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以柳、周、姜、吴为探究中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雅莉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6686822
  • 页数:6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宋人雅词批评中的矛盾与困惑 1

壹、「本色」与「诗化」之辨 3

贰、「抒情」与「言志」之辨 8

参、自然平易与人工研链之 10

第二节 宋词雅化的词史意义及其研究价 12

第三节 柳、周、姜、吴「词人之词」同质性研究的选择 16

第二章 南、北宋雅词观的差异 26

第一节 宋词雅俗之争的肇因 27

第二节 北宋的雅词观(一):倡导词的诗化,力主情性 31

壹、苏轼「以诗为词」之说表现主体性情 32

贰、黄庭坚《小山词序》知人以论词 36

参、张耒《东山词序》论词主满心而发,肆口而成 40

第三节 北宋的雅词观(二):维护词的本色 42

壹、陈师道「本色说」与晁补之的「当行说」对苏轼的反思 42

贰、李清照《词论》倡协律与雅正并重 47

第四节 南宋的雅词观(一):承袭苏轼言志说,加强诗化道路回归 55

壹、王灼《碧鸡漫志》倡「诗词同源,皆心声之所发」 57

贰、胡寅〈题酒边词〉主词上承诗,而「曲尽人情」乃词所不同於诗之处 61

参、辛派词论:词为精神意识与时代风云的「陶写之具」 62

第五节 南宋的雅词观(二):骚雅词派的雅化理论,「诗化」与「本色」的兼融 65

壹、词情之雅:跻攀儒教风雅,一归於正 66

贰、词法之雅:文人化之思力安排 72

第六节 南、北宋词坛雅化的趋势之异 75

壹、时代背景之异 75

贰、词情雅化之异 77

参、创作安排之异 79

第七节 结语 85

第三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情感内涵雅化的嬗变 90

第一节 抒情主角的转移:从「男子而作闺音」到男子直抒其情 92

壹、柳永完成了由代言体向抒情体的转变 95

贰、周邦彦完成了抒情主体的自我化 100

参、姜夔完成了抒情主体自觉意识的深化和人格的风范化 102

肆、吴文英完成抒情主体的自传化与个性化 107

第二节 艺术视野的开拓与嬗变 113

壹、柳永境雅之开拓:由人造建筑空间转移至关山江河的自然大景 114

贰、周邦彦以细致景物的真实再现,曲表心曲 120

参、姜夔以带有意志化与人格化之景作主客的融合 125

肆、吴文英以象徵性的画面,表现内心隐秘 130

第三节 主体内心世界的拓展与强化 138

壹、柳永对情雅之开拓:自我独有生命情感以真挚动人 141

贰、周邦彦缘情以求和雅,表现情感内省化的倾向 148

参、姜夔言志以求骚雅,以超然之态表达一己之心声 155

肆、吴文英追求情感的深隐化,以词写秘密心史 165

第四节 咏物表现的发展与嬗变 173

壹、柳词纯客观描绘,以寄赏爱 175

贰、周词感物言志,融情入景 179

参、姜词托物言志,化实为虚 188

肆、吴词物人双写,影射情事 199

第五节 结语 211

第四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法及思维模式的演变 216

第一节 四家词法及词体特色的发展 217

壹、「屯田家法」及「屯田体」的特色 217

贰、「清真长技」及「清真体」的特色 223

参、白石以诗法行於词及「结体於虚」之特色 230

肆、「梦窗家法」与「梦窗体」的特色 237

第二节 思维模式雅化的演变 248

壹、柳词以叙述之笔作情节化的穿插 249

贰、周词以错综回环之势作故事性的开展 253

参、姜词以提空之势作心灵活动的描写 258

肆、吴词以意象跳跃之姿作梦境式的体验 262

第三节 情与景组合方式的嬗变 269

壹、柳词感物而动,情景交融,互藏其宅 271

贰、周词移情入景,以景代情,多用比体 276

参、姜词即事叙景,避实就虚,物我同化 281

肆、吴词缘情布景,为情造景,以虚求实 287

第四节 语言锤链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294

壹、柳词浑然天成,佳句偶得;周词雅丽精工,刻意求巧 295

贰、周词在工巧中求浑厚;姜词求工而欲泯其工痕 300

参、姜词语言疏快,凭精思修辞;吴词语言险涩,凭锐感修辞 307

第五节 用典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315

壹、柳词用典自如,信手拈来,自然不涩 316

贰、周词用典广博,掇拾古语,如同己出 319

参、姜词用典入化,僻事实用,熟事虚用 322

肆、吴词用典冷僻,避熟就虚,晦涩难索 325

第六节 结语 329

第五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结构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333

第一节 柳永的直线型结构 336

壹、前人对柳词结构的总评价 336

贰、建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 339

参、层次井井的顺序式结构 344

肆、寓曲折於平直,运变化於顺序:逆向与交叉的结构 348

伍、虚词指示和警语提缀 360

第二节 周邦彦的曲线型结构 366

壹、前人对周词结构的总评价 366

贰、曲线型结构源於勾勒笔法 370

参、周词的结构型态 376

肆、周词的结构特色 392

第三节 姜夔的暗线型结构 402

壹、前人对姜词结构的总评价 402

贰、暗线型结构源於提空笔法 406

参、暗线型结构的主要特徵 409

第四节 吴文英的窗口式结构 430

壹、前人对吴词结构的总评价 431

贰、窗口式结构源於画面展示之法 436

参、窗口式结构的特徵 447

第五节 结语 488

第六章柳、周、姜、吴四家词风格雅化的承继与嬗变 492

第一节 柳永自然直率与高旷健朗的词风 493

壹、从柳永雅、俗并行的文化基因见温、柳的异趣 494

贰、从词人的自觉意识来看柳词自然真率的词风 501

参、从苏轼对柳永的借鉴以见柳词高旷健朗之风 504

第二节 周邦彦典丽浑成与沈郁顿挫的风格 513

壹、从时代风气与文化主潮来看周词婉丽和雅风格的必然性 513

贰、从柳、苏的对峙与秦的导引,以见周之整合而塑立奇崛深劲之风 517

第三节 姜夔清空骚雅与峭拔瘦劲的风格 537

壹、从时代风尚与文化背景来看姜夔清空词风的必然性 537

贰、从姜夔对周词的继承与创新来看「和雅」与「骚雅」、「浑厚」与「清虚」之异 541

参、从苏、辛的异趣看姜夔的偏取,以树立萧散旷远之风 552

肆、从词人的自觉意识来看姜夔峭拔瘦劲的词风 560

第四节 吴文英沈博幽艳与「形神而实空」的风格 566

壹、从时代背景和文化成因以见吴词幽艳深邃词风的形成 568

贰、从吴文英对周词的继承发展以见其密丽质实、沈郁奥博的词风 572

参、从姜、吴的异趣以见吴词「质实之中,仍自清空的风格 580

肆、从词人的自觉追求以见吴词险涩幽怪之风 589

第五节 结语 596

第七章 结论 600

参考书目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