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说明 1
导论 1
第一篇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 19
第一章 概述 21
第二章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上) 龚自珍 汤鹏 33
第一节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的产生 33
第二节 龚自珍 38
第三节 汤鹏 53
第三章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中) 包世臣 林则徐 61
第一节 包世臣 61
第二节 林则徐 77
第四章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下) 魏源 88
第一节 魏源--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88
第二节 魏源经济思想中的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94
第三节 魏源对于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作斗争的有关经济问题的见解 105
第五章 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 115
第一节 近代初期地主阶级保守派经济思想的特点 115
第二节 谢阶树 121
第三节 徐鼎 128
第四节 许乃济 134
第六章 近代初期关于货币问题的争论 139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聚讼纷纭的货币问题 139
第二节 王瑬的反动货币观点 142
第三节 许楣等人对王瑬货币观点的批驳 149
第二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159
第一章 概述 161
第二章 洪秀全和《天朝田亩制度》 168
第一节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奠基人 168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主要经济思想 174
第三节 《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79
第四节 云南哀牢山地区彝族农民起义中的经济思想 189
第三章 农民起义阵营中出现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资政新篇》 192
第一节 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192
第二节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195
第三节 洪仁玕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认识 199
第四章 地主阶级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经济思想 206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经济思想的特点 206
第二节 汪士铎 209
第三节 冯桂芬 218
第五章 王茂荫的货币观点 230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军兴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王茂荫的货币改革建议 230
第二节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中所体现的主要观点 233
第六章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减租思想 241
第三篇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及其酝酿时期的经济思想 249
第一章 概述 251
第一节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 264
第二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产生 264
第二节 王韬 268
第三节 马建忠 276
第四节 薛福成 281
第五节 陈炽 287
第六节 郑观应 295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上) 康有为 306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306
第二节 康有为--十九世纪末期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和主要理论家 309
第三节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313
第四节 康有为所理想的社会经济制度 321
第五节 康有为后期的反动经济思想 335
第四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中) 严复 344
第一节 严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近代中国的重要保持者 344
第二节 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洋务派的官僚垄断政策 347
第三节 严复的其他经济观点 350
第五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下) 谭嗣同 梁启超 358
第一节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其他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358
第二节 谭嗣同 360
第三节 梁启超 375
第六章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派和洋务派的经济思想 386
第一节 统治阶级经济思想的两个支派 386
第二节 刘锡鸿 曾廉 390
第三节 张之洞 402
第四篇 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 423
第一章 概述 425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首要代表人物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440
第一节 孙中山--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440
第二节 民生主义学说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 444
第三节 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和理论--平均地权 450
第四节 关于资本问题的纲领和理论--节制资本 461
第五节 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理想--《实业计划》 469
第六节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481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阵营中其他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 486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内各派代表人物在经济思想上的分歧 486
第二节 章太炎 488
第三节 朱执信 502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期代表人物张謇的经济思想 517
第一节 张謇--中国近代第二次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517
第二节 张謇“棉铁主义” 521
第三节 张謇关于农业中生产关系的主张 532
第五章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两种经济思想的大论战 538
第一节 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又一次大辩论 538
第二节 关于土地制度问题的论战 541
第三节 在发展工商“实业”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 551
第四节 关于发展经济和改革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论战 559
第五节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 562
结束语 566