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篇 城乡差别及其成因 19
第一章 显著的城乡差别 19
第一节 城乡差别的三个层次 19
第二节 城乡差别的现实表现 21
第三节 城乡差别的历史性变迁 32
第二章 城乡差别缘何形成 34
第一节 要素的不平等流动 34
第二节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46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城市偏向 53
第四节 世界的不平衡发展 60
第五节 经济学家对传统农业社会及其变迁的忽视 67
第二篇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73
第一章 “三农”是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和基础 73
第一节 农民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73
第二节 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母体 81
第三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96
第一节 农村是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焦点 102
第二章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102
第二节 没有农村现代化的现代化是不可想像的 109
第三篇 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 115
第一章 借鉴历史的经验 115
第一节 历史的重演与遗憾 115
第二节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118
第三节 农民也是改革的“主力军” 124
第四节 从计划体制的“薄弱环节”突破 126
第五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8
第一节 将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132
第二章 走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32
第二节 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 137
第三节 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 144
第四节 建设公正的宏观调控政策环境 152
第五节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158
第六节 成立农村工作委员会 162
第三章 农村现代化与原有城市的关系 169
第一节 农村与城市的关系 169
第二节 原有城市的优势和农村的劣势 172
第三节 农村现代化与原有城市的协调设想 173
第四篇 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 179
第一章 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 179
第一节 1998年前“三农”政策和流行思路简评 179
第二节 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184
第二章 土地制度改革 188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和国际考察 188
第二节 我国目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194
第三节 土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和实践模式简评 198
第四节 土地制度改革设想 203
第三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11
第一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质和中国特色的成因 211
第二节 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刻不容缓 215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设想 220
第四章 农业现代化 228
第一节 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 228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和道路选择 230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分析思路 234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设想 244
第五节 关于农业产业化 248
第五章 农村工业化 253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253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重塑中国经济和社会 259
第三节 对农村工业化的理论探讨 269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设想 280
第六章 农村人口城市化 287
第一节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87
第二节 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 290
第三节 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迫切性和意义 294
第四节 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设想 298
第五节 新市民城设想 305
第七章 农村政治和文化现代化 313
第一节 农村政治现代化 313
第二节 农村文化现代化 319
结束语 325
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