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纲要 1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
第一部分 中国革命史 1
(二) 辛亥革命 5
(三)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8
(四)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12
(五)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9
(六) 全国解放战争 24
(七)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0
二、问题解答 36
1. 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6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7
3.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7
5. 中国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8
4. 帝国主义列强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8
6.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39
7.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是什么? 39
8.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40
9.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
10.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
11. 什么是保路运动? 42
1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失败原因是什么? 42
1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2
14. 为什么说近代中国的历史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43
15. 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怎么回事? 44
16.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有哪些特点? 44
17. 中国工人阶级有哪些特点? 44
20.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5
19.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5
18.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45
2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6
2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7
23.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47
2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47
25. 二七大罢工的重大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48
2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8
27. 为什么说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48
28. 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9
29.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起了什么重大作用? 50
30. 为什么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0
31.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有何重大意义? 50
33. 什么是“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51
32. 什么是西山会议派和戴季陶主义? 51
34.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有何重大意义? 52
35. 什么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3
36. 什么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3
37.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3
38.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是什么? 54
39. 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 55
40.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怎样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55
41.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农民运动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它有何重大意义 56
42. 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是什么性质的? 56
43.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次著名武装起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57
44.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7
45.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8
4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59
47. 为什么说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59
4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什么? 60
48. 毛泽东关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是什么? 60
50.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是什么? 61
5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61
52. 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62
53. 什么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63
54. 什么是“九·一八”事变? 63
55. 什么是“宁都起义”? 63
56. 什么是“一·二八”事变? 63
57. 什么是“福建事变”? 63
58. 什么是“华北事变”? 64
59. 《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64
60.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65
61. 什么是“七君子事件”? 65
62.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何必要性和可能性? 65
63.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大意义? 66
64. 什么是“七七”芦沟桥事变? 67
65. 什么是“八·一三”事变? 67
66.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 67
67.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及其特点是什么? 68
6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和斗争实质是什么? 68
69. 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69
70.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69
7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及国民党营垒有哪些变化? 70
72.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70
73.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71
7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策略原则是什么? 71
75.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72
76. 为什么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73
77.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 73
79.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74
78.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什么? 74
80. 中国共产党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困难而制定的政策是什么?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75
81.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75
82.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5
83. 中共“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怎样的论述? 76
84.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77
85.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77
8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任务是什么? 77
87.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为什么对国民党反动派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策略方针? 78
88.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79
89. 为什么说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 79
90. 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 80
91. 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80
92.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80
95.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81
9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土地改革工作的总政策是什么? 81
93. 党的十二月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81
96.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82
97.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82
98. 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三条道路”的破产说明了什么? 83
99.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党派有哪些? 84
10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84
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三个必然结果是什么? 84
102.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85
103. 建国后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什么? 85
10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85
105.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6
106.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6
107.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是什么? 86
109. 为什么说党的“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87
108. “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87
110.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88
11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89
112. 为什么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成绩是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90
113.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90
114. 为什么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 90
115.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91
116.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92
117.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3
118.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93
119.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94
120. 为什么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
121.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上经历了哪几次历史性转变? 94
(一) 单项选择题 95
三、练习题 95
(二) 多项选择题 101
(三) 辨析题 104
(四) 简答题 104
(五) 论述题 106
四、练习题答案 107
(一) 单项选择题 107
(二) 多项选择题 107
(三) 辨析题 108
(四) 简答题(略) 110
(五) 论述题 110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17
一、复习纲要 117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7
(二)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120
(三)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23
(四)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25
(五)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28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30
(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 132
(八)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134
(九)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36
(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8
(十一) 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 142
