四、彩色染料生成反应 296
五、彩色成象过程 304
六、彩色影象色调的失真及校正 307
第四节 多层彩色片的冲洗加工 317
一、彩色显影液的主要组分 317
二、多层彩色负片和多层彩色正片的冲洗加工 319
三、多层彩色反转片的冲洗加工 323
第五节 多层彩色片的新技术 326
一、新的乳剂颗粒制备技术 327
二、新型成色剂 329
三、涂层的结构和排列 333
第六节 银漂法彩色感光材料 334
一、概述 334
二、银漂法彩色片的结构和特点 335
三、银漂法成象原理 336
四、银漂法彩色片的冲洗加工 341
第七节 一步摄影法彩色感光材料 344
第十章 印刷制版感光材料的应用 353
第一节 概述 353
第二节 制作照相原稿用胶片 358
第三节 照相制版用胶片 361
一、彩色原稿的复制 361
二、利斯胶片 363
三、高反差印刷胶片性能改进 369
四、改进网点质量的显影加工 376
五、凹印用胶片 378
六、蒙版胶片 379
第四节 电子分色扫描用胶片 385
第五节 照相排版用胶片 388
第六节 新闻传真制版用胶片 390
第七节 明室银盐拷贝胶片 390
第八节 银盐直接制版感光材料 393
第九节 全息照相感光材料 398
一、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398
二、全息照相感光材料的特性 400
三、全息图片的复制及应用 402
第十一章 重氮盐成象体系 404
第一节 概述 404
第二节 重氮感光材料的光敏组分 405
一、重氮化合物及其感光特性 405
二、重氮化合物的光谱感光度 407
一、光敏重氮盐及偶合剂 412
第三节 重氮印相法 412
二、单组分和双组分重氮感光材料 419
三、重氮负性印相法 421
四、重氮印相法的应用 422
第四节 微泡照相法 422
一、主要组分 423
二、成象原理 425
三、照相性能 427
第五节重氮平版图象法 428
第十二章 感光性树脂 430
第一节 概述 430
第二节 光交联型感光性树脂 432
一、重铬酸盐胶体 432
二、聚乙烯醇肉桂酸酯 435
第三节 光分解型感光性树脂 439
一、重氮盐类 439
二、重氮醌类 444
三、叠氮基类 451
第四节 光聚合型感光性树脂 454
第五节 感光性树脂的应用 458
一、平版用感光材料 458
二、凸版用感光材料 464
三、凹版用感光材料 475
四、丝网版用感光材料 477
五、非银盐明室拷贝片 481
六、照相法校正用材料 483
第十三章 电子照相成象体系 487
第一节 概述 487
第二节 静电照相过程基本原理 488
第三节 光电导体系的基本特性 492
一、电晕充电的电荷分布 492
二、光导层的暗衰减 495
三、光照射的电荷衰减 496
五、残余电位 498
四、感光度 498
六、“疲劳”现象 499
第四节 电子照相的光导材料 499
一、无定形晒光导体 501
二、氧化锌—树脂光导体 503
三、有机光导体 507
第五节 静电潜影的显影 509
一、静电潜影的性质 509
二、显影色粉 510
三、磁刷显影法 512
四、液体显影法 514
第六节 电子照相在印刷制版中的应用 517
一、氧化锌—树脂感光纸 517
二、KC晶体版 518
三、利用色粉的抗蚀性制版 520
四、利用色粉的遮光性制版 520
五、彩色校正用材料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