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团结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团结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团结学的研究任务 10
第三节 团结学的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团结的历史考察 22
第一节 团结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2
第二节 团结在中国历史上的宏观形态 33
第三节 团结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4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确立与发展 52
第一节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创立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团结观 5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74
第四章 团结的一般特征及特殊表现 85
第一节 团结的一般特征 85
第二节 团结的特殊表现 93
第五章 团结的实现途径 109
第一节 正确认识妨碍团结的因素 109
第二节 团结的实现途径 120
第六章 团结与国民教育 132
第一节 国民团结意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 132
第二节 国民团结意识的正面与负面的现实考察 139
第三节 教育与培养国民团结意识 144
第七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团结 152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的基础 152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的本质 159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的强大生命力 164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的实现 177
第八章 团结与社会稳定 186
第一节 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86
第二节 实现社会团结稳定的基本条件 197
第九章 团结与民族共进 210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210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 217
第三节 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226
第十章 团结与祖国统一 233
第一节 海峡两岸实现团结统一的共同基础 233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海峡两岸实现团结统一的最佳途径 238
第三节 加强团结合作共图统一大业 243
第十一章 团结与世界和平进步事业 249
第一节 团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重要课题 249
第二节 影响世界团结的因素 255
第三节 实现世界团结之路 261
第十二章 人类大团结理想的实现 269
第一节 人类大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69
第二节 人类大团结的特征 274
第三节 实现人类大团结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280
第四节 为实现人类大团结努力开拓 283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