(十二) 加强党的建设 144
二、问题解答 146
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46
2. 如何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147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148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具体途径是什么? 148
5.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149
6.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150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有何区别? 151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151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52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52
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3
12. 如何理解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153
13. 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154
1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署是什么? 154
15. 我国现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154
16. 经济效益的含义是什么? 155
17.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55
18. 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55
20. 为什么要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156
19. 如何理解我国当前治理整顿的必要性及其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156
21. 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157
2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157
2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既统一又矛盾? 158
2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59
25. 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 159
26. 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160
27. 什么是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二者关系如何? 160
28.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61
29.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 161
32.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62
33. 如何理解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62
6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162
31.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162
30. 为什么全民所有制企业要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162
34.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63
35.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63
36. 在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私有化? 164
37. 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 164
38. 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作用如何? 165
39. 其他所有制经济各自的性质如何? 165
40.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实现目的的手段? 165
41.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65
42.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167
43. 什么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167
44. 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168
45.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69
46. 为什么要实行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 169
47. 现阶段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 170
48. 如何理解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70
49. 在个人收入分配中,为什么要坚持物质鼓励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171
50. 消费膨胀有何危害?如何防止消费膨胀? 171
51. 如何理解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意义? 172
52.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173
53. 我国建设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及其性质、特点是什么? 173
54.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74
55. 为什么说民主是个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 174
5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174
57.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 175
58. 如何理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176
59.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176
60. 什么是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定义? 177
61. 什么是法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法制? 178
6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78
63.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何本质区别? 179
64. 为什么现阶段人民政权的专政职能不能削弱? 180
65.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0
6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81
6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82
69.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83
70. 如何认识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184
7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 184
72. “一国两制”的构想有何重大意义? 185
7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有哪些特点? 185
74.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186
75.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87
76. 如何理解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87
77.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 188
(一) 单项选择题 189
三、练习题 189
(二) 多项选择题 192
(三) 辨析题 195
(四) 简答题 195
(五) 论述题 196
四、练习题答案 196
(一) 单项选择题 196
(二) 多项选择题 196
(三) 辨析题 197
(四) 简答题(略) 200
(五) 论述题(略) 200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
一、复习纲要 201
(一)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
(二) 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04
(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17
(四) 历史唯物论 223
(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32
(六)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237
(七) 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 242
(八)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249
(九) 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250
(十) 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的出现和巩固 254
(十一) 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256
二、问题解答 257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257
2. 马克思主义及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258
3. 什么是哲学? 259
4. 何谓哲学基本问题?它有哪些内容? 259
5. 唯物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形态? 259
7. 二元论哲学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260
6.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几种? 260
8. 如何理解哲学的党性原则? 261
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和旧哲学有何根本不同? 261
10.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62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是什么? 262
12. 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63
13. 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263
14. 怎样认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63
15.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它们和物质运动的关系如何? 264
16. 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264
17.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观点是什么? 265
18.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如何? 265
19. 怎样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65
22. 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有何本质区别? 266
2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266
20. 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66
23. 唯物辩证法及其理论体系是什么? 267
2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7
25. 何谓联系?其特征如何? 267
26.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它和联系有何关系? 268
27. 规律及其特征是什么? 268
28. 什么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的关系如何? 268
29. 如何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69
30. 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怎样? 269
31.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的关系怎样? 270
3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271
3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如何? 271
34. 何谓两点论和重点论?它们的关系怎样? 271
36.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272
35. 何谓质、量、度? 272
37. 量变和质变有哪些基本形式? 273
38. 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273
39. 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73
40.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74
41. 如何理解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275
42.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76
43.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如何? 276
44. 如何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77
45. 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如何? 278
46. 何谓实践?它在认识中的作用如何? 279
47. 什么是认识?它对实践有何作用? 279
4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怎样? 279
51.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280
50.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和条件是什么? 280
49. 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需要什么条件? 280
52. 归纳和演绎及其辩证关系如何? 281
53. 分析和综合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281
54. 什么是真理?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282
55. 如何认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83
56.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如何? 284
57. 怎样认识真理的具体性? 284
58.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285
