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怎样学习政治经济学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是党性的科学 8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8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11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13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13
城市和乡村间重大差别的消灭 15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16
第二章 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 19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 19
人类社会的产生 19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
原始公社的崩溃 23
第二节 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 24
奴隶占有制的产生和特征 24
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6
奴隶起义和奴隶占有制的灭亡 28
第三节 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 30
封建主义的产生 30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31
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3
阶级斗争。封建制度的灭亡 35
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38
第三章 垄断前的资本主义 3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 38
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4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6
资本主义的特征 46
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的基础 47
剩余价值规律 49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51
第三节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51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53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8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58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及矛盾的尖锐化 60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63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63
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63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64
生产积聚和垄断的统治 66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 66
银行的新作用。财政资本与财政寡头 68
资本输出 70
资本家同盟从经注上瓜分世界 71
列强完成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 72
第三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74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74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77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79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80
第四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 8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本质 8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两个阶段 8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88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8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88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点 90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别 91
第二节 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93
为什么要有过渡时期 93
无产阶级专政 95
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96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0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 10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和方法 103
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106
合作化计划 107
全盘集体化和消灭富农 109
第四节 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113
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 113
共产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 114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重大差别的消灭 117
大规模器生产 1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 11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和再生产 119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术革新 121
社会主义生产的分布 123
第二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 125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25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 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法 129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129
社会主义企业组织 131
经济核算制 133
企业赢利的重要性 1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 139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本质 139
社会生产两个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 141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泉源 14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 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 147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形成 147
经济规律是客观过程的反映 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50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 150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15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过渡时期的作用 154
第三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156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特点和要求 156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化 1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161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161
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16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和工资 1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的性质 164
不同制度下的社会劳动 164
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 166
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性 169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 169
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途径 171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 173
物质利益的原则 17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7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76
社会主义工资的性质 176
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 17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183
商品生产的性质 183
特种的商品生产 184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性质 189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 189
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的重要性 1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流转 192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业的性质 192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业的基本形式 194
社会主义商业的优越性 197
我国过渡时期的商业形式 198
社会主义的大规模农业生产 2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农业的性质 20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农业体系 202
社会主义农业的特点 204
第二节 机器拖拉机站 206
机器拖拉机站是集体农庄生产的工作基础 206
机器拖拉机站和集体农庄的关系 207
第三节 集体农庄 209
集体农庄的组织 209
集体农庄的收入和分配 212
国家对集体农庄的农产品的收购工作 213
第四节 国营农场 216
国营农场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最高组织形式 216
国营农场是国家的重大经济事业 217
我国的国营农场 22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和财政制度 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222
国民收入的本质和构成 222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224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分配 2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体系 227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任务 227
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 230
社会主义社会的税收、公债和保险 233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 2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和银行 237
社会主义社会的银行 2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流通 240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 24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24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清建设和经济合作 2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 246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24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48
苏联进入从社会主义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 250
人民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 253
第二节 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制度 253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及其特点 255
劳动人民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的增长 25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 260
中国革命的性质 260
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262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263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合作 267
世界民主市场的产生和巩固 267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经济关系的性质 270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 273
社会主义阵营的威望不断增长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