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汉-唐哲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实明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2093·16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两汉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 1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状况 3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状况 3

一 与民休息和黄老哲学 3

二 有为政治和儒家哲学 6

三 儒道两家思想的竞争 9

四 董仲舒的哲学及其反对派 10

第二节 西汉后期至东汉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斗争 13

一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13

二 东汉生产和科学的发展 14

三 东汉时期的阶级矛盾 15

四 西汉末至东汉的哲学思想斗争 17

第二章 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 20

第一节 有神论的自然观和神权政治思想 20

一 意志之天和道德之天 20

二 人副天数 23

三 神权政治 24

四 天人感应 26

第二节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人性论 29

一 事顺于名的认识论 29

二 两重三品的人性论 31

第三节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 34

一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 34

二 三统三正的历史观 35

第三章 《淮南子》、司马迁和桑弘羊对官方哲学的批判 37

第一节 《淮南子》对官方哲学和政治的批判 37

一 主张唯物主义自然论反对神学目的论 37

二 坚持发展史观反对法古 39

三 主张无为而治批判官方政治 40

四 反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一 刘官方哲学的批判 44

第二节 司马迁对官方哲学和政治的批判 44

二 对官方政治的批评 45

第三节 桑弘羊对官方哲学的批判 48

一 对盐铁官营等政策的辩护 49

二 对德教与法古的批判 50

三 对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 50

四 对法家的推崇和对儒家的批判 51

第四章 杨雄与桓谭的唯物主义哲学 51

第一节 杨雄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52

一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52

二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5

三 社会政治思想 56

第二节 桓谭的唯物主义形神论 58

第五章 王充的唯物主义哲学 61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和无神论 62

一 元气自然论 62

二 对目的论的批判 63

三 对天人感应的批判 64

第二节 唯物主艾的形知论和无鬼论 71

一 唯物主义的形知论 72

二 刘有鬼论的批判 73

一 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 75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75

二 感性经验是检验知识的必要手段 77

三 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知识的应用 77

第四节 人性论和命定论 79

一 人性论 79

二 命定论 80

第五节 社会历史观 83

一 历史宿命论 83

二 历史的发展观 85

第六节 对先秦各家的批判继承 86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玄学和佛学的斗争 9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和思想的一般状况 93

第一节 门阀士族的形成及其腐朽统治 93

第二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和唯物主义同玄学唯心主义的斗争 96

第三节 佛道二教的流行和无神论的发展 103

第二章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 110

第一节 以无为本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111

一 无与有 111

二 静与动、一与多 116

三 崇本息末 118

一 物与理、言与意 121

第二节 理性直观的认识论及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社会观 121

二 名教与自然 124

第三章 裴頠的崇有论 126

第四章 向秀郭象的哲学思想 131

第一节 自然观 132

一 本体论 132

二 独化论 133

三 变化论 138

第二节 认识论 139

一 玄同论 139

二 不可知论 141

第三节 社会政治思想 142

第一节 魏晋佛学概况 14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 146

第二节 僧肇的般若学 149

一 不真空论 149

二 物不迁论 150

三 般若无知论 153

第三节 道生的涅槃学 155

一 佛性本有 155

二 顿悟成佛 156

第一节 范缜以前反佛学的思想斗争 158

第六章 范缜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158

第二节 范缜的神灭论 162

一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163

二 是非之虑心器所主 166

三 教之所设实在黔首 167

四 浮屠害政桑门蠹俗 168

第三篇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以及反佛学反迷信的斗争 171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概况 173

第一节 经济、政治和阶级矛盾 173

一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173

二 唐朝的社会危机 174

三 唐代的阶级矛盾 175

第二节 思想战线的斗争 176

一 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176

二 反佛教和反迷信的斗争 181

第二章 法相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 183

第一节 我法二空 183

一 我空 184

二 法空 187

第二节 一切唯识 188

一 八识 189

二 种子与现行 190

三 共相与不共相 192

第三节 三性三无性 193

第四节 五位修行 195

第三章 天台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 198

第一节 万法一心 198

一 真如和如来藏 198

二 一念三千 199

三 体用无二和万法互摄 200

四 三谛圆融 203

一 定慧双开 204

第二节 止观修行 204

二 三观和三止 205

第三节 无情有性 207

第四章 华严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 210

第一节 华严要点 210

第二节 辨色空 211

第三节 会理事 213

第四节 勒十玄 215

第五节 括六相 218

第六节 四法界 221

第五章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22

第一节 禅宗的概况及其流行的社会条件 222

第二节 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224

一 自性本自具足 224

二 性本净与拂尘净之争 227

第三节 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29

一 见性成佛 229

二 法超言象 230

三 无念为宗 231

四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233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235

五 顿悟成佛 235

第六章 韩愈和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对佛教的斗争 237

第一节 韩愈的反佛与原道 238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 243

第三节 韩愈论天命鬼神 245

第四节 韩愈的政治立场 247

第五节 李翱的复性说 249

第七章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55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无神论 255

一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56

二 对天人感应目的论和其他世俗迷信的批判 257

三 对佛教的态度 261

第二节 社会政治历史观 263

一 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 263

二 发展的历史观 265

三 伦理思想 267

第八章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69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论 269

一 世界是物质的 269

二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70

第二节 天人交相胜说 271

一 万物交相胜还相用 271

二 天人交相胜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