59. 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85
60.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286
6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286
62. 什么是自由和必然?它们的辩证关系怎样? 287
6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怎样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287
66. 人类劳动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如何? 288
65.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表现在哪里? 288
6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288
67.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89
68. 如何理解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89
69.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89
70.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90
71.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90
72.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91
73.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及其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292
74. 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93
75. 怎样认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94
76.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94
77. 列宁的阶级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295
78. 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96
79.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 296
81. 国家的实质和职能是什么? 297
8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297
82. 社会革命的实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98
83. 社会意识及其一般特点是什么? 299
84. 什么是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它们的辩证关系怎样? 299
85. 什么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者的关系如何? 300
86. 怎样认识社会意识诸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00
87. 人的本质是什么? 301
88.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1
89. 怎样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02
90. 何谓人的价值? 303
91.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303
92. 怎样认识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04
9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04
9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305
94. 什么是经济规律以及认识其客观性的意义何在? 305
95.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入手? 305
97.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以及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306
98.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 307
99. 什么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07
100.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主要矛盾? 307
101. 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308
102. 什么是货币流通的规律? 308
103. 什么是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 308
104.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具有哪些作用? 309
105. 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09
106.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 310
108.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311
109.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11
10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311
110.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312
111. 为什么说“知识价值论”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 312
112.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和特点? 313
113.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是什么? 314
114.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何在? 314
115.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15
116.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15
117.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16
118. 产业资本循环要经历哪些阶段并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316
119. 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316
120. 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317
121. 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17
124.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318
123.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何在? 318
122. 怎样认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318
125. 商业利润的性质及来源是什么? 319
126.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有什么区别? 319
127.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源泉是什么? 319
128. 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怎样? 320
129.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320
130.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有何重大意义? 320
13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的? 321
13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有何新的特点? 321
1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321
134. 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22
135. 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322
138. 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323
137. 为什么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323
136. 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323
139. 如何理解金融寡头的统治? 324
140. 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是什么? 324
141.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24
14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是什么? 325
143. 如何理解帝国主义的寄生性或腐朽性? 325
144. 战后资本输出有什么样的新特点? 325
145. 为什么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会有迅速发展? 326
146. 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化? 326
147. 如何正确分析“趋同论”? 327
148.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必然趋势? 328
149.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 328
150.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主要缺陷是什么? 329
151. 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空想变为科学? 329
15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能否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330
152.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联系与区别? 330
154. 怎样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本质? 331
155. 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332
156.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32
157. 第二国际前期的主要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32
158. 第二国际破产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 333
159. 列宁在俄国建立新型政党的理论是什么? 333
160.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必须具备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才能发生并取得胜利? 334
161.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基本原则是什么? 334
162.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政权的特点有哪些? 335
163. 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335
164. 在俄国1905年革命中,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种策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335
165. 怎样理解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 336
166. 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36
168. 试述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和策略 337
167.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337
169.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根据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38
170. 十月革命后列宁是如何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 338
171.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39
172.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40
173. 试述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 340
174. 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是怎样捍卫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理论的? 341
175. 苏联工业化的方针和道路是什么? 342
176. 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是什么? 342
177. 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什么? 342
178. 第三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43
179. 第三国际解散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看待它的历史作用? 343
180. 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344
181. 30年代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它的作用? 344
183.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45
182.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有何联系与区别? 345
184.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46
185. 反和平演变的战略有哪些主要内容? 346
186. 如何划清两种改革观的界线? 346
三、练习题 347
(一) 单项选择题 347
(二) 多项选择题 351
(三) 辨析题 356
(四) 简答题 357
(五) 论述题 358
四、练习题答案 358
(一) 单项选择题 358
(二) 多项选择题 359
(三) 辨析题 359
(四) 简答题 365
(五) 论述题 369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373
一、关于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373
二、国内大事 380
三、国际大事 383
四、练习题 386
五、练习题答案 387
附录 试题汇编 393
一、1989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题(理科) 393
答案要点 401
二、1990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题(理科) 405
答案要点 412
三、1991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题(理科) 417
答案要点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