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卓然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43405261
  • 页数:56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第一节 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1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5

四、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7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8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 8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1

三、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派别性 13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18

一、哲学中形成不同派别的根源 18

二、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2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革命 2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和彻底革命的哲学 26

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2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3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3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发展 3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精神文明 34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35

一、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35

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8

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方法 39

第一节 物质 4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41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4

三、当代科学的发展和物质范畴 46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47

一、物质与运动 47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53

三、物质运动与时空 54

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0

第三节 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61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1

二、世界物质统一的证明 62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64

第四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5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65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5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特征 71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1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3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76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78

一、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 78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面 79

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82

第五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4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4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4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7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9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90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96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96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0

三、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 101

第六章 对立统一规律 105

第一节 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5

一、对立面与对立和统一关系 105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8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2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6

一、矛盾的普遍性 116

二、矛盾的特殊性 11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9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24

一、矛盾的复杂性 124

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28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0

第一节 质、量、度 132

一、质 132

第七章 质量互变规律 132

二、量 135

三、度 138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139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39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41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44

一、质量变互的客观普遍性 144

二、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45

三、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47

第八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50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50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50

二、辩证的否定观 153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57

一、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157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60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4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164

二、否定之否定形式的多样性 166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71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71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171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4

三、把握因果关系,能动地改造世界 177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8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 178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9

三、通过偶然揭示必然,掌握改造世界的主动权和自由权 182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83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8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6

三、避免坏的可能,争取好的前途 188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89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89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90

三、选择形式,发展内容 193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194

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194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95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98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历史观的学说 199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199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199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03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5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历史发展 209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09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11

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14

第三节 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217

一、两种社会历史观斗争的复杂性 217

二、自然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历史观 219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3

第一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23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23

二、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25

三、劳动是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229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30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33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35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36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异同 236

一、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39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240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43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43

一、生产力 243

二、生产关系 248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5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52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55

第三节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257

一、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257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259

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方式的矛盾运动 260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3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63

一、经济基础 263

二、上层建筑 266

三、社会形态 269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73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73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76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 278

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 278

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0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83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8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85

第十四章 阶级、国家、革命 285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0

三、阶级分析方法 293

第二节 国家 294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94

二、国家的职能 297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98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00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00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02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04

四、改革与社会革命 305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06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06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08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0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11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11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11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13

三、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 317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318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18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20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323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324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 324

二、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 327

一、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329

第四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 329

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33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34

第十六章 社会生活 336

第一节 社会的生活方式 336

一、生活方式及其构成 336

二、生活方式与社会变革 341

三、生活方式与社会文明 343

一、家庭 345

第二节 社会的共同体 345

二、氏族和部落 347

三、部族和民族 349

第十七章 科学和教育 355

第一节 科学 355

一、科学的本质 355

二、科学的社会职能 358

三、科学的发展 362

第二节 教育 365

一、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365

二、教育的社会职能 367

三、教育的发展 369

第三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72

一、知识、人才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72

二、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神圣职责 374

第十八章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375

第一节 个人和社会 375

一、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 375

二、个人和集体 380

一、人的价值观的历史发展 38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 383

二、人的价值在于创造 387

三、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389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92

一、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 392

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395

第十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98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98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98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01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403

一、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06

第二节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406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408

三、杰出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411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14

一、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14

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416

第二十章 人类认识及其历史发展 418

第一节 人类的认识 418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418

二、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认识的基本矛盾 422

三、认识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424

第二节 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 427

一、人类认识史的基本内容 427

二、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阶段 430

三、中国认识史的特点和线索 435

第二十一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3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39

一、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39

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443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45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448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44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52

第三节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55

一、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455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457

第二十二章 认识的辩证运动 461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61

一、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461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64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467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469

一、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469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 471

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途径 472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74

一、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474

二、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 476

三、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78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 481

第二十三章 真理 481

第一节 客观真理 481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85

三、真理与价值 488

第二节 真理与谬误 492

一、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492

二、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493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95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97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497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50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503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503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05

第二十四章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09

第一节 辩证法在思维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509

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509

二、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 511

三、辩证思维基本方法的作用 513

一、归纳和演绎 515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15

二、分析和综合 520

三、抽象和具体 525

第三节 逻辑和历史的相互关系 528

一、历史是逻辑的基础 528

二、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530

三、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533

第一节 人类历史的自由王国是全人类的解放 537

一、人类关于自由认识的发展 537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必然和自由 53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观 540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 544

第二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过程 547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547

二、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解放过程中的地位 549

三、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类自由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552

第三节 社会实践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的根本途径 555

一、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人类认识必然的基础 555

二、改造主观世界是人类认识必然的关键 558

三、为实现人类历史的自由王国而奋斗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